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王朝要末路了?!

推荐阅读: 科举福妻掌中娇三界血歌隋唐群英传:最全隋唐演义最强上门女婿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大唐:我的宝箱强无敌扶摇直上重生官场:我闪婚了美女县长九幽剑帝太虚剑主!

    两人正沉浸在愁绪之中,门外突然传来通报。
    一名侍卫禀报,有位礼部官员求见。
    朱由检眉头微皱。他从不与朝臣交往,此人突然登门,实在蹊跷。
    更麻烦的是,宗室私自会晤官员乃是大忌,稍有不慎便会引来祸端。
    见他迟疑,那侍卫立刻补了一句:
    “殿下若不愿见,属下这就打发他走。”
    这人是朱由校派来的,话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别见,我们替你挡了。
    朱由检略作思量,点头同意。
    可不久后,侍卫再度前来,说是有关行程仪仗的事,必须亲自向他禀报。
    无奈之下,只得传见。
    那人进门跪拜:
    “臣礼部主事孙亮,参见广王殿下,参见王妃殿下。”
    朱由检冷声问道:
    “非得面见本王,究竟何事?”
    “陛下的旨意不是写明了吗?一切由礼部全权处置。”
    孙亮没有立刻回应,反而微微侧目,扫视四周,压低声音道:
    “此事关乎殿下安危,路线机密不可外泄,请屏退左右。”
    园中静谧,除却朱由检夫妇与他本人外,仅有两名贴身宫女及一对值守侍卫。
    朱由检反应迅速,或许本就无意招惹是非,当即回应道:
    “此处并无外人,莫非你质疑王妃身边之人,还是不信这两位护驾亲兵?”
    一名侍卫随即附和:
    “孙主政,准你入见已是格外开恩,我等若被上头知晓,免不了要吃军棍。”
    “有话速讲,若再拖延,只好上报将军。真惊动了陛下,事情便难收场了。”
    这些由皇帝亲手调教的将士果然不同凡响,单是这份胆识,寻常士兵望尘莫及。
    往日里,军士见文官唯唯诺诺,哪敢如此直言,哪怕面对普通朝臣也需战战兢兢,否则轻则丢官,重则殃及全家。
    孙亮冷笑一声,缓缓开口:
    “好啊,本官愿直言相告,但殿下与王妃出行诸事,须由你二人全权经办。”
    “待会立下字据,画押为凭,日后若有闪失,责任全归你们承担,可敢应下?”
    孙亮老谋深算,岂是两名武夫所能抗衡。
    这种罪责谁敢揽在身上?分明是要将人逼退。二人面面相觑,终是默默退出园外。
    确认四下无人,孙亮缓步逼近朱由检,语气骤然温和:
    “数月未见,殿下气度沉稳许多。”
    朱由检心头一紧,不知其意何在。
    “孙主政今日前来,究竟有何要事?”
    对方并不作答,自顾说道:
    “依臣之见,当今圣上远不及殿下这般英明果决。可惜殿下诞于末序,若为先帝长子,大明国运断不至此。”
    此言一出,如惊雷贯耳。
    朱由检冷汗直冒,急忙示意周氏前往园门,察看侍卫是否离去。
    直至王妃挥手示意安全,他才稍稍松了口气。
    声音微颤地斥道:
    “你竟敢口无遮拦!”
    孙亮淡然回应:
    “臣所言句句清晰,殿下岂会听不明白?”
    “不过是吐露肺腑之言,未必只是臣一人所想。”
    “天下人心中,或许皆有此念。”
    “这屋中只有你我二人,殿下无需这般拘谨,大可宽心些。”
    孙亮语气轻缓,仿佛只是在闲谈家常。可他每一句话都如刀锋般割在朱由检心头,冷汗早已浸透里衣。
    朱由检本无意卷入是非,听罢立即正色道:
    “孙亮,你竟敢当着本王的面诋毁天子,妄议君上,此等言论,按律当斩。”
    “现在退下,本王权作未闻。若再执迷不悟,休怪我不念旧情,必将所言奏报圣听。”
    面对威压,孙亮神色不动,仿佛那番话不过是风吹落叶,未曾入耳。
    他既不反驳,也不告罪,只自顾自地讲了起来。
    整整一炷香的工夫,他如同对着虚空陈词,语调平稳却字字如锤。
    他讲的是天下局势,是国运倾颓,是百姓流离失所。
    当然,其中真伪参半,虚多于实。毕竟,要打动一个人,靠的从来不是真相,而是恐惧与忧患。
    他缓缓道来:
    “天子嗜杀成性,忠良之言皆被拒之门外,唯独宠信魏阉之流,奸佞当道。”
    “登基以来,厂卫横行,冤狱四起,朝中正气尽丧。护城河的水,夜里泛着红光,那是忠臣的血在流淌。”
    “如此暴政,连苍天都动了怒意,降下灾祸以示惩戒。”
    “陕西旱得裂了地皮,山东蝗虫遮天蔽日,饥民相食,白骨露野。”
    “…………”
    一番言语落下,仿佛整个大明已如朽木将倾,只待最后一阵风来推倒。
    朱由检听得心神震荡,面色苍白。
    他在宫中闭门多年,对外界风云一无所知。
    原以为皇兄不过性情严苛,些许冷酷罢了。
    今日听孙亮一语道破,才惊觉现实竟如此惨烈。
    这不是寻常治乱更替,分明是王朝末路的征兆。
    古之亡国之君,如纣王、杨广,不也都是因失道寡助,终致社稷崩塌?
    孙亮说完,抬头望向朱由检,目光沉静如渊。
    “殿下若执意袖手旁观,臣亦无力强求。”
    “唯愿高皇帝披荆斩棘换来的江山,不至于在我辈手中速亡。”
    “臣之生死,早不足挂齿。生于斯世,立于庙堂,所求不过江山稳固,黎民安泰。”
    “陛下已诛无数正直之士,再多一个我孙亮,又何足道哉?”
    “故殿下可避,臣不能避,亦不敢避。否则,岂不辜负半生所学的圣贤之道?”
    “我始终认定,此事绝非殿下所为。”
    “你此言何意?莫非觉得本王无胆量行事?”
    朱由检语气微沉,眉宇间透出一丝不悦,仿佛对方言语中少了应有的敬畏。
    “殿下切勿误解,臣绝无轻慢之意。”
    孙亮立刻回应,神情诚恳:
    “臣之所以直言不信,只因殿下与当今圣上行事风格迥异。”
    “殿下宅心仁厚,素有爱民之志,乃真正心系黎庶的贤王。”
    “若天命归于殿下执掌江山,必能再现孝宗皇帝当年盛世,重振大明气象。可惜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