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种子上刻字
推荐阅读: 重生首富从导演开始、 退婚后,真千金抱紧金大腿、 金手指交流群、 妙医圣手、 神级餐厅、 我的女友是熊宝宝、 穿越之田园蜜如糖、 逆流港湾、 赌石:从摆地摊开始的暴富人生、 幕后:从翻红天王开始、
那年冬天,第一场雪落下时,学舍的油灯依旧亮着。苏羽在灯下抄书,陈先生在教孩子们算术,阿禾在缝棉衣,阿恒则在新收的种子上刻字。
雪粒子敲打着窗棂,发出细碎的声响。苏羽呵出一团白气,看着笔尖的墨汁在宣纸上晕开,形成一个工整的 “仁” 字。烛光摇曳,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与陈先生教算术的身影交叠在一起。
“先生,这道题我还是算不对。” 一个虎头虎脑的孩童举着石板,跑到陈先生面前。石板上歪歪扭扭地画着几道横线,像是被顽童胡乱涂鸦过。
陈先生放下手中的竹筹,耐心地拿起石笔:“你看,三个馒头分给两个人,每人先拿一个,剩下的那个该如何分?” 他边说边在石板上画出两个小人,手里各捧着一个馒头,旁边还孤零零地躺着一个。
孩童歪着脑袋想了半天,忽然拍手道:“我知道了!可以把剩下的那个掰成两半,这样每人就有一个半馒头了。”
陈先生欣慰地摸了摸他的头:“没错,就是这个道理。算术不仅是算数字,更是要学会分物,懂得公平二字。”
苏羽听着他们的对话,嘴角微微上扬。他想起当年荀彧在时,也曾这样教导过他们。那时的学堂比现在热闹得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他们怀揣着梦想,渴望在乱世中找到一条出路。而如今,学舍里的孩子们虽然年幼,却也在这方寸之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阿禾的针线在棉衣上穿梭,线头在布面留下细密的针脚。她不时抬头望向窗外,雪下得越来越大了,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掩埋。“苏先生,” 她轻声唤道,“今年的雪比往年大得多,山路怕是要封了。”
苏羽停下笔,望向窗外白茫茫的一片:“是啊,山路一封,外面的消息就更难传进来了。” 他想起钟太傅临走时说的话,如今战乱虽有平息的迹象,但偏远之地依旧难知外界的真实境况。
阿恒蹲在墙角,手里拿着一把小小的刻刀,在饱满的种子上小心翼翼地刻着字。他的鼻尖冻得通红,却丝毫没有察觉,眼神专注得像是在完成一件稀世珍宝。
“阿恒,这么晚了还在忙什么?” 苏羽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阿恒抬起头,脸上露出一抹腼腆的笑:“苏先生,我在这些种子上刻了字,等明年春天播种的时候,它们就能带着这些字生根发芽。等到秋天收获了,我们就把粮食分给那些吃不饱饭的人,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希望。”
苏羽看着他冻得发紫的小手,心里一阵酸楚。他把阿恒拉到火炉边,用自己的手捂住他的小手:“好孩子,你的心意大家都知道。但也不能冻坏了自己,不然怎么看着这些种子发芽结果呢?”
阿恒用力点了点头,眼睛里闪烁着明亮的光芒:“我知道了,苏先生。等明年春天,我一定要第一个去播种。”
夜深了,雪还没有停的意思。学舍里的油灯依旧亮着,像是茫茫黑夜中的一盏灯塔,指引着前行的方向。苏羽回到案前,继续抄书。他知道,这些文字里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能够在乱世中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
开春后,积雪消融,山路渐渐通畅。一天清晨,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跌跌撞撞地跑到学舍门口,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求求你们,收留我吧。” 他声音嘶哑,脸上满是污垢,看不清模样。
苏羽连忙扶起他,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
少年嘴唇哆嗦着,好半天才说出话来:“我叫石头,从南边逃难过来的。家乡被战火毁了,爹娘也都没了。” 说着,他忍不住哭了起来,泪水冲刷着脸上的污垢,露出一双清澈却布满血丝的眼睛。
陈先生端来一碗热粥,递到石头手里:“先喝点粥暖暖身子,有什么事慢慢说。”
石头接过粥碗,狼吞虎咽地喝了起来,仿佛这是世间最美味的食物。喝完粥,他的精神好了许多,开始讲述自己的遭遇。原来,他的家乡遭遇了兵灾,房屋被烧毁,粮食被抢光,他一路躲避着兵匪,风餐露宿,才辗转来到这里。
苏羽听完,心里五味杂陈。乱世之中,像石头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在苦难中挣扎,却依然怀揣着活下去的希望。“石头,你就留在学舍吧。这里虽然简陋,但至少能让你有口饭吃,还能学些知识。”
石头闻言,激动得热泪盈眶,“扑通” 一声又跪了下去:“多谢苏先生收留,我一定会好好干活,报答您的恩情。”
日子一天天过去,石头渐渐融入了学舍的生活。他虽然年纪不大,却很懂事,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打扫院子,帮着阿禾做些杂活,闲暇时就跟着陈先生识字算术。他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稳,学习格外刻苦,进步也非常快。
初夏时节,山里的草药长得正旺盛。苏羽带着阿恒和石头上山采药,一来可以给学舍储备些药材,二来也能让孩子们认识更多的植物。山路崎岖,杂草丛生,苏羽走在前面开路,不时提醒着身后的孩子们注意安全。
“苏先生,这是什么草啊?叶子长得真好看。” 阿恒指着一株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问道。
苏羽停下来,仔细看了看:“这是紫花地丁,是一种很好的药材,能清热解毒。如果不小心被蛇咬伤了,用它敷在伤口上能缓解疼痛。” 他边说边小心翼翼地将紫花地丁挖了出来,放进背上的竹筐里。
石头也学着苏羽的样子,挖起了草药。他干活很麻利,不一会儿就挖了满满一筐。“苏先生,这些草药够我们用一阵子了吧?”
苏羽笑着点了点头:“够了,石头真能干。我们再往前走一段,看看能不能找到些更稀有的药材。”
他们继续往山里走,越往里走,树木越发茂密,光线也变得昏暗起来。突然,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从旁边的草丛里传来。苏羽立刻警觉起来,示意阿恒和石头躲到自己身后。
只见草丛里窜出一只灰褐色的野兔,飞快地向远处跑去。阿恒和石头都松了一口气,忍不住笑了起来。“原来是只兔子,吓了我一跳。” 阿恒拍着胸口说道。
苏羽也笑了笑:“山里有很多野生动物,我们要小心些。好了,天色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
他们背着满满一筐草药,踏上了返程的路。夕阳的余晖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阿恒和石头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嘴里哼着陈先生教的歌谣,歌声在山谷中回荡。
回到学舍时,陈先生和阿禾已经做好了晚饭。香喷喷的南瓜粥和烤红薯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垂涎欲滴。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今天的收获,欢声笑语不断。
日子就这样在平静中一天天过去,学舍里的孩子们渐渐长大,懂得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他们就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努力生长,等待着绽放的那一天。
然而,乱世之中,平静总是短暂的。这年秋天,一支溃败的军队路过山下的村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消息传到学舍时,大家都吓坏了。
“苏先生,我们该怎么办啊?那些当兵的会不会来学舍啊?” 阿禾抱着一件刚缝好的棉衣,声音颤抖着问道。
苏羽强作镇定:“大家别害怕,我们学舍在山上,比较隐蔽,他们应该不会找到这里来。我们先把值钱的东西藏起来,然后让孩子们躲到地窖里去。”
陈先生也说道:“我去把学舍里的书都搬到地窖里,这些书可不能被他们毁了。”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苏羽和石头负责将孩子们带到地窖,阿禾和陈先生则忙着收拾东西。地窖里阴暗潮湿,但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的藏身之处。苏羽在地窖里铺了厚厚的干草,又点燃了一盏油灯,对孩子们说道:“你们在这里乖乖待着,不要出声,等外面安全了,我就来叫你们。”
孩子们虽然害怕,但都很听话,点了点头,紧紧地抱在一起。苏羽安顿好孩子们,回到学舍门口,和陈先生、阿禾、石头一起守在那里,心里忐忑不安地等待着。
夜幕降临,山下传来阵阵惨叫声和哭喊声,让人不寒而栗。苏羽握紧了手里的木棍,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保护好学舍里的每一个人。
就在这时,几个穿着破烂军装的士兵出现在山道上,正向学舍走来。他们手里拿着刀枪,脸上带着凶狠的表情。苏羽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示意陈先生、阿禾和石头躲进屋里,自己则站在门口,挡住了士兵的去路。
“你们是什么人?在这里干什么?” 一个领头的士兵恶狠狠地问道,眼神里充满了贪婪。
苏羽强压着内心的恐惧,平静地说道:“我们是这里的教书先生和学生,这是一所学舍。”
士兵们打量着学舍,又看了看苏羽,显然不相信他的话。“学舍?我看这里肯定藏了不少好东西,快让开,让我们进去搜查。”
“学舍里只有书籍和孩子们,没有什么好东西。” 苏羽紧紧地挡在门口,不肯退让。
士兵见状,顿时火了,举起手里的刀就向苏羽砍来。苏羽急忙躲闪,却还是被刀划破了胳膊,鲜血立刻涌了出来。
“苏先生!” 屋里的陈先生和阿禾惊呼起来,想要冲出来,却被石头死死拉住。
“别出去,出去了只会白白送死。” 石头低声说道,眼睛里闪烁着愤怒的光芒。
苏羽忍着剧痛,再次挡在门口:“学舍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你们不能进去捣乱。”
领头的士兵见状,冷笑一声:“敬酒不吃吃罚酒。兄弟们,给我冲进去,把值钱的东西都抢出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只见一群穿着黑衣的人骑着马飞奔而来,他们身手矫健,很快就将那些士兵包围了起来。
领头的黑衣人翻身下马,走到苏羽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礼:“苏先生,让您受惊了。我们是钟太傅派来保护学舍的。”
苏羽愣住了,没想到钟太傅竟然还惦记着他们。他看着眼前的黑衣人,感激地说道:“多谢各位相救。”
黑衣人没有多言,很快就将那些溃败的士兵制服了。他们将士兵押走后,留下了两名护卫,然后便离开了。
一场危机总算化解,大家都松了一口气。阿禾连忙跑出来,拿出草药给苏羽包扎伤口。“苏先生,您没事吧?都怪我不好,没能帮上您。”
苏羽笑着摇了摇头:“我没事,阿禾。这不是你的错,幸好钟太傅派了人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陈先生也走了出来,感慨地说道:“乱世之中,能有这样一处安稳之地实属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守护这所学舍,不能让它毁在我们手里。”
大家纷纷点头,眼神里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从那以后,学舍的安全有了保障。钟太傅派来的护卫日夜守在学舍周围,不让任何不法之徒靠近。学舍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孩子们继续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大人们则辛勤地劳作,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冬天再次来临,学舍的油灯依旧亮着。苏羽在灯下抄书,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格外清晰。陈先生在教孩子们读诗,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学舍里。阿禾在给护卫们缝补衣物,石头则在劈柴,为火炉添柴加火。
阿恒拿着刻刀,在一块新的木牌上刻着字。这次他刻的是 “守” 字,背面依旧刻着一行小字:“守护希望,静待花开。”
窗外的雪粒子敲打着窗棂,发出细碎的声响。苏羽呵出一团白气,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指,继续在宣纸上誊抄《论语》。油灯的光晕在他鬓角跳跃,将那道新添的疤痕照得愈发清晰 —— 那是上个月护送粮车时被流矢划伤的,虽已结痂,却像枚朱砂痣,时刻提醒着安稳日子底下暗藏的惊涛。
“先生,‘温故而知新’是什么意思?” 趴在桌前的小童仰起冻得通红的脸蛋,鼻尖还沾着墨点。苏羽放下狼毫,指尖轻轻点在孩童额间:“就像你娘蒸馒头,每次和面时多揉半刻,面就发得更软和。学问也是这般,旧的道理嚼透了,自然能品出新滋味。”
孩童似懂非懂地点头,忽然被窗外传来的吆喝声吸引。只见石头扛着半人高的柴捆踏雪而来,木柴上的积雪簌簌落在他肩头,竟在粗布短褐上堆出层薄白。他咧开嘴笑时,露出两排整齐的白牙:“苏先生,今日劈的柴够烧三日了!”
阿禾端着铜盆从里屋出来,蒸汽在她眉睫凝成细霜:“快进来暖和暖和,刚熬的姜汤还热着。” 她将铜盆往火炉边挪了挪,盆里的衣物冒着热气,针脚在火光里明明灭灭。护卫队的老周接过她递来的姜汤,望着她指尖的冻疮叹道:“阿禾姑娘,这些粗活让我们自己来便是。”
“周大哥说笑了。” 阿禾将缝好的护膝叠整齐,“你们日夜守着学舍,这点小事算什么。” 她的目光掠过墙上的木牌,阿恒刻的 “守” 字在油灯下泛着温润的光,背面的小字被火光映得发烫,仿佛要从木纹里跳出来。
忽然,西墙传来一阵急促的敲击声,三长两短,是护卫队约定的警报信号。苏羽猛地起身,腰间的短刀在衣襟下划出冷光。陈先生迅速将孩子们护在身后,油灯被他衣袖带起的风晃得险些熄灭。
“是山匪!” 老周按住腰间的长刀,粗粝的手掌在刀柄上攥出红痕,“约莫二十人,正往东门去!”
石头丢下斧头抄起扁担,木柴滚落在地发出闷响:“我去堵门!”
“等等。” 苏羽按住他的肩膀,目光扫过墙角的油罐,“他们要的是粮食,不是人命。老周,带孩子们从密道去地窖。石头,把油罐搬到门后。阿禾,拿火折子来。”
众人各司其职的声响与风雪声交织在一起。阿禾攥着火折子的手心沁出冷汗,指尖触到围裙口袋里的药囊 —— 那是她早备好的金疮药,用晒干的忍冬花和当归磨成的粉末,此刻隔着布料传来微凉的触感。
门闩被撞得咯吱作响,混着山匪的叫骂声穿透门板。苏羽将油灯凑近油罐,油星子在火光里噼啪炸开。就在门被撞开的刹那,他猛地将油罐掷向门槛,阿禾及时点燃的火折子随之落地,火舌顺着蔓延的油迹瞬间舔上木门,在雪夜里燃成道火墙。
“里面的人听着!交出粮食饶你们不死!” 为首的山匪挥着砍刀叫嚣,却被扑面而来的热浪逼退半步。苏羽扶着门框冷笑:“学舍的粮食要养几十个孩子,有能耐便踏过这道火墙来取。”
火光映在他眼底,将那道疤痕染成赤金色。山匪们望着火墙后影影绰绰的人影,忽然听见身后传来马蹄声 —— 是钟太傅派来的巡防营,火把在雪地里连成蜿蜒的火龙,铁甲碰撞声在山谷间回荡。
山匪溃散的骚动渐渐远去,苏羽望着逐渐熄灭的火墙出神。阿禾将一件厚棉袄披在他肩上,指尖不经意触到他后背的冷汗:“都结束了。” 她的声音带着未散的颤抖,却在触及他衣袖上的焦痕时陡然转柔。
陈先生从地窖出来时,怀里还护着个吓得发抖的小童。他望着被熏黑的门框,忽然朗声笑道:“明日我教孩子们学《秦风?无衣》,‘与子同袍,与子同泽’,这般光景正该应景。”
雪不知何时停了,月亮从云缝里钻出来,将学舍的轮廓描得愈发清晰。阿恒摸着新刻的木牌,忽然想起昨日在山涧捡到的冻梅,此刻正插在窗台的陶罐里。他悄悄起身,往梅枝上系了根红绳 —— 那是阿禾绣帕上拆下来的丝线,在月光下泛着细碎的光。
苏羽重新坐在油灯下,却发现笔尖凝着一滴墨,迟迟落不下去。他望着宣纸上未写完的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忽然将狼毫浸入砚台,在空白处添了行小字:“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火炉里的柴火爆出声响,将众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忽长忽短,像幅流动的画。阿禾将新缝的护腕递给老周,指尖触到对方冻疮开裂的手背,忽然想起去年此时,石头也是这样满手裂口,却执意要给孩子们雕木鸢。
“苏先生,” 阿恒举着木牌凑过来,月光从他耳际溜过,“我想再刻个字。”
“刻什么?” 苏羽的目光落在少年冻得发红的耳垂上。
“‘同’字。” 阿恒指尖在木牌上比划着,“背面刻‘同舟共济,共待春归’,好不好?”
油灯突然爆出灯花,将两人的影子叠在一处。苏羽望着少年眼里跳动的光,忽然想起初遇时,这孩子攥着块发霉的饼子,却执意要分半块给更小的孩童。他伸手揉了揉阿恒的头发,声音里带着笑意:“好,就刻‘同’字。”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陈先生的读书声又响了起来。这次读的不是婉约的唐诗,而是铿锵的《无衣》。孩子们的声音虽稚嫩,却带着股执拗的劲儿,像破土而出的春笋,要在这寒冬里挣出片天地。
阿禾将蒸笼端上灶台,白雾腾起时,她看见窗台上的冻梅竟绽开了半朵。红绳在花瓣间若隐若现,像只不肯离去的红蝶。她忽然想起苏羽昨夜添的那句诗,指尖在蒸笼的水汽里轻轻划着,嘴角漾开浅浅的笑意。
石头劈柴的声响又传了过来,比往日更响亮些。木柴裂开的纹路里还嵌着残雪,落在地上却很快被炉火的温度焐化。
雪粒子敲打着窗棂,发出细碎的声响。苏羽呵出一团白气,看着笔尖的墨汁在宣纸上晕开,形成一个工整的 “仁” 字。烛光摇曳,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与陈先生教算术的身影交叠在一起。
“先生,这道题我还是算不对。” 一个虎头虎脑的孩童举着石板,跑到陈先生面前。石板上歪歪扭扭地画着几道横线,像是被顽童胡乱涂鸦过。
陈先生放下手中的竹筹,耐心地拿起石笔:“你看,三个馒头分给两个人,每人先拿一个,剩下的那个该如何分?” 他边说边在石板上画出两个小人,手里各捧着一个馒头,旁边还孤零零地躺着一个。
孩童歪着脑袋想了半天,忽然拍手道:“我知道了!可以把剩下的那个掰成两半,这样每人就有一个半馒头了。”
陈先生欣慰地摸了摸他的头:“没错,就是这个道理。算术不仅是算数字,更是要学会分物,懂得公平二字。”
苏羽听着他们的对话,嘴角微微上扬。他想起当年荀彧在时,也曾这样教导过他们。那时的学堂比现在热闹得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他们怀揣着梦想,渴望在乱世中找到一条出路。而如今,学舍里的孩子们虽然年幼,却也在这方寸之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阿禾的针线在棉衣上穿梭,线头在布面留下细密的针脚。她不时抬头望向窗外,雪下得越来越大了,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掩埋。“苏先生,” 她轻声唤道,“今年的雪比往年大得多,山路怕是要封了。”
苏羽停下笔,望向窗外白茫茫的一片:“是啊,山路一封,外面的消息就更难传进来了。” 他想起钟太傅临走时说的话,如今战乱虽有平息的迹象,但偏远之地依旧难知外界的真实境况。
阿恒蹲在墙角,手里拿着一把小小的刻刀,在饱满的种子上小心翼翼地刻着字。他的鼻尖冻得通红,却丝毫没有察觉,眼神专注得像是在完成一件稀世珍宝。
“阿恒,这么晚了还在忙什么?” 苏羽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阿恒抬起头,脸上露出一抹腼腆的笑:“苏先生,我在这些种子上刻了字,等明年春天播种的时候,它们就能带着这些字生根发芽。等到秋天收获了,我们就把粮食分给那些吃不饱饭的人,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希望。”
苏羽看着他冻得发紫的小手,心里一阵酸楚。他把阿恒拉到火炉边,用自己的手捂住他的小手:“好孩子,你的心意大家都知道。但也不能冻坏了自己,不然怎么看着这些种子发芽结果呢?”
阿恒用力点了点头,眼睛里闪烁着明亮的光芒:“我知道了,苏先生。等明年春天,我一定要第一个去播种。”
夜深了,雪还没有停的意思。学舍里的油灯依旧亮着,像是茫茫黑夜中的一盏灯塔,指引着前行的方向。苏羽回到案前,继续抄书。他知道,这些文字里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能够在乱世中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
开春后,积雪消融,山路渐渐通畅。一天清晨,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跌跌撞撞地跑到学舍门口,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求求你们,收留我吧。” 他声音嘶哑,脸上满是污垢,看不清模样。
苏羽连忙扶起他,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
少年嘴唇哆嗦着,好半天才说出话来:“我叫石头,从南边逃难过来的。家乡被战火毁了,爹娘也都没了。” 说着,他忍不住哭了起来,泪水冲刷着脸上的污垢,露出一双清澈却布满血丝的眼睛。
陈先生端来一碗热粥,递到石头手里:“先喝点粥暖暖身子,有什么事慢慢说。”
石头接过粥碗,狼吞虎咽地喝了起来,仿佛这是世间最美味的食物。喝完粥,他的精神好了许多,开始讲述自己的遭遇。原来,他的家乡遭遇了兵灾,房屋被烧毁,粮食被抢光,他一路躲避着兵匪,风餐露宿,才辗转来到这里。
苏羽听完,心里五味杂陈。乱世之中,像石头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在苦难中挣扎,却依然怀揣着活下去的希望。“石头,你就留在学舍吧。这里虽然简陋,但至少能让你有口饭吃,还能学些知识。”
石头闻言,激动得热泪盈眶,“扑通” 一声又跪了下去:“多谢苏先生收留,我一定会好好干活,报答您的恩情。”
日子一天天过去,石头渐渐融入了学舍的生活。他虽然年纪不大,却很懂事,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打扫院子,帮着阿禾做些杂活,闲暇时就跟着陈先生识字算术。他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稳,学习格外刻苦,进步也非常快。
初夏时节,山里的草药长得正旺盛。苏羽带着阿恒和石头上山采药,一来可以给学舍储备些药材,二来也能让孩子们认识更多的植物。山路崎岖,杂草丛生,苏羽走在前面开路,不时提醒着身后的孩子们注意安全。
“苏先生,这是什么草啊?叶子长得真好看。” 阿恒指着一株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问道。
苏羽停下来,仔细看了看:“这是紫花地丁,是一种很好的药材,能清热解毒。如果不小心被蛇咬伤了,用它敷在伤口上能缓解疼痛。” 他边说边小心翼翼地将紫花地丁挖了出来,放进背上的竹筐里。
石头也学着苏羽的样子,挖起了草药。他干活很麻利,不一会儿就挖了满满一筐。“苏先生,这些草药够我们用一阵子了吧?”
苏羽笑着点了点头:“够了,石头真能干。我们再往前走一段,看看能不能找到些更稀有的药材。”
他们继续往山里走,越往里走,树木越发茂密,光线也变得昏暗起来。突然,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从旁边的草丛里传来。苏羽立刻警觉起来,示意阿恒和石头躲到自己身后。
只见草丛里窜出一只灰褐色的野兔,飞快地向远处跑去。阿恒和石头都松了一口气,忍不住笑了起来。“原来是只兔子,吓了我一跳。” 阿恒拍着胸口说道。
苏羽也笑了笑:“山里有很多野生动物,我们要小心些。好了,天色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
他们背着满满一筐草药,踏上了返程的路。夕阳的余晖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阿恒和石头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嘴里哼着陈先生教的歌谣,歌声在山谷中回荡。
回到学舍时,陈先生和阿禾已经做好了晚饭。香喷喷的南瓜粥和烤红薯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垂涎欲滴。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今天的收获,欢声笑语不断。
日子就这样在平静中一天天过去,学舍里的孩子们渐渐长大,懂得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他们就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努力生长,等待着绽放的那一天。
然而,乱世之中,平静总是短暂的。这年秋天,一支溃败的军队路过山下的村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消息传到学舍时,大家都吓坏了。
“苏先生,我们该怎么办啊?那些当兵的会不会来学舍啊?” 阿禾抱着一件刚缝好的棉衣,声音颤抖着问道。
苏羽强作镇定:“大家别害怕,我们学舍在山上,比较隐蔽,他们应该不会找到这里来。我们先把值钱的东西藏起来,然后让孩子们躲到地窖里去。”
陈先生也说道:“我去把学舍里的书都搬到地窖里,这些书可不能被他们毁了。”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苏羽和石头负责将孩子们带到地窖,阿禾和陈先生则忙着收拾东西。地窖里阴暗潮湿,但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的藏身之处。苏羽在地窖里铺了厚厚的干草,又点燃了一盏油灯,对孩子们说道:“你们在这里乖乖待着,不要出声,等外面安全了,我就来叫你们。”
孩子们虽然害怕,但都很听话,点了点头,紧紧地抱在一起。苏羽安顿好孩子们,回到学舍门口,和陈先生、阿禾、石头一起守在那里,心里忐忑不安地等待着。
夜幕降临,山下传来阵阵惨叫声和哭喊声,让人不寒而栗。苏羽握紧了手里的木棍,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保护好学舍里的每一个人。
就在这时,几个穿着破烂军装的士兵出现在山道上,正向学舍走来。他们手里拿着刀枪,脸上带着凶狠的表情。苏羽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示意陈先生、阿禾和石头躲进屋里,自己则站在门口,挡住了士兵的去路。
“你们是什么人?在这里干什么?” 一个领头的士兵恶狠狠地问道,眼神里充满了贪婪。
苏羽强压着内心的恐惧,平静地说道:“我们是这里的教书先生和学生,这是一所学舍。”
士兵们打量着学舍,又看了看苏羽,显然不相信他的话。“学舍?我看这里肯定藏了不少好东西,快让开,让我们进去搜查。”
“学舍里只有书籍和孩子们,没有什么好东西。” 苏羽紧紧地挡在门口,不肯退让。
士兵见状,顿时火了,举起手里的刀就向苏羽砍来。苏羽急忙躲闪,却还是被刀划破了胳膊,鲜血立刻涌了出来。
“苏先生!” 屋里的陈先生和阿禾惊呼起来,想要冲出来,却被石头死死拉住。
“别出去,出去了只会白白送死。” 石头低声说道,眼睛里闪烁着愤怒的光芒。
苏羽忍着剧痛,再次挡在门口:“学舍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你们不能进去捣乱。”
领头的士兵见状,冷笑一声:“敬酒不吃吃罚酒。兄弟们,给我冲进去,把值钱的东西都抢出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只见一群穿着黑衣的人骑着马飞奔而来,他们身手矫健,很快就将那些士兵包围了起来。
领头的黑衣人翻身下马,走到苏羽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礼:“苏先生,让您受惊了。我们是钟太傅派来保护学舍的。”
苏羽愣住了,没想到钟太傅竟然还惦记着他们。他看着眼前的黑衣人,感激地说道:“多谢各位相救。”
黑衣人没有多言,很快就将那些溃败的士兵制服了。他们将士兵押走后,留下了两名护卫,然后便离开了。
一场危机总算化解,大家都松了一口气。阿禾连忙跑出来,拿出草药给苏羽包扎伤口。“苏先生,您没事吧?都怪我不好,没能帮上您。”
苏羽笑着摇了摇头:“我没事,阿禾。这不是你的错,幸好钟太傅派了人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陈先生也走了出来,感慨地说道:“乱世之中,能有这样一处安稳之地实属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守护这所学舍,不能让它毁在我们手里。”
大家纷纷点头,眼神里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从那以后,学舍的安全有了保障。钟太傅派来的护卫日夜守在学舍周围,不让任何不法之徒靠近。学舍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孩子们继续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大人们则辛勤地劳作,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冬天再次来临,学舍的油灯依旧亮着。苏羽在灯下抄书,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格外清晰。陈先生在教孩子们读诗,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学舍里。阿禾在给护卫们缝补衣物,石头则在劈柴,为火炉添柴加火。
阿恒拿着刻刀,在一块新的木牌上刻着字。这次他刻的是 “守” 字,背面依旧刻着一行小字:“守护希望,静待花开。”
窗外的雪粒子敲打着窗棂,发出细碎的声响。苏羽呵出一团白气,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指,继续在宣纸上誊抄《论语》。油灯的光晕在他鬓角跳跃,将那道新添的疤痕照得愈发清晰 —— 那是上个月护送粮车时被流矢划伤的,虽已结痂,却像枚朱砂痣,时刻提醒着安稳日子底下暗藏的惊涛。
“先生,‘温故而知新’是什么意思?” 趴在桌前的小童仰起冻得通红的脸蛋,鼻尖还沾着墨点。苏羽放下狼毫,指尖轻轻点在孩童额间:“就像你娘蒸馒头,每次和面时多揉半刻,面就发得更软和。学问也是这般,旧的道理嚼透了,自然能品出新滋味。”
孩童似懂非懂地点头,忽然被窗外传来的吆喝声吸引。只见石头扛着半人高的柴捆踏雪而来,木柴上的积雪簌簌落在他肩头,竟在粗布短褐上堆出层薄白。他咧开嘴笑时,露出两排整齐的白牙:“苏先生,今日劈的柴够烧三日了!”
阿禾端着铜盆从里屋出来,蒸汽在她眉睫凝成细霜:“快进来暖和暖和,刚熬的姜汤还热着。” 她将铜盆往火炉边挪了挪,盆里的衣物冒着热气,针脚在火光里明明灭灭。护卫队的老周接过她递来的姜汤,望着她指尖的冻疮叹道:“阿禾姑娘,这些粗活让我们自己来便是。”
“周大哥说笑了。” 阿禾将缝好的护膝叠整齐,“你们日夜守着学舍,这点小事算什么。” 她的目光掠过墙上的木牌,阿恒刻的 “守” 字在油灯下泛着温润的光,背面的小字被火光映得发烫,仿佛要从木纹里跳出来。
忽然,西墙传来一阵急促的敲击声,三长两短,是护卫队约定的警报信号。苏羽猛地起身,腰间的短刀在衣襟下划出冷光。陈先生迅速将孩子们护在身后,油灯被他衣袖带起的风晃得险些熄灭。
“是山匪!” 老周按住腰间的长刀,粗粝的手掌在刀柄上攥出红痕,“约莫二十人,正往东门去!”
石头丢下斧头抄起扁担,木柴滚落在地发出闷响:“我去堵门!”
“等等。” 苏羽按住他的肩膀,目光扫过墙角的油罐,“他们要的是粮食,不是人命。老周,带孩子们从密道去地窖。石头,把油罐搬到门后。阿禾,拿火折子来。”
众人各司其职的声响与风雪声交织在一起。阿禾攥着火折子的手心沁出冷汗,指尖触到围裙口袋里的药囊 —— 那是她早备好的金疮药,用晒干的忍冬花和当归磨成的粉末,此刻隔着布料传来微凉的触感。
门闩被撞得咯吱作响,混着山匪的叫骂声穿透门板。苏羽将油灯凑近油罐,油星子在火光里噼啪炸开。就在门被撞开的刹那,他猛地将油罐掷向门槛,阿禾及时点燃的火折子随之落地,火舌顺着蔓延的油迹瞬间舔上木门,在雪夜里燃成道火墙。
“里面的人听着!交出粮食饶你们不死!” 为首的山匪挥着砍刀叫嚣,却被扑面而来的热浪逼退半步。苏羽扶着门框冷笑:“学舍的粮食要养几十个孩子,有能耐便踏过这道火墙来取。”
火光映在他眼底,将那道疤痕染成赤金色。山匪们望着火墙后影影绰绰的人影,忽然听见身后传来马蹄声 —— 是钟太傅派来的巡防营,火把在雪地里连成蜿蜒的火龙,铁甲碰撞声在山谷间回荡。
山匪溃散的骚动渐渐远去,苏羽望着逐渐熄灭的火墙出神。阿禾将一件厚棉袄披在他肩上,指尖不经意触到他后背的冷汗:“都结束了。” 她的声音带着未散的颤抖,却在触及他衣袖上的焦痕时陡然转柔。
陈先生从地窖出来时,怀里还护着个吓得发抖的小童。他望着被熏黑的门框,忽然朗声笑道:“明日我教孩子们学《秦风?无衣》,‘与子同袍,与子同泽’,这般光景正该应景。”
雪不知何时停了,月亮从云缝里钻出来,将学舍的轮廓描得愈发清晰。阿恒摸着新刻的木牌,忽然想起昨日在山涧捡到的冻梅,此刻正插在窗台的陶罐里。他悄悄起身,往梅枝上系了根红绳 —— 那是阿禾绣帕上拆下来的丝线,在月光下泛着细碎的光。
苏羽重新坐在油灯下,却发现笔尖凝着一滴墨,迟迟落不下去。他望着宣纸上未写完的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忽然将狼毫浸入砚台,在空白处添了行小字:“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火炉里的柴火爆出声响,将众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忽长忽短,像幅流动的画。阿禾将新缝的护腕递给老周,指尖触到对方冻疮开裂的手背,忽然想起去年此时,石头也是这样满手裂口,却执意要给孩子们雕木鸢。
“苏先生,” 阿恒举着木牌凑过来,月光从他耳际溜过,“我想再刻个字。”
“刻什么?” 苏羽的目光落在少年冻得发红的耳垂上。
“‘同’字。” 阿恒指尖在木牌上比划着,“背面刻‘同舟共济,共待春归’,好不好?”
油灯突然爆出灯花,将两人的影子叠在一处。苏羽望着少年眼里跳动的光,忽然想起初遇时,这孩子攥着块发霉的饼子,却执意要分半块给更小的孩童。他伸手揉了揉阿恒的头发,声音里带着笑意:“好,就刻‘同’字。”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陈先生的读书声又响了起来。这次读的不是婉约的唐诗,而是铿锵的《无衣》。孩子们的声音虽稚嫩,却带着股执拗的劲儿,像破土而出的春笋,要在这寒冬里挣出片天地。
阿禾将蒸笼端上灶台,白雾腾起时,她看见窗台上的冻梅竟绽开了半朵。红绳在花瓣间若隐若现,像只不肯离去的红蝶。她忽然想起苏羽昨夜添的那句诗,指尖在蒸笼的水汽里轻轻划着,嘴角漾开浅浅的笑意。
石头劈柴的声响又传了过来,比往日更响亮些。木柴裂开的纹路里还嵌着残雪,落在地上却很快被炉火的温度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