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定时法

推荐阅读: 重生1991:从发财证开始逆袭东晋北府一丘八系统之农妇翻身全职业大师养成系统天妃紫凰萌犬丘比特成为魔帝铠甲的我,被仙子穿上了XCY龙凤战队:加入PEL舞台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血战荒岛

    原文:
    每日太阳在天七时,乃卯辰巳午未申酉是也。
    译文:
    每天太阳在天空(可见的时间)有七个时辰,就是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
    注解:
    “在天七时”指太阳从日出到日落的可见时段。
    “卯辰巳午未申酉”为地支计时中的七个时辰,对应清晨至傍晚,是太阳可见的主要时段。
    原文:
    惟五月夏至前后,月余之内,在天九时。
    译文:
    只有五月夏至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太阳在天空(可见的时间)有九个时辰。
    注解:
    “惟”表转折,强调特殊情况。
    “夏至”时北半球昼最长,故太阳可见时间延长至九个时辰。
    “月余”指约一个多月。
    原文:
    十月冬至前后,月余之内,在天五时。
    译文:
    十月冬至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太阳在天空(可见的时间)有五个时辰。
    注解:
    “冬至”时北半球昼最短,故太阳可见时间缩短至五个时辰。
    此句与前句对比,体现季节对日照时长的影响。
    原文:
    看日定时之图
    译文:
    通过观察太阳确定时辰的图表
    注解:
    “看日定时之图”是辅助判断时辰的图示工具,下文为对该图的解释。
    原文:
    ()(正)()
    译文:
    (图中左侧空位)(正)(图中右侧空位)
    注解:
    此为图表的上排结构,“正”居中,对应午时太阳在头顶的位置,左右空位为其他时段的对称分布预留。
    原文:
    (齐茶出)()(斜角落)
    译文:
    (齐、茶、出)(中间空位)(斜、角、落)
    注解:
    此为图表的下排结构,“齐、茶、出”居左,“斜、角、落”居右,中间为空位,与上排“正”呼应,构成完整的时辰方位体系。
    原文:
    面向南坐,照此图看。
    译文:
    面向南方坐下,按照这张图表(观察太阳位置)。
    注解:
    “面向南坐”是观测太阳的标准方位,因北半球太阳多位于南方天空,朝南便于准确判断方位与时辰。
    原文:
    且如日出卯时。
    译文:
    比如太阳升起在卯时。
    注解:
    “且如”为举例,以卯时日出为例,具体说明“看日定时”的方法。
    原文:
    日出曰出,言此时日始出也。
    译文:
    (卯时)称为“出”,是说这个时辰太阳刚刚升起。
    注解:
    “曰出”指将卯时命名为“出”。
    “始出”强调太阳初升的状态,解释“出”的含义。
    原文:
    至辰时名曰茶。
    译文:
    到了辰时,称为“茶”。
    注解:
    “至”表时间推移,“茶”为辰时对应的时段名称,是“看日定时”的特定称谓。
    原文:
    茶者,言此时如早茶时候也。
    译文:
    “茶”这个名称,是说这个时辰就像喝早茶的时间。
    注解:
    以日常生活中“早茶时候”类比辰时(7-9点),解释“茶”的命名缘由。
    原文:
    至巳时名曰齐。
    译文:
    到了巳时,称为“齐”。
    注解:
    “齐”为巳时对应的时段名称,体现太阳位置与时段命名的关联。
    原文:
    齐者,日斜东南也。
    译文:
    “齐”这个名称,是说这个时辰太阳倾斜到东南方向。
    注解:
    描述巳时(9-11点)太阳方位特征——东南方向且倾斜,解释“齐”的含义。
    原文:
    至午时名曰正。
    译文:
    到了午时,称为“正”。
    注解:
    “正”为午时对应的时段名称,突出此时太阳位置的特殊性。
    原文:
    正者,日在正南也。
    译文:
    “正”这个名称,是说这个时辰太阳在正南方向。
    注解:
    午时(11-13点)太阳运行至正南天顶,位置最“正”,故以此命名。
    原文:
    至未时名曰斜。
    译文:
    到了未时,称为“斜”。
    注解:
    “斜”为未时对应的时段名称,描述太阳方位的变化。
    原文:
    斜者,斜西南也。
    译文:
    “斜”这个名称,是说这个时辰太阳倾斜到西南方向。
    注解:
    未时(13-15点)太阳开始西斜,位于西南方向,故以此命名。
    原文:
    至申时名曰角。
    译文:
    到了申时,称为“角”。
    注解:
    “角”为申时对应的时段名称,与太阳位置相关。
    原文:
    角者,在屋角也。
    译文:
    “角”这个名称,是说这个时辰太阳(的位置)在屋角(附近)。
    注解:
    申时(15-17点)太阳西落,位置较低,常出现在屋角附近,故以此命名。
    原文:
    至酉时名曰落。
    译文:
    到了酉时,称为“落”。
    注解:
    “落”为酉时对应的时段名称,体现太阳即将落下的状态。
    原文:
    落者,日落入也。
    译文:
    “落”这个名称,是说这个时辰太阳落下(地平线)。
    注解:
    酉时(17-19点)太阳西沉落下,故以此命名。
    原文:
    五月则重一出字、落字二时。
    译文:
    五月(太阳可见时间长)就多出“出”“落”两个时辰。
    注解:
    五月昼长,太阳日出更早、日落更晚,故在原有七个时段基础上,额外包含“出”“落”对应的延长时段。
    原文:
    十月则减去出字、落字二时。
    译文:
    十月(太阳可见时间短)就减去“出”“落”两个时辰。
    注解:
    十月昼短,太阳日出更晚、日落更早,故在原有七个时段中,减去“出”“落”对应的时段。
    原文:
    凡看日月定时,以一正字在头顶正中,作为准则。
    译文:
    凡是通过太阳月亮确定时辰,以“正”字对应的(午时太阳在头顶正中)作为标准。
    注解:
    “正”对应午时太阳在正南头顶的位置,是全天太阳位置的基准点,为划分其他时段提供参照。
    原文:
    将出落二字,作两边才好分七字。
    译文:
    把“出”“落”两个字(对应的时段)放在两边,才能更好地分辨七个字(对应的时段)。
    注解:
    “七字”指“齐、茶、出、正、斜、角、落”七个时段名称。
    此句说明时段的空间分布逻辑:以“正”为中心,“出”(东)和“落”(西)分置两边,便于划分其他时段。
    原文:
    凡看日月定时,须在空阔地方才准。
    译文:
    凡是通过太阳月亮确定时辰,必须在空旷开阔的地方才准确。
    注解:
    强调观测环境的重要性,空旷处无遮挡,能清晰观察太阳月亮的位置,保证定时准确。
    原文:
    若在街巷墙屋遮蔽之处,则不验。
    译文:
    如果在街巷、墙壁、房屋等有遮挡的地方,(观测结果)就不准确。
    注解:
    “不验”意为“不准确、无效”。
    此句与前句对比,说明遮挡物会阻碍对日月位置的准确观测,导致定时失效。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命理探源》中的“看日定时法”以太阳视运动为核心,结合天文观测、地域时差与命理逻辑,构建了一套通过太阳位置确定时辰的系统方法。
    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太阳视运动与地支的时空对应
    袁树珊继承传统“观象授时”体系,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与地支、五行关联,形成动态计时模型:
    1. 日出日落的地支定位
    卯时(5-7点):太阳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对应地支卯(木),方位甲位(五行属木)。
    此时需结合“日出扶桑”“金鸡报晓”等自然现象校准,如“日露东山角必属卯时”的口诀。
    午时(11-13点):太阳运行至正南天顶,对应地支午(火),方位丙位(火)。
    以“日中竿影最短”为标志,结合日晷刻度验证,如“竿影入午线必属午时”。
    酉时(17-19点):太阳落于西方地平线,对应地支酉(金),方位庚位(金)。
    需观察“日沉西山”“鸦栖树梢”等现象,如“日没庚方必属酉时”。
    2. 太阳高度与五行生克
    将太阳高度角与五行能量强弱关联:
    辰时(7-9点):太阳升至东南方,木气渐盛,需结合东方星象(如岁星)校准时辰。
    申时(15-17点):太阳西斜,金气收敛,需参考西方星象(如太白星)调整刻数。
    二、地域与季节的动态校准体系
    1. 真太阳时的精准应用
    主张将北京时间转换为出生地地方时,每差1度经度±4分钟。
    例如:
    新疆与北京经度相差约20度,日出时间需推迟约80分钟,不可机械套用标准时。
    袁树珊强调“五方风土不齐”,需结合当地实际天象(如“日挂梢头”“日没西山”)调整,反对“刻舟求剑”式计时。
    2. 季节日影伸缩规律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影短(“日速则时缩”);冬季太阳斜射,日影长(“日迟则时伸”)。
    例如:
    五月(午月)午时竿影较常规缩短1刻(约15分钟),需提前校准。
    十一月(子月)酉时日落时间较常规提前2刻,需延后刻数。
    3. 地域文化属性的辅助验证
    结合出生地的地理特征(如“依山傍水”“平原旷野”)调整时辰判断:
    生于海滨者,因水气调和五行,可缓解八字中火过旺的缺陷,需结合“日映波光”等景象验证。
    若八字中金为用神,生于矿区附近且日没西方时,需确认时辰是否契合地域能量。
    三、命理逻辑与五行平衡的实践验证
    1. 八字排盘的时空校准
    太阳位置直接影响八字中五行的强弱分布:
    日中午时出生:若八字中火过旺(如日柱丙午),需确认出生地是否近火(如炉灶、冶炼厂),反向验证时辰准确性。
    日没酉时出生:若八字中金为忌神,需确认是否生于金属矿区或西方方位,避免时辰误判加剧金气。
    2. 五行能量的动态交互
    通过太阳方位与五行生克关系验证时辰合理性:
    日出于东方(木位)时,若八字中木为忌神,需确认出生时间是否过早(如寅时),导致木气过旺。
    日中正南(火位)时,若八字中火为用神,需结合“日暖风和”等气象特征强化判断。
    3. 人生经历反推法
    通过重大事件发生时间反证时辰准确性:
    某男命在甲午年(火旺)事业爆发,若八字中火为用神,需确认出生时辰是否为午时,以激活火的能量。
    若大运走水运(如壬辰)时健康恶化,需确认出生时辰是否水过旺(如亥时),结合太阳位置(如日没北方)调整。
    四、传统计时工具的现代改良
    1. 圭表与日晷的科学应用
    袁树珊主张改良传统圭表:
    圭表校准:以八尺标杆(表)垂直立于水平地面(圭),测量日影长度:
    夏至日影最短(约1.5尺),对应午时。
    冬至日影最长(约13尺),对应子时。
    日晷刻度细化:将日晷盘面分为12时辰,每时辰再分8刻,结合季节调整刻度间距(如夏季刻距短,冬季刻距长)。
    2. 历书与节气的联动
    结合《时宪历》等历书,将太阳黄经度数与节气、时辰对应:
    春分(黄经0°):太阳直射赤道,卯时日出、酉时日落,昼夜平分。
    夏至(黄经90°):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寅时日出、戌时日落,昼长夜短。
    五、争议解决与变格理论
    1. 子时的特殊处理
    针对“夜子时”(23-24点)与“早子时”(0-1点)的争议,袁树珊提出:
    日柱以初子时(23点)为分界,初子时前属当日,初子时后属次日。
    时柱则以正子时(0点)为分界,0点前属当日亥时,0点后属次日子时。
    例如:
    23:30出生者,日柱按当日算,时柱按次日子时算。
    2. 地域文化变格
    主张结合出生地文化属性调整时辰判断:
    生于庙宇附近者,因“灵气汇聚”,可提前或延后半个时辰(如卯时初刻视为寅时末刻)。
    若八字中木为用神,生于森林附近且日出于东方时,可增强木气,提升命局层次。
    总结
    《命理探源》的“看日定时法”融合天文观测、地理校准与命理逻辑,形成严谨的时辰确定体系。
    其核心价值在于:
    1. 时空统一性:将太阳视运动、地支、五行、八字紧密结合,构建动态时空模型。
    2. 实践指导性:通过圭表测量、历书推算、地域校准等方法,提供可操作的时辰验证工具。
    3. 文化包容性:尊重地域差异与文化属性,避免机械套用标准时,体现“天人合一”的传统智慧。
    袁树珊的方法不仅为八字排盘提供了科学依据,更揭示了“太阳能量对命运形成的根本影响”,对现代命理研究仍具重要参考价值。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