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中书令

推荐阅读: 时间环监狱洪荒:坏了,巫族出了个点子王!恋综嘉宾是癫公,天天没事就发疯重生:我的第一桶金从股市开始月光沉溺于星野开局联手OK,缔造紫金王朝隋末之大夏龙雀边军:从将门奴仆杀到九五至尊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我是你们白月光?不是绿茶男二吗

    京中,斐府。
    作为距离宫中最近的一处府邸,每日上朝时,牌坊下总是会聚集很多官轿。
    只有当斐府的官轿出来时,其他官轿才会悄声无息地跟在后面前往宫墙之外。
    每当京中出现一些变化时,或是即将出现一些变化时,官轿会更多,甚至包括了一些尚书大人的官轿。
    因斐府的主人叫斐术,三省中的中书省中书令。
    三省,和黑吉辽没关系,是指中书、门下、尚书三省。
    中书省,理论上负责的工作是协助天子草拟诏令以及各项决策,也叫 “定旨出命”。
    说直白点,就是宫中要干什么事,然后中书省做几个方案,最后选出其中一个比较完善的版本进行修改补充,之后定版,也就是 “正式诏书”,最后一步是返给宫中,天子如果满意的话写个 “敕”字。
    到了这一步并不算完,也算不得可以执行的政令,之后就涉及到了三省中的门下省了。
    门下省拿到定稿后,开始审核,如果没什么问题了才会下发下去,算是正式生效,成为真正的政令。
    至于执行这个政令的,则是三省中的尚书省,负责将经过中书、门下二省的皇帝诏敕,细化成具体的政令,交给六部九寺去执行。
    三省,中书省负责制定,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
    肉分五花三层,人分三六九等,各衙署也是如此,九寺有实权部门,也有闲散衙署,六部也分强弱,至于到底六部之中是礼部权力大一点,还是吏部拳头比较硬,尚有争论,不过要问最没牌面的,必然是工部。
    三省同样,不是说制定政令的中书省最厉害,门下省能审核它,觉得不行可以打回。
    能够打回政令的门下省也不是说话最管用的,因为他们只能打回,能卡脖子,却不能制定政令。
    至于尚书省,接触最多的是六部九寺,因此很多时候这群人的立场是一致的,当政令实在面临无法执行的时候,尚书省就可以带着六部九寺的官员指责中书、门下二省。
    不管怎么说,三省六部九寺十二监中,肯定是三省大权在握。
    作为中书省中书令的斐术,也素有宰辅之称。
    自从得知了南关可轻易获得二百万贯后,这几日朝堂天天研究这事,北关战事已经没什么人谈了,守城作战是北军的拿手活,只要钱粮能到位,来犯之敌全干废。
    朝堂上吵吵闹闹的,各部都想分一杯羹。
    吏部想安插一些官员过去,掌握实权。
    礼部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化,他们礼部应该过去教化山林各部,教他们守规矩懂感恩。
    户部说你们礼部算是想瞎了你们那颗感恩的心了,山林各部连汉话都不懂,怎么教化,这事关钱粮,还是户部掌大权才对。
    工部也是胆肥了,梗着脖子说军器监是工部管辖,矿也是,他们才是话事人。
    兵部倒是没动静,现在也就兵部还在研究北关战事的事了。
    就连刑部都想凑凑热闹,说雍城的情况比较复杂,好多百姓都被调了过去,治安问题…
    刑部都没说完,就被其他各部喷了一顿,连工部都跟着一起骂。
    整日吵吵闹闹的,坐在龙椅上的天子几乎不开口,只在下朝之后召集三省大臣与各部尚书商议。
    即便如此,还是没商议出个结果,一是周玄了解具体情况,天子也了解,但好多事没说,二是各衙署都有私心,很难尽快达成一致。
    直到昨日上朝,天子在朝堂上表态了,唐云最早是因为查殄虏营一案前往雍城,之后一直留在雍城,他的军器监监正也是宫中任命的,若没有宫中鼎力支持,也没有现在关外开矿的事,各部可以派遣官员过去,但不能干扰唐云的工作,并且以军器监为主。
    各部肯定是不乐意的,唐云才是从七品,去南关的人都是来捞功劳的,能过来捞功劳的哪个没背景,凭什么听你一个县男之子?
    天子一表态,宫中和朝廷似乎又走向了对立。
    结果如何,就看今日上朝了。
    因此一大早牌坊外聚集了更多的官轿,等着中书省中书令斐术代表朝廷和天子好好商议一番。
    几十号官轿安静地朝着宫墙移动,眼看着快到地方了,最前方的官轿停了下来。
    几乎所有官员都伸出了脑袋,安静地等着。
    斐家的下人快步跑到后方,停在了兵部尚书江芝仙的轿旁。
    江芝仙作为兵部尚书,还真不是一大早过来排队等消息的,他和斐术是邻居,正好一起去宫中上朝罢了,属于是顺路。
    斐家下人也不知和江芝仙说了什么,这位兵部尚书走下官轿,皱眉来到最前方,迟疑了一下后钻进了轿中。
    进了轿,江芝仙苦笑道:“这山林各部、开矿守矿之事可和我兵部毫无干系,斐大人找本官是为哪般。”
    斐术抚须一笑,六十出头的年纪不显老态,要是换下官袍走在坊间,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相貌平平无奇的老者竟是当朝中书令。
    “开矿之事,固与兵部无涉,然雍城之内,有人实与兵部相关。”
    “老大人指的莫不是宫帅,若是宫帅的…”
    说到一半,江芝仙神情微动:“唐云?”
    “正是唐云。” 斐术落下了轿帘,轻声道:“山林之事,日夕纷扰而无定规,本官闻之亦烦,诸部皆欲染指,咸称干预之后可成其事,退朝之后,本官不免思之,若诸部不插手,唐云默然竟成其事,莫非正缘朝廷未加干预,倘朝廷一旦介入,此事究竟尚可成否?”
    江芝仙神情微变,面露思索之色。
    难怪这老头能当三省大员,考虑问题的角度简直不要太刁钻,直指核心问题。
    现在朝堂上争论的是,哪个衙署派哪些人过去,去监管,去指导,去加速办成这件事,各个衙署都声称是为了国朝好,为了把事情办好。
    结果斐术这位中书令,考虑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
    之前朝廷根本不知道唐云在关外开矿的事,结果唐云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在朝廷不知情,不干预的前提下。
    那么现在如果朝廷插手的话,这事当真能像各部官员所说的那样,加急、加速、加快,办得更好、更稳、更有章法吗?
    斐术甚至直言不讳地说道,如果朝廷插手了,派人去监管了,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事儿反而办不成了?
    “待朝尚早,江尚书与老夫说说,这唐云究竟是何方神圣。”
    “老大人莫要说玩笑话,关于唐云之事,如今京中谁人不知,他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抓乱党、守关城,六大营赞不绝口,入山林、会盟各部,胆色过人,南关元年至今,竟有二十余部山林部族…”
    斐术幽幽地打断道:“老夫问的是,这唐云究竟是不是陛下的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