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潼关相会 侠影萍踪

推荐阅读: 洪荒:坏了,巫族出了个点子王!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我靠科技开始牛掰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时间环监狱马桶人vs监控人:最强机械师最强上门女婿我与她合租的日子系统之农妇翻身神级仙尊在都市

    九月二十九日,未时末(约下午3点不到),他们这支浩浩荡荡的车队终于抵达了潼关。
    远远望去,这座天下雄关在秋日斜阳下巍然矗立,城墙上的每一块砖石仿佛都在诉说着千年的金戈铁马。
    黄河的咆哮声自远处传来,更添几分苍凉壮阔。
    令人意外的是,城门前并无寻常关隘的懈怠景象,反而肃立着两列盔明甲亮的士兵。
    为首一员大将,身披玄甲,腰悬长剑,正是潼关守将杜松。
    见到车队,他龙行虎步地迎上前来,朗声笑道:
    奕兄弟,别来无恙!听说你要路过潼关,杜某可是从晌午就在此等候了。
    奕帆连忙下马,拱手行礼道:杜将军亲自相迎,实在愧不敢当。
    杜松一把扶住他的手臂,虎目中闪着真诚的光芒说道:你我之间何须这些虚礼?那日与你畅谈民生,杜某受益匪浅。
    听说你要进京,特意在此备下薄酒,为你接风洗尘。
    这时,奕帆注意到城门外设着几个粥棚,不少面黄肌瘦的灾民正在排队领粥。
    虽然人人面带菜色,但秩序井然,与沿途所见其他地方的混乱景象大不相同。
    杜松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叹道:今年大旱,流民日增。
    杜某能力有限,只能每日设粥赈济,略尽绵力。
    说着指向关内,好在潼关地处要冲,商旅不绝,城内还算有些生气。
    奕帆随他走进关城,果然见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虽然不及西安繁华,却也人来人往,叫卖声不绝于耳。
    几个孩童在街边追逐嬉戏,给这座雄关增添了几分生气。
    杜将军治军有方,施政有术,实在令人敬佩。
    周文渊在一旁赞道。
    杜松摆手笑道:周先生过奖了。
    杜某一个武夫,不过是将心比心罢了。当年戚少保说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杜某不敢望戚少保项背,只求问心无愧。
    人夜,杜松在守备府设宴款待。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融洽。
    钱炜举杯道:久闻杜将军威震潼关,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潼关城内秩序井然,实为难得。
    杜松豪饮一杯,笑道:钱师爷谬赞了。要说治理有方,倒是奕兄弟更胜一筹。听说你在西安又是开镖局,又是建工坊,如今还要进京献宝,当真是少年英才。来,杜某敬你一杯!
    奕帆举杯回敬,笑了笑道:杜将军过奖了。
    在下不过是做些小本生意,哪比得上将军镇守要隘,保境安民的功业。
    付嵇在一旁插话道:将军有所不知,我们这一路行来,但见灾民遍地,唯有到了潼关地界,才见得几分太平景象。
    杜松闻言神色一黯,放下酒杯道:这天下...唉,不说也罢。
    倒是前日华山派传来消息,掌门之位已传给四十出头的穆人清。
    这位新任掌门据说剑法大进,已是当世罕见的高手。
    周文渊好奇道:老夫在西安时,就常听人说起华山派气宗第一高手的名头。
    穆大侠正值壮年就能执掌华山门户,当真了得。
    正是。
    杜松意味深长地看了奕帆一眼,说道:说来有趣,这位穆掌门前些时日特意来潼关寻我,说是在思过崖得遇一位少年英侠,剑法通神,指点他重在意不在形,让他武功大进。
    奕兄弟,你可知道这位少年英侠是谁?
    他闻言一怔,不禁想起去年在思过崖练剑时,确实有位中年剑客每日送饭,一连十余日都在旁观我练剑。
    当时看他诚心,便随口点拨了几句剑理。
    难道...那位就是穆人清穆大侠?
    奕帆讶然道,当时他只说是个华山弟子,我见他剑法已有根基,只是过于拘泥招式,便说了几句心得。
    杜松拍案叫绝,声震屋瓦道:妙极!穆掌门说那几日受益终生,将紫霞神功、混元功与独门剑法融会贯通,已达刚柔并济之境。
    如今他的混元一气功已是武林一绝!奕兄弟,你这随口指点,可是造就了一位绝顶高手啊!
    周文渊抚须笑道:奕总镖头当真是深藏不露。
    不但经商有道,武功修为更是深不可测。
    钱炜也道:难怪秦王如此器重奕总镖头,果然是英雄出少年。
    奕帆连忙谦逊道:诸位过奖了。
    穆大侠本就根基深厚,在下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心中却不禁暗赞华山派武学博大精深,能培养出这般杰出人才。
    杜松又满饮一杯,感慨道:说起来,这华山派不愧是名门正派。
    当年风清扬老前辈的独孤九剑独步武林,如今穆掌门又得奕兄弟指点,想必华山派必将迎来又一个鼎盛时期。
    宴席间,众人推杯换盏,言笑甚欢。
    杜松谈起戍边趣事,引得满堂哄笑;
    周文渊说起秦藩典故,让人大开眼界;
    钱炜则不时插上几句精辟见解,更添谈兴。
    付嵇趁着酒兴,说起一桩趣事:前日我们在渭南歇脚时,遇到几个江湖人士,说起奕总镖头在西安的事迹,竟把总镖头说成是得了风清扬真传,还会使失传已久的独孤九剑。
    这传言越传越神,都快把总镖头说成活神仙了。
    众人闻言大笑。
    奕帆摇头笑道:江湖传言,多半夸大其词。
    不过风老前辈的剑法确实精妙,在下也只是略得皮毛而已。
    杜松正色道:奕兄弟不必过谦。穆掌门对你的剑法推崇备至,说你已得剑道真谛。
    假以时日,必成一代宗师。
    直至亥时,宴席方散,杜松独留我至书房细谈。
    烛光下,杜松神色凝重:奕兄弟,你此去京城,可曾听说西北局势?
    杜将军指的是宁夏之乱?
    正是。
    杜松一拳捶在案上,震得茶盏作响,无奈道,哱拜那厮在宁夏作乱已近一年,朝廷却迟迟不派大将征讨。若是当年戚少保在世,何至于让跳梁小丑如此猖獗!
    奕帆沉吟道:听说兵部已在商议派李如松将军出征?
    杜松叹道:李将军确是良将,但朝中诸公争权夺利,贻误战机。
    若是早日出兵,何至于让叛军坐大!
    他忽然压低声音,道:奕兄弟,你此去京城,若有机会,不妨在兵部诸位大人面前进言。
    杜某位卑言轻,但你如今是秦王红人,说话分量不同。
    奕帆郑重颔首道:杜将军放心,若有机会,定当尽力。只是...
    他略作迟疑,道:朝堂之事,恐怕不是我等能够轻易左右的。
    杜松长叹一声,起身推开窗户,望着满天星斗,说道: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只恨杜某空有一身武艺,却只能困守在这潼关之上。
    月光洒在他刚毅的脸上,平添几分落寞。
    奕帆走到他身旁,轻声道:将军镇守要隘,保一方平安,已是功在社稷。
    他日若有机会,定当与将军并肩作战。
    杜松转身重重拍我的肩膀,虎目中闪着光芒:好!有奕兄弟这句话,杜某就等着那一天!
    听说你要在京城开设分号,若是需要杜某相助,尽管开口。
    这一夜,他们畅谈至东方既白。
    从江湖轶事到朝堂风云,从武功剑法到用兵之道,当真是相见恨晚。
    临别时,杜松亲自将他送至驿馆,约定他日再聚。
    望着杜松远去的背影,他不禁感慨:在这大明末世,仍有这般忠勇之士,或许这个天下,还有希望。
    只是不知,这希望之光,能否照亮这个日渐昏暗的王朝。
    ……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