第418章 旌旗蔽日出雄关,铁马冰河踏东瀛!
推荐阅读: 夜天子、 混沌道祖、 牧神记、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柯南里的不柯学侦探、 诡异纪元:每月一个专属天赋、 假如另一半是死人、 大仙救命啊、 修勾修仙:我的男友是二哈、 修真界房奴奋斗史、
随着陈平川的三道圣旨和一道讨倭檄文传遍天下,整个大夏帝国,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起来。
京城内外,一片繁忙肃杀的景象。
京畿大营的兵马,在车骑大将军石头的统领下,日夜不停地开拔。一队长枪兵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汇成钢铁的洪流,向着东北方向滚滚而去。
紧随其后的,是炮兵部队。
两千名炮兵,小心翼翼地护送着三百门崭新的后膛火炮。这些由全伯督造的战争利器,炮身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仿佛沉睡的巨兽,只待在战场上发出震天的咆哮。
城内的武库,更是二十四小时灯火通明。一箱箱的火药、铅弹、箭矢,还有那一千枚被严密包裹的震天雷,被源源不断地装上马车,运往前线。
与此同时,首相赵康坐镇户部,亲自调度后勤。
“告诉江南的粮商!五十万石粮食,一粒都不能少!十日之内,必须在登州港装船!船不够,就用银子去租!租不到,就高价买!再不行,就征用!”
“告诉沿途各州府!大军过境,所有官员必须在岗!粮草、饮水、马料,提前备好!若有丝毫差池,延误了军机,不管他是谁,先斩后奏!”
赵康杀气腾腾。
这位平日里温文尔雅的首相大人,此刻也化身成了铁血判官。
他很清楚,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皇帝把这个天大的担子交给了他,他就算拼了老命,也得扛起来。
在朝廷强大的动员能力下,民间也被彻底点燃了。
张若素亲笔撰写的《讨倭檄文》,文采斐然,又通俗易懂,将倭寇的残暴行径和狼子野心,描绘得淋漓尽致。
“……岛夷狼心,窃我天朝之名,行禽兽之举!陷我邻邦,屠我同文!是可忍,孰不可忍!今我大夏皇帝,亲领天兵,致讨不臣!凡我大夏子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赴国难,扬我天威……”
檄文贴满了大夏的每一个州府城镇,说书人、戏班子,更是将檄文的内容,编成了朗朗上口的故事和唱段,在街头巷尾传唱。
“听说了吗?东边的倭寇,又来作乱了!”
“哼!不知死活的东西!忘了当年在江徽府,被咱们陛下杀得屁滚尿流了?”
“这次陛下要把他们老窝都给端了!”
“好!打!狠狠地打!我没钱,但我有的是力气!前线要运粮,算我一个!”
“我家里还有几袋余粮,都捐了!不能让咱们的子弟兵,饿着肚子打仗!”
“义仓捐粮”的告示前,人山人海。
百姓们的热情,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国家大义,但他们朴素地认为,皇帝陛下要打的,一定是坏人。
而保护这个让他们能吃饱饭、有地种的好皇帝,是他们分内的事。
短短十日,不仅官方调拨的五十万石军粮悉数到位,民间自发捐赠的粮食布匹,更是堆积如山。
整个大夏,上下一心,同仇敌忾!
……
山海关。
这座天下第一雄关,此刻已经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军城。
城墙之上,旌旗招展,“夏”字大旗和“秦”字将旗,在猎猎的海风中飞扬。
关内关外,密密麻麻,全是望不到边的营帐。
三万火铳营的士兵,正在校场上进行着严苛的操练。
“举铳!”
“开火!”
“装填!”
口令声、火铳轰鸣声,响彻云霄。
另一边,五千玄甲重骑,人马俱甲,正在进行着冲锋演练。
马蹄翻飞,卷起漫天尘土,那股一往无前的气势,足以让任何敌人胆寒。
中军大帐内,先锋主将秦锋,正对着一张巨大的高丽地图,凝神沉思。
他五天前就已抵达此处,麾下兵马,士气高昂,粮草充足,只待陛下一声令下,便可挥师出关,直扑鸭绿江。
“报!”一名传令兵冲进大帐,“将军!石头将军率领的中军主力,已抵达关外十里,正在安营扎寨!”
“好!”秦锋精神一振,猛地站起身,“来得正好!”
他走出大帐,登上关墙,向南望去。
只见远方的地平线上,烟尘滚滚,无数的旗帜和人影,正朝着山海关缓缓移动,仿佛一条黑色的巨龙。
八万五千人的陆军主力,在短短十日之内,跨越千里,云集于此!
这等动员速度和执行力,放眼天下,唯有大夏!
秦锋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感。
他很庆幸,自己跟对了人。
想当年,他不过是秦王麾下的一名普通将领,若不是陈平川的赏识和提拔,他怎会有今日统领数万精锐,即将踏上异国征途的无上荣耀?
“传我将令!”秦锋对着身边的副将下令,“今晚,全军加餐!吃肉喝酒!让弟兄们好好歇一歇!”
“将军,这……军中不是禁酒吗?”副将有些迟疑。
“陛下特许的!”秦锋笑道,“出征前,让弟兄们痛快一次!明日一早,三军齐发,渡过辽河,兵进高丽!”
“是!”副将兴奋地领命而去。
当晚,山海关内外,篝火连天,肉香四溢。
士兵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压抑了多日的战意,在这一刻彻底爆发出来。
“为了陛下!”
“为了大夏!”
“杀光倭寇!”
震天的吼声,在雄关内外回荡,直冲云霄。
……
与此同时,京城,工部营造总局。
这里,是另一片热火朝天的战场。
数千名顶尖的工匠,在巨大的工坊内,夜以继日地忙碌着。
“砰!砰!砰!”
锻造车间内,赤着上身的壮汉,挥舞着铁锤,奋力捶打着烧红的钢铁。火星四溅,汗水横流。
一旁的流水线上,一个个精密的零件,正在被组装成一支支崭新的火铳。
与现役的火铳不同,这些新火铳的构造更加复杂,填装更便捷,射速也更快。
这,就是陈平川的新发明之一——“龙兴三年式火铳”!
而在工坊的另一头,一个戒备森严的独立院落里,则在进行着另一项绝密的研究。
京城内外,一片繁忙肃杀的景象。
京畿大营的兵马,在车骑大将军石头的统领下,日夜不停地开拔。一队长枪兵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汇成钢铁的洪流,向着东北方向滚滚而去。
紧随其后的,是炮兵部队。
两千名炮兵,小心翼翼地护送着三百门崭新的后膛火炮。这些由全伯督造的战争利器,炮身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仿佛沉睡的巨兽,只待在战场上发出震天的咆哮。
城内的武库,更是二十四小时灯火通明。一箱箱的火药、铅弹、箭矢,还有那一千枚被严密包裹的震天雷,被源源不断地装上马车,运往前线。
与此同时,首相赵康坐镇户部,亲自调度后勤。
“告诉江南的粮商!五十万石粮食,一粒都不能少!十日之内,必须在登州港装船!船不够,就用银子去租!租不到,就高价买!再不行,就征用!”
“告诉沿途各州府!大军过境,所有官员必须在岗!粮草、饮水、马料,提前备好!若有丝毫差池,延误了军机,不管他是谁,先斩后奏!”
赵康杀气腾腾。
这位平日里温文尔雅的首相大人,此刻也化身成了铁血判官。
他很清楚,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皇帝把这个天大的担子交给了他,他就算拼了老命,也得扛起来。
在朝廷强大的动员能力下,民间也被彻底点燃了。
张若素亲笔撰写的《讨倭檄文》,文采斐然,又通俗易懂,将倭寇的残暴行径和狼子野心,描绘得淋漓尽致。
“……岛夷狼心,窃我天朝之名,行禽兽之举!陷我邻邦,屠我同文!是可忍,孰不可忍!今我大夏皇帝,亲领天兵,致讨不臣!凡我大夏子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赴国难,扬我天威……”
檄文贴满了大夏的每一个州府城镇,说书人、戏班子,更是将檄文的内容,编成了朗朗上口的故事和唱段,在街头巷尾传唱。
“听说了吗?东边的倭寇,又来作乱了!”
“哼!不知死活的东西!忘了当年在江徽府,被咱们陛下杀得屁滚尿流了?”
“这次陛下要把他们老窝都给端了!”
“好!打!狠狠地打!我没钱,但我有的是力气!前线要运粮,算我一个!”
“我家里还有几袋余粮,都捐了!不能让咱们的子弟兵,饿着肚子打仗!”
“义仓捐粮”的告示前,人山人海。
百姓们的热情,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国家大义,但他们朴素地认为,皇帝陛下要打的,一定是坏人。
而保护这个让他们能吃饱饭、有地种的好皇帝,是他们分内的事。
短短十日,不仅官方调拨的五十万石军粮悉数到位,民间自发捐赠的粮食布匹,更是堆积如山。
整个大夏,上下一心,同仇敌忾!
……
山海关。
这座天下第一雄关,此刻已经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军城。
城墙之上,旌旗招展,“夏”字大旗和“秦”字将旗,在猎猎的海风中飞扬。
关内关外,密密麻麻,全是望不到边的营帐。
三万火铳营的士兵,正在校场上进行着严苛的操练。
“举铳!”
“开火!”
“装填!”
口令声、火铳轰鸣声,响彻云霄。
另一边,五千玄甲重骑,人马俱甲,正在进行着冲锋演练。
马蹄翻飞,卷起漫天尘土,那股一往无前的气势,足以让任何敌人胆寒。
中军大帐内,先锋主将秦锋,正对着一张巨大的高丽地图,凝神沉思。
他五天前就已抵达此处,麾下兵马,士气高昂,粮草充足,只待陛下一声令下,便可挥师出关,直扑鸭绿江。
“报!”一名传令兵冲进大帐,“将军!石头将军率领的中军主力,已抵达关外十里,正在安营扎寨!”
“好!”秦锋精神一振,猛地站起身,“来得正好!”
他走出大帐,登上关墙,向南望去。
只见远方的地平线上,烟尘滚滚,无数的旗帜和人影,正朝着山海关缓缓移动,仿佛一条黑色的巨龙。
八万五千人的陆军主力,在短短十日之内,跨越千里,云集于此!
这等动员速度和执行力,放眼天下,唯有大夏!
秦锋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感。
他很庆幸,自己跟对了人。
想当年,他不过是秦王麾下的一名普通将领,若不是陈平川的赏识和提拔,他怎会有今日统领数万精锐,即将踏上异国征途的无上荣耀?
“传我将令!”秦锋对着身边的副将下令,“今晚,全军加餐!吃肉喝酒!让弟兄们好好歇一歇!”
“将军,这……军中不是禁酒吗?”副将有些迟疑。
“陛下特许的!”秦锋笑道,“出征前,让弟兄们痛快一次!明日一早,三军齐发,渡过辽河,兵进高丽!”
“是!”副将兴奋地领命而去。
当晚,山海关内外,篝火连天,肉香四溢。
士兵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压抑了多日的战意,在这一刻彻底爆发出来。
“为了陛下!”
“为了大夏!”
“杀光倭寇!”
震天的吼声,在雄关内外回荡,直冲云霄。
……
与此同时,京城,工部营造总局。
这里,是另一片热火朝天的战场。
数千名顶尖的工匠,在巨大的工坊内,夜以继日地忙碌着。
“砰!砰!砰!”
锻造车间内,赤着上身的壮汉,挥舞着铁锤,奋力捶打着烧红的钢铁。火星四溅,汗水横流。
一旁的流水线上,一个个精密的零件,正在被组装成一支支崭新的火铳。
与现役的火铳不同,这些新火铳的构造更加复杂,填装更便捷,射速也更快。
这,就是陈平川的新发明之一——“龙兴三年式火铳”!
而在工坊的另一头,一个戒备森严的独立院落里,则在进行着另一项绝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