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别去送死

推荐阅读: 夜天子混沌道祖牧神记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柯南里的不柯学侦探诡异纪元:每月一个专属天赋假如另一半是死人大仙救命啊修勾修仙:我的男友是二哈修真界房奴奋斗史

    “六哥言过其实了吧,这三人之死和赵青并无直接关联吧。”
    先入为主对赵青不喜的朱榑,此刻直接没好气道。
    然而朱梓却不这么认为。
    哪怕自家六哥朱桢只说了个大概。
    可细细想来,无论是袭杀张周一朝的援军统帅,亦或是离间,这些都是战时很难完成的奇谋。
    而办成这其中一件都异常困难,更别说张士诚的三个弟弟都死于赵青之手。
    “七弟若对这些不以为意,那夜至敌营,暗杀统帅,你应会信服吧!”
    对于少年意气的朱榑而言,军阵奇谋自然不以为意。
    可仗剑横行,为国定鼎的事迹,自然能让他信服。
    “赵青曾率领检校百余人夜至敌军大营,尽杀将官。”
    “死在赵青手上的敌军将官,不下数十人。”
    “六哥说笑了吧。”
    见朱榑不信,朱桢笑笑愈发平静道:“而且赵青最喜将敌军将官的头颅悬挂在敌军大营门前。”
    “这般行径,你未曾听过?”
    “这..... ”
    朱榑当下一阵错愕,整个人也变得有些手足无措。
    将敌军将官的头颅悬挂在大营门前,这事迹他可是听说过的。
    也是在朱榑惊愕之际,一旁的朱梓却有些好奇道。
    “六哥,若如你所言,赵青的功劳不说位居国公,少说也是一品侯爵。”
    “可为何洪武二年大封功臣的名单上没有他.....”
    “是...是啊!”朱榑似抓到救命稻草,也跟着说道:“六哥莫不是故意诓骗我们?”
    “诓你对我有何好处?”
    朱桢横了朱榑一眼,转而看向朱梓道。
    “只因赵青说,检校毕竟乃非常手段,若予他封侯,必对父皇声名有碍。”
    “而且随着当时父皇兵马愈强,地盘越大,劲敌也尽为枯骨。”
    “先前为打探敌军情报,暗杀敌军统帅而设立的检校,之后便也沦为监察官员的机构。”
    “因此!”
    “当年最擅暗杀、行刺的赵青,便也卸任了检校头领一职。”
    随着朱桢声音落下。
    先前还叫嚣着要教训赵青的朱榑,此刻竟不觉有些后怕。
    一想到赵青夺下自己长剑的那双手曾斩杀过无数敌军将官,此刻的朱榑当真有些后悔自己的莽撞之举。
    而与朱榑不同的是,朱梓却从这番话中听出了赵青忠心耿耿,顾虑周全。
    急流勇退并非谁都有这个勇气。
    搁置功名,也绝非谁都有这个魄力。
    “还有!”
    朱桢仔细思量过后,还是摇头叹了口气。
    “罢了。”
    “总之父皇对赵青格外信重,大哥更是多有敬重。”
    “所以接下来一个月,你们几人莫要在保平村造次。”
    方才朱桢想说的是,若非自家大哥崭露头角,早早便接过大明权柄。
    那如今军中武将,怕是有不少都要死于违法乱纪之下。
    别的不说。
    若非朱标,先前勋贵案便不仅是斩杀周兴等武人。
    也是因此!
    这赵青能在大明建国之时卸下官职,转而到这保平村当个什么村长。
    这便不仅仅是不慕名利、急流勇退这么简单。
    说赵青目光毒辣,一早便看出在老朱治下难以善终都不为过。
    待朱桢说完,兄弟四人齐齐陷入沉默。
    片刻过后。
    朱榑想了想,还是有些不死心道。
    “即便那赵青功勋卓着,可咱们这次可是奉大哥的圣旨,前来保平村督造两千把兵刃。”
    “有圣旨在,那赵青也该听命吧!”
    “呵~”
    朱桢一个没忍住,直接笑出了声。
    “六哥,你....”
    “你还真是不动脑子!”朱桢笑骂道,“凤阳三司建立已有数年之久,这些年都在招募全国工匠。”
    “而保平村却有千余名匠人。”
    “倘若大哥能够下旨, 一早便下旨让保平村工匠并入三司。”
    “而如今命咱们几个前来,这便足以证明大哥不能下这道圣旨!”
    “这.....”
    就在朱榑愣神之时,朱梓忙看向朱桢问道。
    “那六哥你的意思是.....”
    “无论是将保平村的工匠并入凤阳三司,亦或是提高保平村锻造的产能。”
    “此事压根就办不成,或者说大哥也从没想过办成此事。”
    “派咱们几个前来,也不过是要告诉咱们,朝堂政务非上位之人一言而定,决策推行有的是诸多不得以。”
    “所以啊!”
    朱桢也是乐天知命。
    既明白了朱标的用意,当下自然也就全无所谓。
    只见朱桢斜靠在椅背上,漫不经心道:“你我只需在保平村待上一个月,到时候回京向大哥认错,然后在朝堂上虚心学个几年。”
    “将来大哥自会似对待二哥他们一样,交给咱们差事去办。”
    对于朱桢这番话,朱梓也觉得很是有理。
    毕竟对他和朱桢而言,朱标的安排没有过错,让他们明白朝政具体实施的困难也很有必要。
    最主要的是。
    朱桢和朱梓二人也都认同朱标之前说过的话。
    饶是他们大哥朱标在理政之前也学习了近十年,他们几个论资质自然比不上朱标,所以二人也觉得在担任朝职之前,仔细学个几年很有必要。
    所以当下!
    朱桢和朱梓也确实没有完成保平村差事的打算。
    安静待上一个月,之后再遵照朱标安排便是了。
    可也就在朱桢、朱梓打算安心摆烂之时,偏是最没什么头脑的朱榑此刻直接站起身子,梗着脖子义正言辞道。
    “那如何能行!”
    “七弟,你说什么?”
    “六哥,臣弟说这样不成!”
    不等朱桢发问,朱榑表情严肃,正色说道。
    “倘若大哥没有改变保平村的意思,那为何还要委派咱们四人到此?”
    “说明大哥仍抱万一之希望,期盼咱们能让保平村似神机坊那般,少了如今村中这诸多繁琐限制。”
    “六哥、八弟、十弟!”
    “倘若我们四人办成大哥都不抱希望之事,将来朝中若再有为难的差事,大哥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咱们四人。”
    “咱们四个难道不一直都想为朝廷出力,为大哥分忧吗!”
    “这.....”
    被这么一说,朱桢一时竟感觉有些羞愧。
    他不知道朱榑是无知者无畏,亦或是有迎难而上的魄力。
    再或者.....
    二者都有。
    可当下朱榑这番话也的确如醍醐灌顶般,让朱桢重拾了几分信心。
    “六哥,七哥说的对!”年幼的朱檀也起身看向朱桢。
    “我实在不想整日和宫女太监们打闹,我也要办大事!”
    “那....”
    此刻朱桢还是有些犹豫,目光不由落在朱梓身上。
    说白了。
    朱桢从没有指望过朱榑、朱檀这俩小子,毕竟他们脑力有限,不拖后腿便已是谢天谢地了。
    所以当下朱梓的意见,便也显得至关重要。
    “八弟,你以为呢?”
    “嗯....”
    朱梓看了眼目光炙热的朱榑、朱檀,又看看多有退意的朱桢。
    旋即嘴角上扬,也一并起身看向朱桢道。
    “六哥,七哥、十弟说的是。”
    “若是保平村这难事都能被咱们办成,那将来朝中再有难事,大哥再有烦忧必先想到咱们几个。”
    “好!”
    眼看三个弟弟都十分笃定,此刻朱桢便也不做作态。
    不由挺直腰杆的同时,当即冲几人吩咐道。
    “既是如此,那便做了,也让大哥刮目相看!”
    “七弟、十弟,你们二人明日便在村中探访工匠,询问他们为何不愿前往三司。”
    “八弟,你去寻当地县令,找他要来近十年保平村的县志,看看有没有突破口。”
    朱桢顿了一下,神色朗然道:“我明日一大早便去试探赵青口风。”
    安排好后,几人便也各自回房休息。
    只是今日之事却也让朱桢、朱梓很受启发。
    不谦虚的说,他们二人的确是聪明的,可偏偏是这份聪明让他们学会了审时度势,让他们有所畏有所惧。
    反观朱榑、朱檀。
    一个性子直率甚至鲁莽是,一个少不更事。
    可偏是这份率真却有一往无前的架势。
    世间众人,世家诸事往往皆是如此。
    聪明之人往往最易被自己所累。
    因此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魄力,才值得被众人称颂。
    次日天明。
    兄弟四人也都按照计划暗自准备了起来。
    而朱桢自是一大早便将赵青给请了过来。
    “楚王殿下一早召草民前来,不知可有要事?”
    “赵将军快坐。”
    朱桢很是热情的将赵青请到房中。
    待落座后,朱桢很是好奇道。
    “赵将军祖上便是匠人?”
    “楚王殿下是要.....”
    “闲聊而已,闲聊而已。”
    见朱桢如此说,赵青稍稍放下戒心道。
    “草民祖上并非匠人。”
    “至正年间,民不聊生,草民父母被元庭恶吏当街打死,还将我诬为盗匪。”
    “故此,我便逃离家乡,沿路乞讨。”
    “即将饿死之时,被一名匠人带回村中抚养,我这才活了下来。”
    “那将军是如何追随父皇的!”朱桢愈发好奇道。
    “不瞒殿下,那匠人所在的村子乃是山腰,说是与世隔绝也不为过,所以便也少被元庭恶吏欺压,日子还算太平。”
    “只是当年小人仍铭记父母血海深仇,故而下山斩杀元庭恶吏,为父母报仇。”
    “也是那时见到了大帅。”
    一想到先前诸事,赵青眼中便绽放着别样亮光。
    “在大帅麾下效力几年后,见大帅为兵刃、军械发愁,所以我便回村带着百余名匠人投靠了大帅。”
    “也是因此功劳,我被大帅提拔至检校之中。”
    言至于此,赵青眼中光芒渐渐消失,表情也黯淡了许多。
    “后来!”
    “随我一同出村的百余名匠人或战死沙场、或在后方被敌军突袭。”
    “等到大帅开国便只剩十二人。”
    “待击败陈友谅后,我与村中十二人也觉有脸面回村,所以当时便带着多年攒下的赏赐之物,想要衣锦还乡探望亲友。”
    “只不过.....”
    “只不过我们回来以后才知道,因我们几人为诸将官锻刀的缘故,我们的村子早在至正年间便被张士诚麾下屠了半数百姓。”
    “后来元贼又上来屠了一遍。”
    “或许有活着的村民,不过也都不见了踪迹。”
    “啧......”
    朱桢正听到兴头上,可却怎么也没想到竟是这么个结局。
    “那将军辞官.....”
    “莫不是怨恨父皇?”
    “嗯?”赵青有些错愕的抬头看向朱桢。
    “殿下为何如此说。”
    “小人因何怨恨大帅!”
    “若无大帅,小人哪里能为父母报仇,小人更不能为我村中百姓报仇。”
    待赵青说完,朱桢起身接连点头。
    怪不得赵青会在征讨张士诚的大周一朝不遗余力,张士诚三个弟弟的死都直接或间接和他有关,原本他存有为村人报仇的心思。
    只不过此时朱桢却也能理解为何赵青放着功名利禄不要,明摆着能封侯却在大明开国之后毅然辞官。
    说到底,还是心中亏欠。
    亏欠那个将他捡回来的匠人,亏欠将他抚养成人的村民,更是对被他带出村却战死的百余名乡亲心怀愧疚。
    这也就是为何赵青会用所有功劳换一片荒地,重建村舍。
    恐怕于赵青眼中,唯有保全活下来的十二名村民,并让他们开枝散叶才算对得起那些村民。
    “殿下,该说不该说的,小人都已说了。”
    “殿下若有什么吩咐,还请直言。”
    “这......”
    被赵青戳穿心思,朱桢一时有些尴尬。
    可还没等他出声,却听赵青当即继续道:“若殿下无事,小人便告辞了。”
    “两日后开窑之前,还要举行祭祀!”
    “赵将军!”
    见赵青起身便要离开,朱桢索性一咬牙直接说道。
    “保平村的工匠有千人,而皇兄数年前便设立凤阳三司,一直以来都在招募全境匠人前往三司。”
    “赵将军若不知消息,小王断然不信。”
    “可小王不明白赵将军为何不准村中匠人前往凤阳三司!”
    “嗯?”
    赵青也是没想到朱桢会如此直接。
    可既然朱桢已然明言,他便也没有继续隐瞒的道理。
    “小人....不愿再见到村人送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