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重拳出击
推荐阅读: 夜天子、 混沌道祖、 牧神记、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柯南里的不柯学侦探、 诡异纪元:每月一个专属天赋、 假如另一半是死人、 大仙救命啊、 修勾修仙:我的男友是二哈、 修真界房奴奋斗史、
鲁肃竟然也在袁术麾下。
他必须重新评估袁术的威胁等级。
要是鲁肃往益州一钻,搞不好要变天。
不会形成什么三分天下的操蛋局面吧。
还没完,程昱仍在继续诉说:“早在今年年初,纪灵已征讨山越使其臣服,收编不少于五万山越军,归属于纪灵麾下,同时,扶军中郎将鲁肃游说交州,不战而屈人之兵,袁术任命士燮为交州刺史,新编交州军六万。”
“至于扬州,扬州军共有八万,其中精兵三万,屯驻于合肥,归折冲校尉甘宁统辖,其余五万防务江面,由横江校尉蒋钦统领,麾下还有一支不下于一百五十艘战场的水师。”
“更多情况,臣还在探查。”
刘辩脸阴沉的不像话,但好在自己家底厚实,追问道:
“益州呢?”
益州的情况倒是好探查的多,锦衣卫早就拿到了准备的信息。
程昱拱手道:“益州有五万益州军,除此以外,还有五万东州军精锐。”
做道简单的加减法,南边全部加一块,有三十万军队。
而且他们还占着天堑之便,益州有山川,扬州有长江。
刘辩清楚,该系统性的建立前线指挥体系统筹全局,以快速收复三州。
光靠刘宠、曹仁分别统帅两条战线,纵使人数优势,也可能打出败仗。
家底再丰厚,前线的四十万大军要是打了大败仗折损大半,未来五年内,怕是都组织不起大的攻势。
这时候,荀攸起身提醒道:
“陛下,如今已然霜冻,马上就要落雪,朝廷是否下诏,暂缓攻势?”
郭嘉摇头,持相反意见,“南方气候稍暖,益、扬等地仍处于热浪之中,此刻撤军,就是坐实叛军发展壮大。”
刘辩暗暗点头,后世十月十一月,益州和扬州等地,不少郡县仍处于三四十度。
虽说汉末的气候偏向更冷,但不至于冰天雪地打不了仗。
荀攸并没有被堵住话,反而追问郭嘉:
“粮食从哪来?你可知每过一日,粮食想要运抵前线,每一魁所需的人力物力,都要涨至少五成?”
尤其是北方下雪之后。
别说四十万大军所需的粮草是天文数字了,就是一百人的吃喝想要不断往前线送,每天都得花费无数的钱。
一旦中途出了什么事,前线可能成片成片的饿死人。
这都是荀攸需要考虑的。
刘辩可不想看心腹在崇德殿上吵架,当即起身道:
“退朝,三公九卿及诸葛亮周瑜留下,前往章德殿议政!”
私下好好聊聊,使各方达成一致最好,还可以做更细致的布置。
说完,刘辩率先起身,挥袖留下一个背影。
“恭送陛下。”
群臣皆拜。
……
刘辩在章德殿等待了一阵,王黑的声音从殿外传来。
“三公九卿,诸葛亮、周瑜到!”
众臣随后进入,如同往常一样行礼赐座,直到所有人都坐下。
刘辩直入主题,道:“战事不可拖延,拖,则途生变故。”
所有人都明白,大汉接下来要打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仗了。
荀攸出声道:“臣还是觉得……”
话说一半,皇甫嵩从怀里掏出几封奏疏。
“陛下,这是一些荆州送来的战报,老臣左思右想,并未在崇德殿禀告,还请陛下率先查看。”
刘辩颇为奇怪,但见皇甫嵩如此凝重,心里也有了不好的预感。
恐怕不是什么好消息。
“逞上来。”
皇甫嵩佝偻着身子递到龙案上,刘辩翻开第一封,眉头顿时皱起。
荆州来报,已经与关羽的五万人断联。
很不正常。
荆益方面,足有朝廷的二十万大军。
首先是五虎军、许褚的兖州军、徐荣的边防第十军。
这是第一批进入益州的军队,十二万陈国兵主要负责防守后方和策应。
这里就有十七万人左右了,再加上新训练的荆州军、备倭兵等,二十万是有的。
但这二十万人,比起曹仁手里的二十万是有很大水分。
战斗力主要由先头部队的五万人构成,结果现在告诉他,全失联了。
众臣被天子铁青的脸色惊的不轻,面面相觑,心中不安。
刘辩再看下一封,更加震惊。
益州军主力居然摆在南北两面,奋战抵御张鲁及袁术,而不管汉军?
刘焉心里在想什么他还没反应过来,下一则消息又给他看麻了,以至于惊呼了出来。
“刘焉死了?”
众臣面色各异,郭嘉低头掐起手指,眉头越皱越紧。
刘辩惊愕的点在于,刘焉病逝的时间,应当是明年。
而且是在经历大败后,背疽发作而死。
为什么会在这时候离世,而且奏疏中并未提及背疽的事。
既然没有背疽,他应该活的更长久才是。
要命的还在最后一封奏疏,凉州都督马腾奏回来的。
他发现汉中张鲁,大规模征召兵,主力已经南下了。
此事必与关羽军断联有关。
刘辩压下情绪,沉着脸把奏疏都推了出去。
“诸卿也来看看吧。”
荀彧离的最近,他先看了一遍,然后皱眉往下传递。
等到所有人看完,刘辩道:
“既然看完了,说说前线发生了什么,又该如何处理?”
荀攸因为之前的话被打断,此刻站起想说什么,有三人却抢先他一步。
郭嘉、诸葛亮、周瑜那三人。
“陛下,此刻若不重拳出击,非但益州要落入袁贼手里,就连关将军,怕是都回不来了。”
“怎讲?”
“根据战报,臣大胆推测,关将军已被不下于二十万人围攻。”郭嘉语出惊人。
王允不解的问道:“怎么会?谁的二十万大军?”
诸葛亮冷静的解释道:“刘焉生前派遣张任严颜,各自统帅五万大军分别抵抗张鲁袁术,如今张鲁能够南下,说明张任军已经构不成威胁,再结合刘焉身死,益州换了主人,有理由判断,先有张任收到命令率军南下,再有张鲁进一步封锁关将军之退路。”
刘辩的脑子越来越好使了,对战略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朕是不是可以进一步推测,张任撤走了,那严颜一定也会撤走,他走了,便没人阻挡袁术的军队?”
周瑜眯眼道:“刘焉的好心之举,不经意间给我汉军编织了一个巨大口袋,这并非战略失误,而是消息的滞后。”
刘辩正襟危坐,看来有必要派出王朝最顶尖的谋士,去群殴庞统了。
他必须重新评估袁术的威胁等级。
要是鲁肃往益州一钻,搞不好要变天。
不会形成什么三分天下的操蛋局面吧。
还没完,程昱仍在继续诉说:“早在今年年初,纪灵已征讨山越使其臣服,收编不少于五万山越军,归属于纪灵麾下,同时,扶军中郎将鲁肃游说交州,不战而屈人之兵,袁术任命士燮为交州刺史,新编交州军六万。”
“至于扬州,扬州军共有八万,其中精兵三万,屯驻于合肥,归折冲校尉甘宁统辖,其余五万防务江面,由横江校尉蒋钦统领,麾下还有一支不下于一百五十艘战场的水师。”
“更多情况,臣还在探查。”
刘辩脸阴沉的不像话,但好在自己家底厚实,追问道:
“益州呢?”
益州的情况倒是好探查的多,锦衣卫早就拿到了准备的信息。
程昱拱手道:“益州有五万益州军,除此以外,还有五万东州军精锐。”
做道简单的加减法,南边全部加一块,有三十万军队。
而且他们还占着天堑之便,益州有山川,扬州有长江。
刘辩清楚,该系统性的建立前线指挥体系统筹全局,以快速收复三州。
光靠刘宠、曹仁分别统帅两条战线,纵使人数优势,也可能打出败仗。
家底再丰厚,前线的四十万大军要是打了大败仗折损大半,未来五年内,怕是都组织不起大的攻势。
这时候,荀攸起身提醒道:
“陛下,如今已然霜冻,马上就要落雪,朝廷是否下诏,暂缓攻势?”
郭嘉摇头,持相反意见,“南方气候稍暖,益、扬等地仍处于热浪之中,此刻撤军,就是坐实叛军发展壮大。”
刘辩暗暗点头,后世十月十一月,益州和扬州等地,不少郡县仍处于三四十度。
虽说汉末的气候偏向更冷,但不至于冰天雪地打不了仗。
荀攸并没有被堵住话,反而追问郭嘉:
“粮食从哪来?你可知每过一日,粮食想要运抵前线,每一魁所需的人力物力,都要涨至少五成?”
尤其是北方下雪之后。
别说四十万大军所需的粮草是天文数字了,就是一百人的吃喝想要不断往前线送,每天都得花费无数的钱。
一旦中途出了什么事,前线可能成片成片的饿死人。
这都是荀攸需要考虑的。
刘辩可不想看心腹在崇德殿上吵架,当即起身道:
“退朝,三公九卿及诸葛亮周瑜留下,前往章德殿议政!”
私下好好聊聊,使各方达成一致最好,还可以做更细致的布置。
说完,刘辩率先起身,挥袖留下一个背影。
“恭送陛下。”
群臣皆拜。
……
刘辩在章德殿等待了一阵,王黑的声音从殿外传来。
“三公九卿,诸葛亮、周瑜到!”
众臣随后进入,如同往常一样行礼赐座,直到所有人都坐下。
刘辩直入主题,道:“战事不可拖延,拖,则途生变故。”
所有人都明白,大汉接下来要打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仗了。
荀攸出声道:“臣还是觉得……”
话说一半,皇甫嵩从怀里掏出几封奏疏。
“陛下,这是一些荆州送来的战报,老臣左思右想,并未在崇德殿禀告,还请陛下率先查看。”
刘辩颇为奇怪,但见皇甫嵩如此凝重,心里也有了不好的预感。
恐怕不是什么好消息。
“逞上来。”
皇甫嵩佝偻着身子递到龙案上,刘辩翻开第一封,眉头顿时皱起。
荆州来报,已经与关羽的五万人断联。
很不正常。
荆益方面,足有朝廷的二十万大军。
首先是五虎军、许褚的兖州军、徐荣的边防第十军。
这是第一批进入益州的军队,十二万陈国兵主要负责防守后方和策应。
这里就有十七万人左右了,再加上新训练的荆州军、备倭兵等,二十万是有的。
但这二十万人,比起曹仁手里的二十万是有很大水分。
战斗力主要由先头部队的五万人构成,结果现在告诉他,全失联了。
众臣被天子铁青的脸色惊的不轻,面面相觑,心中不安。
刘辩再看下一封,更加震惊。
益州军主力居然摆在南北两面,奋战抵御张鲁及袁术,而不管汉军?
刘焉心里在想什么他还没反应过来,下一则消息又给他看麻了,以至于惊呼了出来。
“刘焉死了?”
众臣面色各异,郭嘉低头掐起手指,眉头越皱越紧。
刘辩惊愕的点在于,刘焉病逝的时间,应当是明年。
而且是在经历大败后,背疽发作而死。
为什么会在这时候离世,而且奏疏中并未提及背疽的事。
既然没有背疽,他应该活的更长久才是。
要命的还在最后一封奏疏,凉州都督马腾奏回来的。
他发现汉中张鲁,大规模征召兵,主力已经南下了。
此事必与关羽军断联有关。
刘辩压下情绪,沉着脸把奏疏都推了出去。
“诸卿也来看看吧。”
荀彧离的最近,他先看了一遍,然后皱眉往下传递。
等到所有人看完,刘辩道:
“既然看完了,说说前线发生了什么,又该如何处理?”
荀攸因为之前的话被打断,此刻站起想说什么,有三人却抢先他一步。
郭嘉、诸葛亮、周瑜那三人。
“陛下,此刻若不重拳出击,非但益州要落入袁贼手里,就连关将军,怕是都回不来了。”
“怎讲?”
“根据战报,臣大胆推测,关将军已被不下于二十万人围攻。”郭嘉语出惊人。
王允不解的问道:“怎么会?谁的二十万大军?”
诸葛亮冷静的解释道:“刘焉生前派遣张任严颜,各自统帅五万大军分别抵抗张鲁袁术,如今张鲁能够南下,说明张任军已经构不成威胁,再结合刘焉身死,益州换了主人,有理由判断,先有张任收到命令率军南下,再有张鲁进一步封锁关将军之退路。”
刘辩的脑子越来越好使了,对战略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朕是不是可以进一步推测,张任撤走了,那严颜一定也会撤走,他走了,便没人阻挡袁术的军队?”
周瑜眯眼道:“刘焉的好心之举,不经意间给我汉军编织了一个巨大口袋,这并非战略失误,而是消息的滞后。”
刘辩正襟危坐,看来有必要派出王朝最顶尖的谋士,去群殴庞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