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新式火器,神机炮!

推荐阅读: 科举福妻掌中娇三界血歌隋唐群英传:最全隋唐演义最强上门女婿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大唐:我的宝箱强无敌扶摇直上重生官场:我闪婚了美女县长九幽剑帝太虚剑主!

    册封礼结束后的次日,接连传来好消息。
    朱由校刚起身,王朝辅便匆匆入内奏报:兵工厂在火器改良上取得关键进展。
    毕懋康已圆满完成所托任务。
    流光神机箭的升级型号已然定型,仅需进一步调试便可投入使用。
    佛郎机炮的新型号亦已完成多次试射,性能稳定,请求拨款投入大批量制造。
    专为骑兵配备的神武自生火铳,首批两千支已经完工入库。
    朱由校听后大悦。火器的精进与多样化,无疑将极大提升明军战力。
    尤其是那新款流光神机箭,在他看来,足以扭转整个战场局势。
    旧式流光神机箭以厢车推行,行军不便,装填繁琐,耗时良久。
    尽管箭雨铺天盖地,但杀伤力终究有限,毕竟只是靠火箭推进的简易火具。
    经过毕懋康融合后世兵器理念反复推演,新式神机箭已大不相同,爆炸范围更广,破坏力显着提升。
    其目的明确:在中距离交战中,足以击穿建奴所披的三层重甲,填补明军在此类距离上的火力空白。
    远程有火炮压制,近身有新型火铳应对,两者皆能有效克制敌方护甲。
    这种改良后的火箭不仅威力增强,还具备轻便易携、装填迅速的优点。
    设计上借鉴了虎蹲炮的结构特点,特别适合在山地、林间与盆地等地形复杂区域使用。
    朱由校听罢大为满意,当即批准了毕懋康的奏请。
    费用自然不会全由他一人承担,国库也需拨款支持。
    此前清查南京赋税时,为了不彻底激怒官僚群体,朱由校做出妥协。
    追回的钱粮收入与户部对半分配,以此换取地方财政官员的合作态度。
    虽南京户部独立于京师体系之外,但名义上仍属同源,共享利益也在情理之中。
    当程国祥见到司礼监派来的小太监,心中顿觉不安。
    不出所料,又是要求支出数十万两白银的军费申请。
    他毫不犹豫拒签文书,并亲自前往乾清宫面见皇帝。
    开口便是四个字:国库无钱。
    朱由校耐心劝导,提起前次追缴税款之事作为参照。
    “你可曾想过,若非朕遣兵驻守南京,那些豪绅岂会吐出一文?”
    程国祥岂会不知此理,可眼下灾情频发,陕西饥荒未平,山东流民四起,处处等着用钱。
    户部银库早已捉襟见肘,每一分钱都关系民生社稷。
    相较之下,军费投入这一年已极为可观,他认为应当暂且缓行。
    内心深处,他也难脱文人惯性思维。
    自幼习读儒家经典,对军队武夫始终存有几分疏离与偏见。
    “难道你忘了萨尔浒之战的惨痛教训?”朱由校语气陡然加重。
    程国祥一时怔住,原以为讨论的是财政调度,怎料话题突然转向战事。
    皇帝目光锐利,继续说道:
    “大明为何溃败?正是因长期忽视边疆防御,轻视军械整备,才酿成那场奇耻大辱。”
    “大明集结宣府、大同、蓟州、辽东四镇兵力,七万余精兵,一役尽丧,耗费钱粮动辄百万两白银。”
    “你身为户部主官,难道连这笔账都算不清?”
    “如今不过支出二三十万两,等到将来,你可知晓还会烧掉多少?”
    朱由校时常感到困惑,为何这个时代的文臣总看得如此之浅。
    那些弊端他们并非不知晓,有些事甚至比他更清楚,却始终不愿正视,也不肯真正动手去改。
    一番严厉训诫之后,他的语气没有半分退让。这笔银子,户部必须拨出。
    程国祥最终低头,默认从国库调出二十万两,专用于兵工厂改良佛郎机炮。
    处理完几份紧急奏章后,朱由校披上铠甲,在马祥麟与两千护卫的簇拥下,离开皇宫。
    如今京师九门及城防皆由羽林军掌控,出行不再如从前般提心吊胆。
    换作以往,他绝不敢光明正大地出宫,必要隐匿身份才敢行动。
    ……
    皇帝离京的消息迅速传开,京城内外议论纷纷。
    百姓虽居天子脚下,但天子对他们而言,始终遥不可及,犹如神只,岂是凡人能轻易得见?
    可自新帝登基以来,这层隔膜逐渐被打破。
    有人亲眼见过御容,回家便成了谈资,逢人便讲。
    尤其像陈良训这般早有异志之人,更是坐立难安。
    皇帝亲率军队出城,必有要务在身,其行踪必须掌握。
    此时此刻,帝王每一个动作,他们都紧盯不放。
    内心早已紧绷至极,即便已有谋划在心,仍难掩惧意。
    他们先是奔赴内阁探听风声,又调动各方关系四处打探,最终只得知:户部刚刚支出了二十万两白银。
    “无需慌乱。若连内阁与百官都不知情,定无大事。区区二十万两罢了,不必过度揣测。”
    “陛下虽行事出人意料,却不算糊涂。若有重大举动,断不会毫无征兆。”
    “按原计划行事即可。待南方起事,便联络杨洪,勾结蒙古,伺机而动。”
    出自名门望族之人,确有常人难及之处。单看陈良训在如此局势下仍能神色不动,便知其心性非同一般。
    朱由校正于兵工厂内亲自查验新式火器,对朝中文官暗中筹谋之事毫无所知。
    在旗令兵的调度之下,十具新造火器齐发,刹那之间,火光奔腾,直扑前方山丘,轰然炸裂,尘土冲天。
    随后又试抛射之法,弹道划空如弧,观者无不惊叹。
    朱由校手持单目远镜,将全程尽收眼底。
    “威力的确惊人,较之流光神机箭,不可同日而语。”
    “臣奉陛下旨意,集数十巧匠,昼夜钻研,反复改良,终得此物。”
    “请陛下赐名。”
    朱由校望着眼前矗立的多管火箭发射架,心中大悦,正是他心中所求之器。
    “就称它为‘神机炮’吧。”
    皇帝亲临兵工厂,岂会仅验一器便归?
    眼下神机营所用火器虽仍以火绳枪为主,但性能早已今非昔比。
    这些兵器皆由毕懋康与张之极亲自督造审核,无一偷工减料,亦无粗制滥造之嫌。
    士兵持之在手,不再担惊受怕。
    故而朱由校并不急于全军换装所谓神武火铳,现役火枪已足堪战用。
    况且若要整体更替,所需人力、物力与国库开支浩大,如今的大明尚无力承担。
    其实明军本不缺精良火器,问题出在兵仗局层层克扣,官吏贪墨,致使成品多为劣货。
    史载士兵不敢用火铳,盖因炸膛频发,或药不燃、管路堵塞之类事故屡见不鲜。
    战场瞬息万变,一旦临敌时火器失灵,便是生死之祸。
    正因如此,建奴从不惧明军火枪,唯畏其重炮耳。
    于是朱由校定下方针:兵工厂今后主产红夷大炮与佛郎机炮。当今天下,唯有火力压制方为制胜关键。
    同时须继续研制更为强大的重型火炮,提升威力与射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