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岁末盘账 情定长安

推荐阅读: 科举福妻掌中娇三界血歌隋唐群英传:最全隋唐演义最强上门女婿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大唐:我的宝箱强无敌扶摇直上重生官场:我闪婚了美女县长九幽剑帝太虚剑主!

    万历十八年,腊月三十,大年除夕。
    西安城仿佛一锅渐渐煮开的水,从清晨便开始沸腾起来。
    爆竹声零星响起,逐渐连成一片,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各家各户飘出的饭菜香气,交织成独特的年节味道。
    孩童们穿着新衣,在巷弄间追逐嬉闹,家家户户门楣上都贴上了崭新的桃符与春联,一派万象更新的喜庆景象。
    辰时初刻(约早上七点),天光尚未大亮,奕帆尚在院中活动筋骨,演练那已臻化境的独孤九剑,剑光如水,在凛冽的晨风中划出森森寒意。
    门童李达却已匆匆来报:“公子,吴荣大爷来了,在书房等候,说是有要事。”
    奕帆收剑入鞘,心中微动,料想是年关账目之事。
    他步入书房,只见结义大哥吴荣早已端坐其中,面前的书桌上,整整齐齐摆放着五本厚厚的账簿。
    吴荣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如同这冬日暖阳般的灿烂笑容,见到奕帆进来,立刻起身。
    “二弟!不,现在该叫四弟了!”
    吴荣声音洪亮,带着由衷的喜悦,道:“快来看!咱们这一年的收成,出来了!
    可是个大丰收年啊!”
    他指着那摞账簿,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奕帆也被他的情绪感染,笑着上前道:“大哥辛苦了!这么早就过来。快坐下说。”
    两人重新落座,小洁乖巧地奉上热茶,然后掩门退出。
    吴荣将五本账簿在书案上一字排开,如同展示稀世珍宝,他搓了搓手,满脸红光,道:“四弟,自你九月北上京城,后又南下江南,为兄与诸位兄弟不敢有丝毫懈怠,总算是没有辜负你的托付。
    今日便是来交这份年终总账的!”
    他翻开第一本,清了清嗓子,开始逐一禀报。
    “首先,是咱们的根基——工程行!”
    吴荣手指点着账目,道:“首先回顾上次对账,自去年腊月你创立工程至今年七月,整整七个月!
    西安工程行,利润高达十九万三千三百两!
    平均下来,每个月都有两万七千六百两进账!这还不算,”
    他语气带着自豪,道:“周边各县府见咱们工程行技艺高超,效益惊人,有五家主动上门,缴纳了一万两‘学习费’,以求借鉴经验,这一项,又是五万两!
    仅此一项,便抵得上许多商家一年之利了!”
    奕帆闻言,眼中也露出惊喜之色。
    他知道工程行赚钱,却没想到在西安一地就能有如此恐怖的收益。
    “大哥与陈师傅、付刚大哥,还有诸位弟兄,真是辛苦了!
    将此业打理得如此兴旺!”
    “都是四弟你打下的好基础,留下的好章程!”
    吴荣摆摆手,继续道:“工程行八到十二月份,因西安城内大部分富贵人家的改造工程已近尾声,业务量有所下降,但依旧做了二十四万八千五百两的生意,利润为一十三万一千七百两。
    同时,又有七家主动上门,缴纳了一万两‘学习费’,以求借鉴经验,也贡献了七万两的利润。”
    “好!这个施工技术遍地开花了,才可造福百姓!”奕帆赞道。
    吴荣顿了顿,喝了口茶,又道:“接着是和秦王合作开设的陶瓷厂、水泥厂、砖窑厂。
    你走时刚投产两月,那两个月你分得利润约一万六千两,平均每月八千两。
    而自九月至年底这四个月,三厂稳定运行,你每月固定分得八千五百两,四个月便是三万四千两!
    加上前两月,六个月总计五万两!
    这还只是西安一地的分成!”
    “再说镖局,”吴荣翻开第三本,道:“这半年,买房置地花了五千多两,西安和大散关共养着六百镖师,每人月钱约十两,每月便是六千两支出。
    接镖收入平均每月五千六百两,六个月收入约三万三千六百两。
    算下来,利润约有二万二千两。
    虽然盈利不多,但六百镖师训练有素,镖局弟兄们走南闯北,威名远播,打通关系,搜集消息,其潜在价值,远非银钱可以衡量,这无形的资产更是可贵!”
    奕帆点头:“镖局乃我等武力保障,盈利尚在其次,重要的是弟兄们的心气和能力。刘正他们做得很好。”
    “最后,便是咱们的‘点金’利器——玻璃厂!”
    吴荣声音不自觉地提高,带着兴奋,道:“九月份开业即火爆,你分得一万三千九百两;
    十月份一万一千五百两;
    十一月份八千一百两;
    十二月份因年关及市场略有饱和,仍有五千四百两。
    四个月下来,共计三万八千九百两!”
    他将所有数字汇总,手指在算盘上飞快拨动(虽奕帆心算早已得出,但吴荣仍习惯性地复核):“工程行前期十九万三千三,学习费五万,工程行后期十三万一千七,学习费七万,镖局二万二,三厂五万,玻璃厂三万八千九……合计,五十五万五千九百两!”
    饶是奕帆心志坚毅,早有预期,听到这个数字,心中也不由掀起波澜。
    五十五万五千九百两!
    这在这个时代,堪称一笔真正的巨富!
    足以支撑他开展更多、更宏大的计划!
    奕帆起身,对着吴荣深深一揖:“大哥!辛苦了!
    若无大哥坐镇中枢,统筹调度,诸位弟兄齐心协力,断无今日之盛况!
    此皆大哥与诸位兄弟之功!”
    吴荣连忙扶住他,眼中亦有感慨道:“你我兄弟,何须如此!
    看到基业兴旺,为兄比什么都开心!”
    奕帆直起身,心中默算自己这一年还有几笔大额支出:
    贺吴荣大哥新婚,赠银一万两(八月中秋)。
    北上京师路途花费,约一千两。
    在北京买中华商号基地五千两。
    天上人间为三哥给赵箐箐赎身一万五千两。
    聚宝斋探消息花一千两。
    下江南前给蓝漩秋一万两,做北京中华商号改造、启动及运营资金。
    南下江南勘察花费,约二千两。
    拨付绍兴工坊前期建设款,四万两。
    交由三哥带去京师打点关系的款项,三万两。
    以上支出合计十一万三千两。
    如此算来,至万历十八年年底,他奕帆名下,净盈利高达四十四万二千九百两!
    这还不包括他空间内那些无法估价的现代物资,以及西安、北京、绍兴各地的固定资产和正在不断产生收益的产业!
    “四十四万二千九百两……”
    奕帆轻声重复了一遍,即便是他,此刻也感到一种实实在在的、沉甸甸的成就感。
    这是他穿越以来,凭借超越时代的见识、不懈的努力以及一帮兄弟的鼎力支持,打下的坚实基业!
    “恭喜四弟!贺喜四弟!”
    吴荣由衷地说道,脸上满是与有荣焉的激动,道:“短短一年有余,便创下如此基业,古之陶朱公,亦不过如此啊!”
    奕帆收敛心神,笑道:“大哥过誉了。此乃诸位兄弟齐心合力之功,奕某岂敢独美?
    尤其是大哥你,坐镇西安,统筹全局,劳苦功高!”
    吴荣摆摆手,表示不必客气,激动过后,神色稍敛,低声道:“四弟,还有几件事需向你禀明,请你定夺。”
    “大哥请讲。”
    “其一,终南山黑龙潭秘洞之中,尚有当初剿灭天魔教据点时缴获的金银珠宝,粗略估算,价值不下六十五万两,一直由可靠弟兄秘密看守。
    其二,古墓旁农屋之内,还关押着天魔教的苏显儿和余倩二人。
    其同党单枥金,已由冯从吾知府衙门审结,判监禁十年;
    而那左悌锦,因勾结魔教、罪证确凿,经秦王殿下与巡抚赵大人、冯知府联合审定,已打入死牢,冯知府已将案卷上报刑部,预计明年秋后问斩。”
    吴荣顿了顿,问道,“如今,苏显儿与余倩二人,该如何处置?是送官,还是……”
    奕帆沉吟片刻,道:“终南山那边守卫的兄弟们,这几个月来辛苦了,不能亏待。
    大哥,从账上支取银两,给每位守卫的兄弟加发六十两,作为特别守护费!
    另外,这几日年节,他们的伙食务必是最好的,鸡鸭鱼肉管够,酒也要足,让兄弟们过个肥年,不能白辛苦!”
    吴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感动,抱拳道:“四弟高义!为兄先代兄弟们谢过了!”
    奕帆继续安排:“此外,刘正镖头负责全局协调,劳苦功高,奖励一千两。
    王六进步神速,将来可接师傅刘正的班,奖励三百两。
    张标、韦忌、薛凯、薛琪四位镖头协助有功,各嘉奖二百两。
    大散关崔百华镖头领导有方,奖励五百两!
    工程行陈师傅技术精湛,指导有功,奖励三百两。
    他那三个徒弟小马、小何、小施,勤勉肯学,各奖励五十两。
    付刚大哥那边,内外打点,出力甚多,奖励二千两!
    大哥,您最是辛苦,操劳全局,明年我们还要好好经营用资建港,奖励大哥您五千两!
    至于镖局除守卫终南山外所有的镖师兄弟(约四百八十人)和工程行旗下的所有员工(约三百六十人),不论职位,每人额外发放二两银子,作为年终红包,让大家同沾喜气,共庆新年!
    大散关那边的兄弟因路途问题,可年后再送去!”
    这一连串的赏赐安排下来,手笔之大,情义之重,让吴荣这个见惯风浪的汉子也不禁心潮澎湃,连声道:“好!好!
    四弟如此厚待弟兄,何愁大家不誓死效命!”
    奕帆想了想,又道:“年节走动亦不可少。
    巡抚赵可怀赵大人、布政使李春光李大人那里,各备一份‘年货’,每份折银三千两,务必显得自然妥帖。
    明日正月初一,我会亲自前往三位大人府上拜年。”
    “至于苏显儿和余倩……”
    奕帆目光微闪,道:“暂且继续看管,饮食勿要苛待。
    待春节过后,闲暇时,我亲自往终南山一趟,见见她们再说。”
    “好,为兄记下了。”吴荣郑重点头。
    遂吴荣重新合算年节开支:
    一百二十个守护终南山黑龙潭秘洞和古墓农屋的镖师每人六十两,即七千二百两。
    刘正、王六、张标、韦忌、薛凯、薛琪、崔百华、陈师傅及三徒弟、付刚、吴荣等人奖励一万零五十两。
    剩余镖师四百八十人和工程行工匠三百六十人每人二两,即一千六百八十两。
    给赵大人和李大人各三千两,即六千两。
    年关合计支出:二万四千九百三十两。
    ……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