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祈原宗现状
推荐阅读: 重生首富从导演开始、 金手指交流群、 退婚后,真千金抱紧金大腿、 我的女友是熊宝宝、 妙医圣手、 我是刻纹师,随身带把刀很合理吧、 神级餐厅、 穿越之田园蜜如糖、 逆流港湾、 大唐:我的宝箱强无敌、
赤云驹踏碎最后一缕水雾时,陈序悄悄来到外围的一座山峰上,清平湖的轮廓已在眼前铺展开来,与离开时不同,此刻以湖心为原点,一座城池的骨架正从湖面延伸至四周,这是祈原宗的根基所在,也是属于他的正式封地。
原先在清平湖面上劳作的族人早已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微型的湖心岛,湖心岛上建造了一座六角凉亭,亭顶覆盖着琉璃瓦,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凉亭四周悬挂着轻纱帷幔,微风拂过,帷幔飘动,与湖面的涟漪相映成趣。
三道青石板浮桥路将湖心凉亭与四岸连为一体,浮桥路两侧已立起半人高的石栏,栏柱上雕刻着水纹与莲瓣,清平湖的水色正以湖心凉亭为圆心,朝着四周晕染开剔透的碧。
上次陈序离开这里时,清平湖还是祈原宗的命脉湖矿,湖面漂浮着数十艘采矿船,船身缠着粗麻绳,溅起的矿渣在水面堆成浅滩,让湖水始终泛着浑浊的灰黄,那时的湖岸没有石栏,只有被矿车碾出的深辙,辙痕里积着的矿泥散发着铁锈般的腥气,连飞过湖面的水鸟都不愿在此停留。
陈序不再隐匿身形,赤云驹踏碎晨雾的声响刚传到清平湖外围的防护林,两道手持长枪的身影便从树后闪出,枪尖斜指地面,枪身镌刻的警戒符文骤然亮起,将他笼罩在淡红色的光晕里,这是祈原宗布设在最外围的暗哨。
“宗… 宗主?”
左侧那名满脸络腮胡的武修目光扫视陈序,刚要喝问,声音卡却突然在喉咙里,握着枪杆的手指因用力而泛白,枪尖因他的颤抖在地面划出细碎的火星,他身后的年轻武修还没反应过来,只看到师兄突然单膝跪地,铁甲撞在青石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是宗主回来了。”
络腮胡武修这才爆发出一声喊,声音里的激动几乎要冲破喉咙,他猛地解下腰间的传讯锣,三短一长的锣声骤然响彻林带,这是预设的最高等级传讯信号。
锣声刚落,林带深处便接连响起呼应的锣声,从外围到内圈层层传递,惊起的飞鸟扑棱棱掠过湖面,将清平湖的晨雾搅得如碎玉般四散,那名年轻武修此刻也反应过来,慌忙跟着跪地,额头抵着地面不敢抬头,只听到赤云驹打了个响鼻,蹄下的云霭溅湿了他的裤脚。
络腮胡武修的声音仍带着抑制不住的颤音:“夔龙阁弟子南浦,参见宗主!”
远处的锣声已传到湖岸,隐约能听到人群骚动的声响,陈序抬手示意两人起身,赤云驹不耐烦地刨了刨蹄子,蹄铁与青石碰撞的脆响里,夹杂着更远处传来的急促脚步声。
。。。。。。。。。。。。。。
众人簇拥着陈序直接来到的一处府邸,武修们收起了兵器,脸上的警惕被恭敬取代,沿途正在劳作的族人纷纷停下手中活计,垂首立在道旁,目光追随着那道玄色身影,直到其拐进青砖铺就的主路。
祈原宗的府邸就在清平湖西侧主路尽头,这座五进院落的轮廓在日光下愈发清晰,朱漆大门上方悬着一块黑底金字匾额,“祈原宗府” 四个大字透着沉稳的力道,门前两尊石狮并非凡石所刻,而是用清平湖底的墨玉雕琢而成,狮眼嵌着的灵晶在阳光下闪着微光,自带威慑之气。
迈进大门,第一进院子是规整的青石广场,地面被打磨得光滑如镜,边缘留出半尺宽的排水沟,沟内流淌着引自清平湖的活水,水中游动着几尾灵鱼,既是景致,也能及时排走雨水。
广场两侧各有十间厢房,门窗紧闭,檐下挂着的各种标识,偶有弟子抱着卷宗快步进出,脚步轻缓,生怕惊扰了这份肃穆。
穿过雕花木屏进入第二进,格局骤然收窄,这里种着几株从万山谷移栽的迎客松,松针四季常青,树下立着几块石碑,碑上刻着祈原宗的族规与封地律法,字迹被风雨侵蚀得有些模糊,却仍能看清其中的严谨。
第三进是核心区域,五间主房连在一起,是祈原宗处理封地事务的核心所在,往来的弟子、执事各司其职,连脚步都带着一种有序的匆忙。
往后的两进院子尚未完全启用,第四进的空地上堆着备好的木料与砖瓦,第五进则保留着一片空地,只在中央挖了个丈许深的地基,那是预留的宗主起居院位置。
赤云驹被引至侧院的马厩,众人簇拥着陈序穿过前三进院子,鞋底踏在青石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惊起院角栖息的几只灵雀,望着那些低头忙碌的身影,知道这座府邸正如他所料,在一步步成为支撑起整个封地的骨架。
直至傍晚,南行益、巫医、乌世天、周醒、池昊、符守、乌训、乌钦、乌筱琴、周用、南周、南良生、南星、南青、池云渊、池云霄、吕怀、周轻筠、卓御、韩三等祈原宗的核心人员才聚集到这里,一起过来的还有古氏宗族的古川、古河,程氏一族的程子瑾,宁泽一脉的宁申、雪原张氏部族的族长张玄、蚀月部族的商师、商策,沙骨部族的墨焚、墨卿等人。
众人相见自有一番欢喜。
陈序随后便了解到,自从他七年前离开后,这里的一切事务便都严格依照当初定下的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未曾有过丝毫偏差,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稳健。
首先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遥远且环境恶劣的雪原将张氏等几个规模不算小的部族接了过来。
为了让他们能快速安定下来,在清平湖周边特意划定了水土肥沃、地势平坦的区域作为聚居地,不仅搭建了简易的房屋,还提供了足够的粮食、衣物等基本生活物资,甚至安排了熟悉当地环境的族人教导他们开垦土地、辨识灵植。
紧接着,又陆续接纳了同样来自远方的蚀月部族、沙骨部族。
经过数年的朝夕相处与磨合,这些部族的族人逐渐适应了荒原上的生活,也感受到了祈原部族的包容,最终都主动选择与祈原部族融合在一起,并且立下誓言,愿意奉陈序为宗主,接受祈原宗的辖制,服从宗门的各项安排,同心协力建设这片封地。
而程子庚、古兰、宁泽所属的部族,他们考虑到各自的实际情况,没有直接参与到祈原宗的具体事务管理中,只是以客卿的身份加入了祈原宗,形成了一种相对灵活的合作关系。
至于湖泽荒原深处的守望峰,那里的发展也在按最初的计划稳步进行着,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派出了先遣队开始在那边建造生存之地,只是那里距离清平湖封地路途遥远,沿途环境极为恶劣,而且所需的物资运输十分困难,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护送,稍有不慎就会遭遇危险,种种原因叠加之下,其建造进度相当缓慢,至今也只是完成了初步的基础建设。
这七年时间里,祈原宗下辖的夔龙阁、祈原部族、祈原商会、祈原大营,规模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实力也随之显着增强。
夔龙阁作为祈原宗培养修士的核心之地,阁内弟子数量在七年间翻了几番,其中通玄境修士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六百人,更值得一提,就是池云渊、池云霄、周用、乌筱琴、南周、南良生、南星、南青、周轻筠、吕怀、卓御、韩三、铁勒、商师等人都先后突破了修炼瓶颈,成功修入化灵境。
而来自沙骨部族的族长墨焚、其女墨卿,二人本身就有化灵境修为,都一并算作是夔龙阁弟子。
如今的夔龙阁,下属的 “丹药院” 已经具备了相当成熟的炼制体系,拥有专门的炼丹房和一批经验丰富的炼丹师,能够稳定炼制出养元丹、玉露丹、培元丹、低品质的养魂丹等一二品丹药,这些丹药不仅能满足宗门内低阶修士的日常修炼需求,还有部分剩余可以通过商会对外出售。
“炼器院” 也有了不小的进步,配备了多座特制的炼器炉,能打造出少部分符器级别的武备,这些武备在战斗中能发挥出不俗的威力。
不过还是受到炼丹师、炼器师自身修为境界的限制,同时手中掌握的珍稀矿石、灵火等资源也十分有限,并不能炼制或打造更高级的丹药、武备。
祈原部族的族人数量在七年间急剧增加,通过融合雪原张氏、蚀风、沙骨等几个部族,如今族人已经超过七万人,族内不仅有擅长耕种的农人、技艺精湛的工匠,还有勇猛善战的武修,形成了完整的社会体系,在清平湖东侧广阔的土地上,他们开垦出了大片的良田,种植着各种粮食作物和灵植,养殖了众多的家畜,生活富足安稳。
如今的祈原宗,在整个湖泽荒原的西部区域,算得上是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部族了。
祈原商会则继续沿用以前成熟的运营模式,在清平湖周边设立了多个收购点,将清平湖周边以及各附属部族产出的各种物资集中起来,进行严格的分类、筛选和加工整理,然后用轻辎重车成批运往渔城的祈原阁进行贩卖。
得益于陈序这块二百里的正式封地,土地广袤,资源丰富,这些年开采出来的矿脉已经有数十条,分布在封地的不同区域,虽然其中多数都是低阶矿物,但凭借着庞大的开采数量,还是能够从外界换回一些中级修炼资源,为宗门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祈原大营作为祈原宗的武装力量核心,原先设立之初的十支战旗营,经过七年的不断扩充和整顿,已经增加到了二十支,而且每支战旗营的武修数量也从最初的定额增加到了两百人。
每支战旗营中,通玄境武修的数量都不少于十二人,这是基于组建“小旋元战阵” 的最低标准配置,以化灵境武修为“阵眼”、通玄境武修为“阵器”,做组成的战阵已经能够与化灵境后期修士相抗衡。
战旗营士卒所用的武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上次陈序回来时,留下了一千五百套准法器级别的炼狱盔甲,如今只要是开辟了识海的武修,都会配发一套,其余的普通士卒也都配置了精良的武备,整体战斗力得到了显着增强,足以应对周边可能出现的各种威胁。
原先在清平湖面上劳作的族人早已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微型的湖心岛,湖心岛上建造了一座六角凉亭,亭顶覆盖着琉璃瓦,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凉亭四周悬挂着轻纱帷幔,微风拂过,帷幔飘动,与湖面的涟漪相映成趣。
三道青石板浮桥路将湖心凉亭与四岸连为一体,浮桥路两侧已立起半人高的石栏,栏柱上雕刻着水纹与莲瓣,清平湖的水色正以湖心凉亭为圆心,朝着四周晕染开剔透的碧。
上次陈序离开这里时,清平湖还是祈原宗的命脉湖矿,湖面漂浮着数十艘采矿船,船身缠着粗麻绳,溅起的矿渣在水面堆成浅滩,让湖水始终泛着浑浊的灰黄,那时的湖岸没有石栏,只有被矿车碾出的深辙,辙痕里积着的矿泥散发着铁锈般的腥气,连飞过湖面的水鸟都不愿在此停留。
陈序不再隐匿身形,赤云驹踏碎晨雾的声响刚传到清平湖外围的防护林,两道手持长枪的身影便从树后闪出,枪尖斜指地面,枪身镌刻的警戒符文骤然亮起,将他笼罩在淡红色的光晕里,这是祈原宗布设在最外围的暗哨。
“宗… 宗主?”
左侧那名满脸络腮胡的武修目光扫视陈序,刚要喝问,声音卡却突然在喉咙里,握着枪杆的手指因用力而泛白,枪尖因他的颤抖在地面划出细碎的火星,他身后的年轻武修还没反应过来,只看到师兄突然单膝跪地,铁甲撞在青石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是宗主回来了。”
络腮胡武修这才爆发出一声喊,声音里的激动几乎要冲破喉咙,他猛地解下腰间的传讯锣,三短一长的锣声骤然响彻林带,这是预设的最高等级传讯信号。
锣声刚落,林带深处便接连响起呼应的锣声,从外围到内圈层层传递,惊起的飞鸟扑棱棱掠过湖面,将清平湖的晨雾搅得如碎玉般四散,那名年轻武修此刻也反应过来,慌忙跟着跪地,额头抵着地面不敢抬头,只听到赤云驹打了个响鼻,蹄下的云霭溅湿了他的裤脚。
络腮胡武修的声音仍带着抑制不住的颤音:“夔龙阁弟子南浦,参见宗主!”
远处的锣声已传到湖岸,隐约能听到人群骚动的声响,陈序抬手示意两人起身,赤云驹不耐烦地刨了刨蹄子,蹄铁与青石碰撞的脆响里,夹杂着更远处传来的急促脚步声。
。。。。。。。。。。。。。。
众人簇拥着陈序直接来到的一处府邸,武修们收起了兵器,脸上的警惕被恭敬取代,沿途正在劳作的族人纷纷停下手中活计,垂首立在道旁,目光追随着那道玄色身影,直到其拐进青砖铺就的主路。
祈原宗的府邸就在清平湖西侧主路尽头,这座五进院落的轮廓在日光下愈发清晰,朱漆大门上方悬着一块黑底金字匾额,“祈原宗府” 四个大字透着沉稳的力道,门前两尊石狮并非凡石所刻,而是用清平湖底的墨玉雕琢而成,狮眼嵌着的灵晶在阳光下闪着微光,自带威慑之气。
迈进大门,第一进院子是规整的青石广场,地面被打磨得光滑如镜,边缘留出半尺宽的排水沟,沟内流淌着引自清平湖的活水,水中游动着几尾灵鱼,既是景致,也能及时排走雨水。
广场两侧各有十间厢房,门窗紧闭,檐下挂着的各种标识,偶有弟子抱着卷宗快步进出,脚步轻缓,生怕惊扰了这份肃穆。
穿过雕花木屏进入第二进,格局骤然收窄,这里种着几株从万山谷移栽的迎客松,松针四季常青,树下立着几块石碑,碑上刻着祈原宗的族规与封地律法,字迹被风雨侵蚀得有些模糊,却仍能看清其中的严谨。
第三进是核心区域,五间主房连在一起,是祈原宗处理封地事务的核心所在,往来的弟子、执事各司其职,连脚步都带着一种有序的匆忙。
往后的两进院子尚未完全启用,第四进的空地上堆着备好的木料与砖瓦,第五进则保留着一片空地,只在中央挖了个丈许深的地基,那是预留的宗主起居院位置。
赤云驹被引至侧院的马厩,众人簇拥着陈序穿过前三进院子,鞋底踏在青石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惊起院角栖息的几只灵雀,望着那些低头忙碌的身影,知道这座府邸正如他所料,在一步步成为支撑起整个封地的骨架。
直至傍晚,南行益、巫医、乌世天、周醒、池昊、符守、乌训、乌钦、乌筱琴、周用、南周、南良生、南星、南青、池云渊、池云霄、吕怀、周轻筠、卓御、韩三等祈原宗的核心人员才聚集到这里,一起过来的还有古氏宗族的古川、古河,程氏一族的程子瑾,宁泽一脉的宁申、雪原张氏部族的族长张玄、蚀月部族的商师、商策,沙骨部族的墨焚、墨卿等人。
众人相见自有一番欢喜。
陈序随后便了解到,自从他七年前离开后,这里的一切事务便都严格依照当初定下的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未曾有过丝毫偏差,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稳健。
首先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遥远且环境恶劣的雪原将张氏等几个规模不算小的部族接了过来。
为了让他们能快速安定下来,在清平湖周边特意划定了水土肥沃、地势平坦的区域作为聚居地,不仅搭建了简易的房屋,还提供了足够的粮食、衣物等基本生活物资,甚至安排了熟悉当地环境的族人教导他们开垦土地、辨识灵植。
紧接着,又陆续接纳了同样来自远方的蚀月部族、沙骨部族。
经过数年的朝夕相处与磨合,这些部族的族人逐渐适应了荒原上的生活,也感受到了祈原部族的包容,最终都主动选择与祈原部族融合在一起,并且立下誓言,愿意奉陈序为宗主,接受祈原宗的辖制,服从宗门的各项安排,同心协力建设这片封地。
而程子庚、古兰、宁泽所属的部族,他们考虑到各自的实际情况,没有直接参与到祈原宗的具体事务管理中,只是以客卿的身份加入了祈原宗,形成了一种相对灵活的合作关系。
至于湖泽荒原深处的守望峰,那里的发展也在按最初的计划稳步进行着,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派出了先遣队开始在那边建造生存之地,只是那里距离清平湖封地路途遥远,沿途环境极为恶劣,而且所需的物资运输十分困难,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护送,稍有不慎就会遭遇危险,种种原因叠加之下,其建造进度相当缓慢,至今也只是完成了初步的基础建设。
这七年时间里,祈原宗下辖的夔龙阁、祈原部族、祈原商会、祈原大营,规模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实力也随之显着增强。
夔龙阁作为祈原宗培养修士的核心之地,阁内弟子数量在七年间翻了几番,其中通玄境修士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六百人,更值得一提,就是池云渊、池云霄、周用、乌筱琴、南周、南良生、南星、南青、周轻筠、吕怀、卓御、韩三、铁勒、商师等人都先后突破了修炼瓶颈,成功修入化灵境。
而来自沙骨部族的族长墨焚、其女墨卿,二人本身就有化灵境修为,都一并算作是夔龙阁弟子。
如今的夔龙阁,下属的 “丹药院” 已经具备了相当成熟的炼制体系,拥有专门的炼丹房和一批经验丰富的炼丹师,能够稳定炼制出养元丹、玉露丹、培元丹、低品质的养魂丹等一二品丹药,这些丹药不仅能满足宗门内低阶修士的日常修炼需求,还有部分剩余可以通过商会对外出售。
“炼器院” 也有了不小的进步,配备了多座特制的炼器炉,能打造出少部分符器级别的武备,这些武备在战斗中能发挥出不俗的威力。
不过还是受到炼丹师、炼器师自身修为境界的限制,同时手中掌握的珍稀矿石、灵火等资源也十分有限,并不能炼制或打造更高级的丹药、武备。
祈原部族的族人数量在七年间急剧增加,通过融合雪原张氏、蚀风、沙骨等几个部族,如今族人已经超过七万人,族内不仅有擅长耕种的农人、技艺精湛的工匠,还有勇猛善战的武修,形成了完整的社会体系,在清平湖东侧广阔的土地上,他们开垦出了大片的良田,种植着各种粮食作物和灵植,养殖了众多的家畜,生活富足安稳。
如今的祈原宗,在整个湖泽荒原的西部区域,算得上是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部族了。
祈原商会则继续沿用以前成熟的运营模式,在清平湖周边设立了多个收购点,将清平湖周边以及各附属部族产出的各种物资集中起来,进行严格的分类、筛选和加工整理,然后用轻辎重车成批运往渔城的祈原阁进行贩卖。
得益于陈序这块二百里的正式封地,土地广袤,资源丰富,这些年开采出来的矿脉已经有数十条,分布在封地的不同区域,虽然其中多数都是低阶矿物,但凭借着庞大的开采数量,还是能够从外界换回一些中级修炼资源,为宗门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祈原大营作为祈原宗的武装力量核心,原先设立之初的十支战旗营,经过七年的不断扩充和整顿,已经增加到了二十支,而且每支战旗营的武修数量也从最初的定额增加到了两百人。
每支战旗营中,通玄境武修的数量都不少于十二人,这是基于组建“小旋元战阵” 的最低标准配置,以化灵境武修为“阵眼”、通玄境武修为“阵器”,做组成的战阵已经能够与化灵境后期修士相抗衡。
战旗营士卒所用的武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上次陈序回来时,留下了一千五百套准法器级别的炼狱盔甲,如今只要是开辟了识海的武修,都会配发一套,其余的普通士卒也都配置了精良的武备,整体战斗力得到了显着增强,足以应对周边可能出现的各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