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南匈奴之祸

推荐阅读: 重生1991:从发财证开始逆袭东晋北府一丘八系统之农妇翻身全职业大师养成系统天妃紫凰萌犬丘比特成为魔帝铠甲的我,被仙子穿上了XCY龙凤战队:加入PEL舞台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血战荒岛

    崇德殿,刘辩赶到这里接见甲乙科的四百多名考生。
    除了那些单独拿出来赏赐一甲的宝贝外,少府还拿出不少东西,保证人人有份。
    毕竟他们都是刘辩的门生,口号喊出来了,做老师的也不能太小气。
    首先就是人手一件的锦袍了,刘辩给所有乙科举人定做的象征身份的物件,赏赐交到他们手里后,刘辩走下台阶,来到他们面前。
    虽然这群人才能不咋地,但到了地方总有些用处,他和善的道:
    “初春寒冷,朕赐锦袍给卿等做御寒之物,想必光禄勋都给你们安排了去处吧?”
    乙科考生们无不点头,刘辩继续温和道:
    “到了地方,要好好做事,朕会特别关注你们,等你们带着功绩返回朝廷。”
    “臣等呕心沥血,不负陛下期望。”
    大家答应的很快,看着挺乖巧,刘辩却一板脸,嘱托道:
    “卿等身为朕的门生,需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其他官吏树立起榜样,若有人嚣张跋扈,为害一方,朕绝不轻饶。”
    “臣等遵旨。”
    “嗯。”刘辩满意点头,不再管他们,转而招手让戏志才将进士们的赏赐端来。
    一些洛阳的宅子、衣裳行头、金玉腰牌、皇家藏书拓本等,是一甲以下的赏赐。
    都是些朝廷不缺的东西,重要的是身份象征,单凭天子门生四字,就是无价之宝。
    进士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待在洛阳,倒是没什么好交代的,随便勉励了几句。
    接着就轮到一甲。
    周瑜、蒋琬、董昭三人,各自得到的都是御赐之物,都是之前定下的。
    对他们,刘辩抱有极大的期望,说道:“卿三人先主持修订好汉官仪,之后朕会对你们各自委以重任。”
    董昭可以接替张昭的河南尹工作,蒋琬能到大司农府去做太仓令管天下粮仓。
    至于周瑜,大将军府是他最好的去处。
    三人抱拳,“臣呕心沥血。”
    这场召见并未占据太久的时间,刘辩还得回自己的宫殿召见陈群,新的一年开始,有忙不完的工作和事,哪怕有尚书台分担政令,他依旧难得空闲。
    耕籍和汉制九品都需要耗费不少心神,尤其是后者。
    一项新的制度、法律颁布,会进行多个阶段,起草阶段,他希望陈群能加快。
    人一旦忙碌起来,就容易忘记时间,三个月,就这么过去了。
    昭宁三年六月中旬,并州、益州两条战线,各自出现转折。
    并州,自从鲜卑忍痛割出土地后,汉军就后撤了五十里,一副完全不管南匈奴死活的样子。
    交割过程花费了一个月,接着西部鲜卑蒲头开始大规模调兵,加上从其他方向求援,一支由八万骑兵加十来万牧民构成的军队,驻扎在了南匈奴边上。
    征召的牧民平时承担粮草运输的工作,一旦打起仗来,就能拿起刀上战场,这是来自草原部落的野蛮。
    南匈奴国最强大时,并不惧怕鲜卑。
    对方有多部,他们同样有左右贤王、几大骨都侯,完全有能力掀桌子跟鲜卑硬碰硬。
    如今却不同,大汉将原本自武帝时就划给他们的自治的并州土地,全部收了回去。
    雁门、五原等地的胡人想要生活,还必须得拿到汉人发的证明。
    大汉给他们新划的土地,是比以前大很多,但一部分属于乌桓领土,一大部分属于鲜卑。
    按道理来说手里有一半也还行,闲时放牧,战时胯刀,五六万能拿出来。
    但问题是就这一半土地,其中一大半还被旧贵族掌握。
    旧贵族占据的那些地盘,于夫罗的命令根本传不进去,人家等着看好戏,甚至跟鲜卑眉来眼去。
    鲜卑调兵的消息刚传到龙城,于夫罗慌到连饭都吃不下,急匆匆的喊道:
    “让首领们都来见我。”
    吩咐完他就前去平日议政的地方等着,焦躁的踱步中,各路首领来到此处。
    “大单于!”
    众人右手贴在胸口中躬身,于夫罗骤然回头,咬牙道:“出大事了!”
    众人面面相觑,其中一名首领问:“可是鲜卑调集大军的事?”
    于夫罗酝酿了好半天说辞,生怕吓着这些人,谁知道他们也知道这件事。
    “你们怎么也知?”
    他的消息,可是手下跑死了好几匹马才送回来的,应当是第一手。
    说话的那名首领苦涩一笑,摇头道:“大街小巷都传遍了。”
    各种绝望的情绪早就席卷整个龙城,不,是席卷整个南匈奴。
    于夫罗瞪圆了眼睛,“这是为何?”
    此人迟疑了一下,回道:“为了让汉人经商方便,大单于不是颁布了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的政令吗?”
    “跟这有什么关系?”于夫罗皱眉。
    他不觉得他发布这些命令有什么错,他手下能完全掌控的有五六座城池,也可以说是大型聚集地,外加十几个小部落。
    这些地方原本连饭都吃不饱,每日都有大批人饿死。
    但直到他发布政令之后,靠着打借条,大批汉人工匠驰援各地,一座座城池正在拔地而起,预计一年后,他就能掌控一座类似大汉一个郡的繁华地带。
    他记得大汉的弘农郡很出名,于夫罗做梦都想手下多个那样的地方。
    工坊也在不断搭建而起,还有矿场,免费施粥的同时,这牲畜坊、那煤炭坊、养马场兴起,大批招募胡人用工,每日能发十二汉钱。
    于夫罗在袁绍的建议下,学着大汉收赋税,那些汉人商人尤其配合,每给胡人发十二汉钱,就给他上缴三钱的赋。
    现在一切才刚起步,他每天光收赋就能收到十几万!
    此外,汉商还跟他们胡人做生意,卖这卖那,什么衣裳油灯木炭之类的,每一笔交易,汉商同样会给他上缴三钱,这就又是十几万的赋税到手。
    扣除花销,几个月过去,王庭迅速充裕,他手里已经攒下了几百万汉钱。
    唯一令人头疼的,就是债务已经累积到欠大汉百亿钱了。
    不过日子还是有奔头的,名义上他可以控制一个相当于大汉兖、徐、豫加一块的土地,若是全打造成汉城,成为塞北明珠,总归是还的起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