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灯下无影时,方见掌灯人

推荐阅读: 神道众生呢喃诗章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苍天问情录2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恋综嘉宾是癫公,天天没事就发疯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庶子风流基金会特工日志

    夜风那个吹啊,长安城的热闹劲儿还没散。
    谁能想到,太子殿下搞的“匠籍入流”这么给力,直接把西市的蓝灯笼都点亮了!
    就在这歌舞升平的档口,岭南,那旮旯地方,又开始冒泡了。
    “啥?又来瘟疫?”李承乾搁民生司的办公室里,听着底下人汇报,眉头一皱。
    这年头,瘟疫简直比关键绩效指标(KpI)还烦人。
    “殿下,这次的好像跟之前的有点不一样。”来汇报的是民生司的一个小官,擦着汗说,“症状是像旧疫,但传染特别慢,而且……而且主要集中在几个村子。”
    李承乾心说,这有点意思。慢传染?难道是定向传播?
    没两天,孙思邈的加急奏报就到了,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子“药王”的专业和焦虑。
    “殿下!查出来了!这次的瘟疫,根儿上是‘毒炭’!有人私自烧那种静火教留下来的玩意儿,里头汞含量超标,烧出来的烟有毒!”
    李承乾看完奏报,差点没把手里的茶杯捏碎。
    静火教?
    那不是早就被定义成邪教了吗?
    这都多少年了,还有人敢玩这套?
    更让他火大的是,孙思邈还在奏报里说,地方官知道这事儿,竟然瞒着不报!
    “好啊,这是要捂盖子,等着本宫来掀呢。”李承乾冷笑一声,眼神里闪过一丝寒光。
    他没声张,直接把贺兰楚叫了过来。
    “贺兰,你以蓝焰商会稽核的名义,去趟岭南。七天之内,把那些地方官的账本,还有相关人证,给本宫带回来!”
    贺兰楚是谁?
    那可是蓝焰商会的账房先生,精明得跟个算盘珠子似的。
    李承乾相信,这事儿交给她,绝对靠谱。
    贺兰楚领命而去,李承乾也没闲着,立刻安排飞骑军暗中待命,随时准备接应。
    就在贺兰楚赶赴岭南的同时,广州城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那是个和尚,穿着破旧的僧袍,手里拿着几块黑乎乎的炭。
    他在街头支了个摊子,摆了个香炉,就开始吆喝。
    “各位父老乡亲!贫僧法明,来自终南山!今天给大家伙儿演示一个古法绝技——辨炭!”
    法明和尚的声音洪亮,一下子就吸引了不少人围观。
    只见他从包袱里拿出几份不同的炭,有普通的木炭,有掺了硫磺的,还有那种黑得发亮的“毒炭”。
    他把炭放进炉子里,点燃。
    “大家看好了!这普通木炭,烧出来的烟是白的!这掺了硫磺的炭,烟是黄的!而这……这毒炭!”
    随着法明和尚的话音落下,那块“毒炭”燃烧起来,竟然冒出了淡淡的蓝烟!
    人群顿时炸开了锅。
    “我的天!这蓝色的烟,有毒吗?”
    “这和尚是哪儿来的?怎么会这种邪门的玩意儿?”
    “他不会是静火教的余孽吧?”
    法明和尚双手合十,微微一笑:“各位不必惊慌。这毒炭的配方,出自唐代古方《炎箓诀》,本是炼丹所用,后来被静火教的人拿去当‘圣火引’,害人不浅啊!”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经书,正是《炎箓诀》的残本。
    “贫僧今天在这里,就是要告诉大家,同样的炉火,配上不同的炭,烧出来的东西可不一样!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别被那些妖言惑众的人给骗了!”
    人群中,有人开始议论纷纷,甚至有人跪下来,对着法明和尚磕头,称他为“新火师”。
    这一幕,正好被路过的裴行俭看到了。
    裴行俭是谁?
    那可是朝廷的命官,对这些妖言惑众的事情最是敏感。
    他立刻下令,要将法明和尚抓起来。
    就在飞骑军要动手的时候,一个声音传来:“住手!”
    人群分开,李承乾走了出来。
    “殿下!”裴行俭连忙行礼。
    李承乾摆了摆手,走到法明和尚面前,仔细打量了他一番。
    “法明大师,你刚才说的话,本宫都听到了。你说的很有道理,真道理不怕假神迹。”
    说着,他转头对裴行俭说:“放了他,让他把话说完。”
    裴行俭虽然不解,但还是领命退下。
    法明和尚对着李承乾微微一笑,继续他的“讲座”。
    李承乾站在一旁,听着法明和尚的讲解,心里却在琢磨着什么。
    另一边,薛仁贵奉命,带人查封了岭南的毒炭窝点。
    窝点里,堆满了黑乎乎的炭块,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薛仁贵带人抓获了一个老匠人,那匠人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看起来饱经风霜。
    审讯室里,薛仁贵坐在桌子后面,看着跪在地上的老匠人,心里百感交集。
    “说吧,是谁让你烧毒炭的?”薛仁贵的声音低沉而威严。
    老匠人抬起头,看了薛仁贵一眼,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无奈。
    “官爷,小老儿也是没办法啊!家里人要吃饭,要活命,不烧毒炭,就得饿死啊!”
    “你不知道烧毒炭会害死人吗?”薛仁贵怒道。
    “知道,小老儿当然知道!可是……可是小老儿也没办法啊!”老匠人哭了起来,“小老儿以前是东宫火器作坊的杂役,后来家里人得了瘟疫,残疾了,没钱医治,只能回来重操旧业。”
    薛仁贵听到这里,心里一震。
    东宫火器作坊?
    那不是太子殿下负责的吗?
    他沉默了片刻,问道:“你烧毒炭,挣了多少钱?”
    “没多少,一天也就几百文。”老匠人低着头说,“那些黑心的商人,把价钱压得很低,小老儿也只能勉强糊口。”
    薛仁贵听完,心里更加难受。
    他想起自己这些年,为了太子殿下,出生入死,杀敌无数。
    可是现在,他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属下斩过千敌,今日却不知刀该向谁落。”薛仁贵回到长安,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李承乾。
    李承乾听完,沉默了很久。
    “罪在制度缺漏,不在孤身挣扎之人。”李承乾叹了口气,说道,“建疗养院,纳其全家。”
    薛仁贵抬起头,看着李承乾,眼神里充满了敬佩。
    “殿下英明!”
    李承乾摆了摆手,说道:“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必须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于是,李承乾下令,在全国设立“火政监察哨”,由炭工学堂的毕业生轮值,直接向民生司汇报。
    同时,他还废除了“太子监造”的铭文,统一改为“民铸·永燃”。
    孙思邈得知此事,感慨万千。
    “昔者争光者亡,今者藏光者兴。殿下此举,真是功德无量啊!”
    日子一天天过去,长安城渐渐恢复了平静。
    这天,李承乾站在皇城的城楼上,看着远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而就在这时,一个太监走了过来,对着李承乾说道:“殿下,陛下召见。”
    李承乾转过身,跟着太监走向了甘露殿。
    殿内,李二坐在龙椅上,看着走进来的李承乾,眼神复杂。
    “承乾,这些年你图什么?”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李承乾站在大殿中央,抬起头,与李二对视着。
    他的脸上,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李承乾笑而不语。无需修改
    冬至大典上,李世民那句“承乾,这些年你图什么?”像一道惊雷,把李承乾劈得外焦里嫩。
    “儿臣起初只为求生存,后来想安抚百姓,如今只希望——千家万户灶火燃起时,无人再问是谁点燃。”李承乾低下头,声音不大,却像铁锤一样砸在甘露殿的地板上。
    李世民久久没有说话,殿内安静得能听见金鱼在池子里吐泡泡的声音。
    李承乾能感觉到,皇帝老爹的目光像x光一样扫视着他,要把他从里到外看个透彻。
    他心里苦笑着,图什么呢?
    图活着,图不被当成炮灰,图能在这吃人的世道里,留下点什么。
    三日后,宫里炸开了锅。
    御膳房,那个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的地方,竟然全部换成了蓝焰炉!
    消息一传出,朝野震动,一群老学究跳着脚骂“离经叛道”,但李世民一句话都没说,直接把堆积如山的旧柴薪,拉到了甘露殿前。
    “点火!”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熊熊烈火映红了半边天,热浪扑面而来,把人的脸烤得生疼。
    李承乾站在不远处,看着那燃烧的火焰,仿佛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就在这火光映天的时候,遥远的海边,一座破旧的小庙里。
    一件洗得发白的素袍,静静地挂在竹竿上,被海风吹得微微摆动,像是在告别,又像是在……等待。
    贺兰楚那边,从岭南发回的加急密函上写着:十七州炭料流通账目,有古怪……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