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疫病天灾与豆豆的“菌群”

推荐阅读: 科举福妻掌中娇三界血歌隋唐群英传:最全隋唐演义最强上门女婿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大唐:我的宝箱强无敌扶摇直上重生官场:我闪婚了美女县长九幽剑帝太虚剑主!

    周槐安在“药毒”之争中落了下风,颜面尽失,却并未就此离开天门关。
    他依旧以“协助完善药方”为名,留了下来,只是变得更加沉默,整日将自己关在临时辟出的“太医值房”内,不知在捣鼓着什么。
    那阴郁的眼神,总让豆豆感到一丝丝的不安。
    果然,平静的日子没有过几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如同阴云一般笼罩了天门关。
    并非北狄来袭,而是一种诡异的寒热疫病,开始在关内悄然地蔓延。
    起初只是几个伤兵出现持续的低热、畏寒、关节酸痛的症状,军医以为只是寻常风寒,并未在意。
    但是不过两三日,染病者迅速地增加,症状也急剧地加重,转为持续的高热、咳喘带血,皮肤出现诡异的青紫色瘀斑。
    体力精力也飞速地流逝,寻常退热消炎药物几乎毫无效果!
    这个是疫病!而且是极为凶险的恶疫!
    天门关内顿时人心惶惶。伤兵营更是成了重灾区,不断有人倒下,哀嚎声不绝于耳。
    伴随的巨大恐慌,如同瘟疫本身,迅速地扩散。
    赵天德急得嘴角起泡,立刻下令隔离病患,封锁消息,同时恳请周槐安出手救治。
    毕竟,周太医令代表着当今朝廷最高的医术水平。
    周槐安这才“勉为其难”地出面。
    他仔细地查看了几名重症患者,眉头紧锁,沉吟良久,才缓缓地说道:
    “此乃‘肺血瘟’,由极寒的秽气夹杂战场死戾之气所生,凶险异常,传染性极强!寻常药石难医,需以至阳至刚之药,配以金针渡穴,强行驱散寒毒戾气,或许是还有一线生机。”
    他开出了一张药方,上面皆是些人参、鹿茸、附子等大补大热的名贵药材,并且言明,需要他亲自施以金针。
    赵天德立刻命人按方抓药。
    然而,周槐安的金针之术,似乎对病情缓解有限,而且那昂贵的药材,对于资源匮乏的天门关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普及。
    疫病仍然在漫无目的蔓延,死亡人数不断地增加。
    更令人起疑的是,这疫病出现得太过于蹊跷,蔓延得也太过于迅速。
    豆豆通过散布在关内的“种子”节点,隐隐约约地感知到,疫病最初爆发的几个点,似乎都隐隐地围绕着周槐安的活动区域。
    一个可怕的猜想,在她的心中形成——
    这疫病,莫非是周槐安搞的鬼?
    是他制造或者引来了这一场瘟疫,然后再以救世之主的姿态出现。
    他一方面展示太医令的“高超”医术(尽管效果不佳),另一方面,若豆豆对此束手无策,便能证明她这个“安国夫人”和她的“护心散”,在真正的灾难面前,毫无用处。
    目的是从而彻底地否定她的价值,为他后续的发难制造借口!
    好狠毒好阴险的计策!他用数万军民的性命,来做这一场赌注!
    豆豆的心中,怒火嗖地一下子升腾了起来。
    但是她知道,此刻愤怒毫无用处,必须尽快找到解决之法。
    可是,她的“护心散”主要针对的是寒疾和心郁,对于这一种来势汹汹的恶性瘟疫,效果非常有限。
    她不顾被传染的风险,亲自进入隔离区查看病人。
    她看着那一些在痛苦中挣扎的将士,她心急如焚。
    脑海中系统依旧沉寂无声,无法提供直接的治疗方案。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观察病人的症状,分析疫病的特点:寒热交错,邪毒内陷,侵蚀肺腑与血脉……
    这像是一种极其霸道、繁殖迅速的“邪毒”在作祟。
    “邪毒”……繁殖……
    豆豆的目光,无意间落在隔离区的墙角,那一簇在污秽的环境之中,依然顽强生长的、毫不起眼的灰绿色苔藓上面。
    一个极其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离经叛道的念头,如同闪电一般划过她的脑海!
    既然疫病是由某一种“邪毒”(很可能是细菌或病毒)引起的,那能不能……用另一种“生命”,去克制它?
    这个时代没有显微镜,更没有抗生素的概念。
    但是豆豆脑海中的系统,却在她这个念头升起的一瞬间,被动触发了一段极其隐晦的信息:
    【检测到宿主意图:生物层级对抗……目标:未知高致病性微生物集群……】
    【分析可行性……推荐方案:引导培育环境益生菌群,建立生物屏障,抑制病原体繁殖……】
    【可用资源:北境极端环境适应性微生物样本(存在于特定苔藓、冻土深层)……需宿主进行高精度生命引导与催化……】
    益生菌群?生物屏障?
    豆豆虽然不完全理解这一些词汇,但是大致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就是寻找或者是培育一种对人体无害、但是能够克制瘟疫“邪毒”的微小生命,让它们在病人的体内或者是环境中,占据优势,从而压制“邪毒”!
    这简直闻所未闻!但是绝境之中,这是她唯一能够想到的、可能有效果的奇特路数!
    她立刻行动起来。
    她不再局限于药圃和制药房,而是带着苗苗(苗苗对微小生命的感应力似乎更强),在墨尘的默许和暗中保护之下,深入关内最肮脏、最潮湿、也是最有可能孕育那特殊微生物的角落——
    废弃的排水沟、积年的冻土层、甚至是一些病患的呕吐物附近(极其危险,但她顾不上了),小心翼翼地采集那一些看似污秽的苔藓、泥土样本。
    周槐安得知豆豆的举动,立马在赵天德的面前,发出了毫不掩饰的嘲讽:
    “她这简直是胡闹!搜集污秽之物,也想以此来治病?此乃巫蛊之术,荒诞不经!安国夫人莫非是黔驴技穷,开始装神弄鬼了?”
    而豆豆对此充耳不闻。也不去理他。
    她将采集到的样本带回制药房,利用自己对药性与生机的敏锐感知,以及脑海中系统那微弱的引导,尝试着从这一些样本之中,分离、筛选出来那一些充满活力、对人体气息不排斥、甚至隐隐对瘟疫“邪毒”有排斥反应的微小生命群落。
    这是一个极其精细,而又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远比炼药更加耗神。
    她需要将自己的精神感知力,延伸到一个从未触及过的、属於“菌群”的微观世界。
    【检测到多种环境微生物……进行初步筛选……发现三种潜在有益菌群,对目标病原体表现出抑制性……】
    【开始尝试引导繁殖……需要稳定的能量场与特定培养基……】
    豆豆根据系统模糊的提示,以雪水、少量捣碎的耐寒草药汁液,以及一点点她自身的鲜血(蕴含生机之力)作为培养基,将筛选出来的三种潜在“益生菌”,分别进行培养。
    时间一天天过去,隔离区的死亡人数,仍然在不断地增加。
    周槐安的“名贵药方”依旧收效甚微,关内的绝望气氛,越来越浓厚。
    就在连赵天德都开始动摇,考虑是否要采取更极端的隔离措施(甚至放弃部分重病区)之时,豆豆的“菌群”培养,终於取得了新的突破!
    在其中一种以灰绿色苔藓为来源的培养皿中,一种充满活力的、散发着淡淡清凉气息的乳白色菌膜,成功地生长出来了!
    系统提示,这一种菌群对“肺血瘟”病原体,表现出极强的抑制能力!
    豆豆来不及欣喜,立刻着手进行“药剂”的制备。
    她无法直接提取菌群,而是将培养成功的菌液,以特殊的手法,融入之前炼制的、药性相对温和的“护心散”基础药膏之中,利用药膏作为载体和保护,确保菌群在进入人体之後,能够存活并发挥作用。
    她将这一种全新的、散发着淡淡异味的药膏,命名为“清瘟生机膏”。
    第一批药膏,被冒险用於几名已经被周槐安宣判“无救”的,准备封死在洞穴之中去的重症患者。
    豆豆亲自为他们敷药,并且再一次动用那微弱的生命引导能力,帮助药膏中的菌群,在患者体内“紮根”。
    几个人真的是睡立不安呐。
    奇迹终于发生了!
    不过一夜之间,那几名原本高烧不退、气息奄奄的重症患者,体温竟然开始下降了!
    咳喘也减轻了,皮肤上的青紫瘀斑,也停止了扩散,甚至颜色变淡!
    虽然距离痊癒尚早,但是这明显的好转迹象,无疑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
    消息传开,整个关城都沸腾了!
    周槐安得知之後,脸色铁青,亲自前去查看,当他看到那几名确实好转的病人时,再也无法维持镇定,失声道:
    “这是不可能的!污秽之物,怎么能够治病?!”
    豆豆站在病床前面,虽然疲惫至极,但是眼神却明亮如星:
    “周太医令,万物相生相克。您眼中的污秽,或许正是克制这一些‘邪毒’的良药。医道无涯,并非只有至阳至刚唯一的途径。能救人性命,便是正道。”
    周槐安被噎得说不出话来,看着周围将士们,看向豆豆那充满感激和希望的眼神,他知道,自己彻底地输了。
    他不仅没有能够打压下去那个豆豆,反而让她凭藉这匪夷所思的“菌群”疗法,真正赢得了北境的军心,其声望甚至超过了他这个太医令!
    他灰溜溜地离开了那个隔离区,当晚便称病不出,再无颜面指手画脚。
    豆豆的“清瘟生机膏”开始大规模地应用,虽然制作不易,且对她消耗极大,但是效果显着,疫情终於得到了初步的控制。
    经此一役,“安国夫人”赛豆豆之名,不仅仅是能够炼制“护心散”的药师,更是能在瘟疫绝境之中,挽救数万军民性命的“活菩萨”!
    她与北境边军的命运,捆绑得更加紧密,几乎不可分割。
    京城的曹正淳收到周槐安惨败、疫情被豆豆以奇术控制的消息之後,气得砸碎了最心爱的玉如意。
    他知道,短期之内,再难以动摇豆豆在北境的根基了。
    然而,豆豆却并未感到轻松。
    连续的高强度精神消耗和本源损耗,让她元气大伤。
    而且她也隐隐地感觉到,那一些被她用来治病的“菌群”,似乎并不完全受她控制,它们在人体内与“邪毒”战斗之後,会留下一些极其微弱的、难以察觉的“印记”……
    福兮祸所伏。这场“菌群”作战的胜利,为她赢得了喘息之机,但是也可能埋下了新的、未知的隐患。
    北境的天空,依旧是变幻莫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