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辽东变天!

推荐阅读: 时间环监狱洪荒:坏了,巫族出了个点子王!恋综嘉宾是癫公,天天没事就发疯重生:我的第一桶金从股市开始月光沉溺于星野开局联手OK,缔造紫金王朝隋末之大夏龙雀边军:从将门奴仆杀到九五至尊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我是你们白月光?不是绿茶男二吗

    国库虽不宽裕,但几千人的物资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程国祥没有在皇帝面前喊穷叫苦,这让朱由校对他另眼相看。先前看他神情为难,还以为他会出来推诿。
    “这件事要尽快落实,不得拖延。”
    等议完此事,乾清宫突然安静下来,让朱由校有些疑惑。
    之前听说政务堆积如山,怎么现在反倒没人说话?
    他将目光投向文官之首、内阁大学士王象乾。
    王象乾察觉到皇帝的注视,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
    “陛下,这里还有一份奏折,与辽东有关。”
    王朝辅快步下阶接过奏折,转呈给朱由校。
    他心中疑惑,不知是什么事弄得这般隐秘。
    仔细翻阅后,朱由校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这份奏折是熊廷弼所上,内容并非捷报。
    自从朱由校下令将李家抄斩之后,辽东一众将门军阀人心惶惶,整日提心吊胆,唯恐下一个轮到自己。
    朱由校本意是想借此敲打一下这些跋扈势力,未曾想反而激起了他们的同仇敌忾,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中结成了铁板一块。
    据熊廷弼奏报,目前辽沈一带的粮商与大户正以高出市价五成的价格疯狂收粮。
    眼下辽沈除官仓之外,民间粮食已大多落入这些人手中,普通百姓家中存粮恐怕所剩无几。
    最初,百姓并不愿卖粮,毕竟粮食就是命根子,谁都知道这东西不能轻易放手。
    见收粮无果,商贾大户便联手设局。
    他们先以高出市价两成的价格收购,再互相倒手抬价,今天你买我的,明天我买你的,等过几天再压价三成回购,同时派人四处放风造势。
    如此折腾几回,百姓开始动摇。
    白花花的银子摆在眼前,谁能不动心?
    庄稼人一年到头都在地里忙活,到头来也赚不了几个钱。
    有人动了心思,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粮食卖了。
    这第一批尝到甜头的人高兴得不行,逢人便讲今天卖粮赚了多少银子,听得人心里直痒痒。
    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这种炫耀成了最有效的广告。
    商人在这群人中本就没什么好名声,平日里仗势欺人的事没少干,百姓自然提防。
    可现在不一样,说这话的是街坊、是亲戚、是邻居,都是平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几句吹嘘下来,心里的防线一下就垮了。
    更多人开始小批量地卖粮,想先看看风向,等粮价跌下来再买回来,反正不会吃亏。
    商人大户自然乐得看他们这么干,但还不着急收手。
    这种套路他们玩得多了,哪会这么快揭底牌?
    那些种地的哪是他们的对手?
    很快粮价又涨了一波,直接涨了五成。
    人们更加疯狂,家家户户都拿出余粮来卖,只留够吃一点,反正以后还能便宜买回来。
    熊廷弼得知此事后立刻派人查访,却没查出什么眉目。他觉得事情不简单,连夜写了一道奏疏送进京城。
    这份奏疏送到时已是三天之后。
    那天正是他成亲的日子,百官都放了假。
    三天过去,辽东恐怕早已变了天。
    朱由校却没有像往常一样拍案大怒,而是稳住情绪,脸上甚至带着一丝笑意。
    这些日子他读史书有了些感悟,做什么事都得冷静,乱了方寸就离败不远了。
    他将奏疏轻轻放在桌上,对着众臣说道:
    “你们这副表情,我还以为出了什么天大的事。”
    话音刚落,下面十几个大臣全都露出惊讶神色,尤其是内阁的三位大学士,相互交换了几次眼神。
    这么大的事,陛下怎么说得这么轻松?
    看着他们紧张的模样,朱由校又开口:
    “我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但你们身居要职,遇事不能总往坏处想。”
    “熊廷弼所奏之事,朕大概已经猜到了几分。这事背后恐怕是那群商人大户,加上那个将门联手搞出来的。他们怕自己变成下一个李家,所以才闹出这出戏。”
    次辅徐光启上前说道:
    “陛下说得在理,辽东局势盘根错节,地方豪强林立,熊廷弼所报之事,光靠一个家族或一个商人团体,绝不敢轻举妄动,背后必然早有密谋。”
    “如此动作,定是各方势力之间早有共识,若无配合,断不可能推进。”
    “臣敢断定,出主意的绝非这些商贾之家,真正主导者,应是那些世袭的将门子弟。而当地负责监管的文官中,恐怕也有不少人暗中参与,否则事情不会进行得如此顺畅。”
    徐光启果真思路异于常人,一语点破症结所在。不愧是能留名史册之人。
    朱由校听罢,心中顿感欣慰。
    终于有人与自己想法一致,他并非孤身一人在谋划。
    “子先先生所言极是,朕也是这般想法。他们胆敢如此行事,显然是做了十足准备,甚至已做好与朝廷彻底撕破脸的打算。而他们的目的,说白了,不过是想逼迫朝廷像正统、成化年间那样妥协,给予他们更多特权。”
    “可惜他们打错了算盘。朕不是宪宗,遇到阻力便退让,更不是英宗,犯下误国之错,纵容他们胡作非为!”
    话音落下,朱由校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英宗当年犯下的错误,就由他这个后人,在天启年间亲手挽回。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