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着名的“经抚不睦”

推荐阅读: 时间环监狱洪荒:坏了,巫族出了个点子王!恋综嘉宾是癫公,天天没事就发疯重生:我的第一桶金从股市开始月光沉溺于星野开局联手OK,缔造紫金王朝隋末之大夏龙雀边军:从将门奴仆杀到九五至尊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我是你们白月光?不是绿茶男二吗

    方向已经明确,接下来就是派人去辽东的问题了。
    至少在表面上,要表现出重视的态度。
    “熊廷弼虽然有能力,但精力有限。现在最要紧的是防备建奴,小心他们趁乱出手。”
    “辽东巡抚这个职位,自从袁应泰被免职后一直空着,这样下去不行。你们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不是朱由校不信任熊廷弼,也不是怀疑他的能力,而是辽东的事情太多,一个人实在难以兼顾。
    更何况现在的辽东局势已经开始波动,如果还是只靠熊廷弼一个人撑着,之前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势,可能随时会崩。
    袁应泰被拿下之后,不少官员纷纷上奏,请求重新委派新的巡抚。
    但他始终没有松口,那些提议都被他压了下来。
    一方面,他继续给熊廷弼加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王化贞这个人极为反感。
    这王化贞,是当时广宁参议。
    朱由校对他厌恶的程度,与对袁应泰几乎不相上下。
    按照史书记载,辽沈失守之后,朝廷立刻恢复熊廷弼的职务,任命他为辽东经略。巡抚一职,则交给了王化贞。
    按理说,既然再度启用熊廷弼,就应该全力支持他的战略方针……以守代攻,稳中求胜。
    但事实并非如此。
    朝廷此举,更像是让熊廷弼回来替人背黑锅。
    因为王化贞,就是另一个袁应泰。
    他上任之后,处处与熊廷弼作对,既不配合,又不听调遣。
    朝堂上那些人,既要熊廷弼出力,又不愿意给他实权,简直像是既想让马跑,又不肯喂马吃草。
    其实说到底,王化贞之所以能上位,是东林党内部权衡的结果。他们心里清楚,只有熊廷弼还能挡住努尔哈赤的大军,所以不反对他再掌大权。
    可这些东林党人又怎会甘心吃半点亏?他们在这一头让了步,自然要在另一头捞回来。
    于是,王化贞就成了他们的选择。
    无论从资历还是背景来看,他都是最合适的巡抚人选。
    最关键的是,他是东林党的核心成员。
    他被派去,目的其实很明确……限制熊廷弼,不让其立功。在这些东林党人眼中,除了他们自己,其余皆是敌人。
    而熊廷弼身为楚党老臣,手握重权,地位显赫,自然成了他们的重点“关照”对象。
    王化贞在担任广宁参议时,就已经和地方将领、豪门大户关系密切。为了拉拢这些人,他甚至默许他们种种违规行为……走私也好,吃空饷也罢,他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熊廷弼是什么人?他怎么可能与这些人同流合污?他恨不得把这些勾结敌军的人全都清理干净。
    于是,大明朝着名的“经抚不睦”就此上演。
    熊廷弼主张防守,王化贞却要出兵;熊廷弼准备进攻,王化贞又主张固守。
    更严重的是,二人对地方势力的态度不同,也让熊廷弼彻底失去了对辽东军政的掌控。
    除了自己的亲兵和标营之外,其余的文官武将都不听他调遣。
    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头经略”。
    这种局面,熊廷弼怎么可能受得了?他一怒之下直接甩手不干,带着几千亲兵退回了山海关,关外的战局他再也不愿插手。
    而王化贞听闻此事后,却是喜形于色,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掌握实权后,王化贞走上了和袁应泰一模一样的老路。
    他大张旗鼓地调兵遣将,声称老奴不足为惧,自己只要三个月,便可彻底解决建州之患。
    既然走的是同样的路,结局自然也差不多。
    广宁城里,十多万明军如同纸糊的老虎,毫无战力。
    努尔哈赤只动用了孙得功,加上不到一万人的建州兵马,就轻松攻陷了这座辽东的战略要地。
    十几万明军面对几千建州军,竟被打得落荒而逃,连像样的抵抗都组织不起来。他们根本没想过反击,甚至连防线都没建立起来。
    王化贞被努尔哈赤打得大败,狼狈逃命,连广宁城都不敢进,一路往山海关狂奔。
    到了关内,他遇见了熊廷弼。他苦苦哀求熊廷弼出兵支援广宁,可熊廷弼不是那种愿意雪中送炭的人。
    他冷笑着开口:
    “王大人怎么有空来我这儿?你那剿奴的计划进展得如何?是不是已经把建州人全灭了?”
    这番话让王化贞羞愧难当,只能灰头土脸地回到山海关。
    广宁的失守,意味着明朝在关外再无立足之地。辽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而作为巡抚和经略的王化贞与熊廷弼,也相继被关进大牢,等待审判。
    最后,东林党人把所有罪责都推到了熊廷弼身上。
    他们说,熊廷弼身为经略,手中握有重兵却袖手旁观,是第一罪人。
    魏忠贤对熊廷弼本就心存不满,尤其因为熊廷弼当初答应的贿赂没有兑现,让他更加愤恨。于是他暗中操作,向皇帝进言,说熊廷弼是此战罪魁祸首。
    皇帝听信了这位“大伴”的话,于天启五年下令,将熊廷弼当街斩首,并将他的头颅传首九边,以儆效尤。
    而真正的罪人王化贞却安然无恙,在牢里吃喝不愁。不光东林党在保他,魏忠贤也在暗中护着他。
    魏忠贤为何要保他?原因很简单,王化贞曾孝敬过他。
    直到崇祯四年,明军在大凌河再度惨败,皇帝越想越气,终于在次年将王化贞处决。
    ---------
    pS:
    新作品,持续爆更!!
    疯狂肝!!!
    希望大家多支持下,加加书架、催催更!!
    感谢各位老爷们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