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扎根弯河,军政并举
推荐阅读: 庶子风流、 神道众生、 重生官场:我闪婚了美女县长、 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 名柯秘闻:毛利兰能听柯南心声、 天商无双、 史上第一绝境、 非洲农场主、 最强渔夫、 我真的只是反派、
统一并确定了老刘家未来“扎根弯河、辐射全国、军政并举”的宏大发展方略后,
刘树义和刘树茂心中最后的一丝纠结也烟消云散了。他们不再坚持要求大哥刘树德必须跟随他们返回燕京。毕竟,与那个关乎家族百年兴衰的宏伟蓝图相比,让大哥在何处安享晚年的问题,已然退居次要位置。
“大哥!”
刘树义握住刘树德粗糙的大手,语气诚挚而坚定,“既然咱们家未来的重心要放在弯河,那你留在这里坐镇,是再合适不过了!你就是咱们老刘家在这片土地上的定海神针!我们放心!”
刘树茂也用力点头,洪亮的声音里带着释然和新的期盼:“对!大哥你就安心留在弯河!以后啊,不是我们接你去燕京,而是我们得常回‘家’来看看!不但我俩要经常抽空回来,等回了燕京,还得让家里的孩子们、孙子辈们,都得轮流回来!”
“让他们多看看弯河的变化,多跟这边的兄弟姐妹们走动、亲近!这弯河,以后就是咱们老刘家除了燕京之外的又一个根,又一个家!”
刘树义接过话头,他的思路显然更深远,已经开始为弯河的未来发展谋划助力。
“大哥,青山,你们放心。”
“等我回了燕京,一定会调动所有能调动的资源,想办法为弯河的发展添砖加瓦、推波助澜!无论是政策信息、项目引进,还是人才技术,只要是对弯河有利的,我都会尽力去争取、去协调!”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子侄辈,语气凝重:“弯河,将是咱们老刘家未来长盛不衰的重要基石和底蕴所在!倾注资源、保驾护航,让它发展得更快、更稳、更顺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番掷地有声的承诺,让在场所有人心中都涌起一股暖流和强大的底气。
没有人提出任何异议,刘青山勾勒出的那个宏大蓝图,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每个人的心田,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兴奋、激动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中午这顿饭,吃得格外热闹欢腾。
大铁锅里的炖肉香气四溢,刚出锅的饺子热气腾腾,男人们推杯换盏,声音洪亮;女人们笑语盈盈,不断添菜加汤。
虽然和昨天一样还是很热闹,但每个人的心境已截然不同。
昨天是沉浸在骨肉团圆的巨大喜悦和伤感中,而今天,则充满了对共同未来的笃定和干事创业的豪情。
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光芒,心中都鼓足了干劲儿,对自己的未来和家族的前景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午饭过后,
热烈的气氛并未消散,但话题却从畅想未来转向了迫在眉睫的现实安排。
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始商量具体的正事。
刘树义神色一正,说道:“我和树茂这次出来,是向领导特别请假才批下来的,时间非常紧。我是卫戍区司令员,树茂是舰队副司令,岗位重要,不能长时间脱离,必须尽快返回岗位。”
经过一番务实而高效的商量,大家一致决定:明天一早就动身启程。
首先前往冀州保定,带领刘树德去青羊山祭拜母亲,了却他近五十年的心愿。之后,双方在保定车站分别,刘树德带领弯河家人返回,而刘树义、刘树茂则即刻返京复命。
接下来,
一个具体而棘手的问题摆在了面前:这次去保定祭祖,都谁去?
这个问题,让刚刚还气氛热烈的院子,瞬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和更为复杂的讨论。
怎么说呢?
几乎所有人都想去!
这不仅仅是因为刘树德、刘树义、刘树茂三兄弟的母亲葬在保定。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保定是老刘家的祖籍地,老刘家好几代的祖坟都在保定城外的那片土地上。
对于在座的每一个刘家子孙来说,回保定祭拜的不仅是那位素未谋面的奶奶\/太奶奶,更是祭奠刘家的列祖列宗,是真正的寻根祭祖!
身为刘家血脉,
谁不想在家族历经磨难、重新团聚的这天,亲自到祖坟前磕个头、烧柱香,告慰先祖,祈求保佑呢?
刘福来作为长子,第一个站起身,语气坚定地表态:“爹!二叔!三叔!我是长子长孙,于情于理,都必须去!我得替奶奶,也替咱老刘家的列祖列宗,去磕这个头!这个责任,我必须担起来!”
刘兆丰紧跟着站起来,声音洪亮:“大哥说得对!我们是孙子,给奶奶上坟,天经地义!我们必须得去!这么多年,奶奶坟前冷清,我们心里有愧啊!”
刘茂财也激动地接口道:“没错!我们都得去!让奶奶看看,她的孙子们都回来了,都好好的!也让祖宗们看看,咱们老刘家没有散,又团聚了!”
这时,孙辈们也按捺不住了。
刘劲草、刘浩川、刘白杨这几个半大小子更是急不可耐,几乎跳着脚嚷嚷:“我们去!我们也去!”
“我们要去给老祖宗磕头!”
“我们要看看咱老刘家的根在哪儿!”
他们眼神里充满了对祖籍地的向往和一种参与家族大事的渴望。
就连年纪更小的刘紫苏也扯着嗓子喊:“我也去!我……我能帮拿东西!”
女眷们虽然没像男人那样高声表态,但王凤仪、许美娟、王二妮等人交换的眼神里,也写满了同样的期盼。给婆婆和祖宗上坟,同样是她们作为孙媳妇、作为刘家一份子深藏心底的愿望。
眼看着人人都想去,场面一时有些难以决断。
最后还是刘树义拍板,他环视一圈,声音洪亮而果断:“好了!都别争了!心意到了,祖宗都能看见!这样,大家全都去吧!福来、兆丰、茂财,你们三家,都去!”
“今天各自都把家里和厂里的事,暂时交给得力的人照看两天!咱们全家出动,一起去保定,让祖宗们看看,咱们老刘家,人丁兴旺,又聚在一起了!”
说罢,他看向刘树德,“大哥,你看这样行不?”
刘树德不答反问,“人是不是太多了点?咱们这么一大群人都去,兴师动众的,太麻烦了吧?”
“哈哈哈。”
刘树义顿时大笑,他连连摆手,笑道:“不麻烦不麻烦,咱这才几个人啊?坐火车几个小时就到了,大哥放心就是。”
听他这么说,
刘树德这才放下心来,他雷厉风行的作风立刻显现。
大手一挥,他大声道:“那就这么定了!今天下午,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把家里、厂里的事情都安排妥当!明天一早,天蒙蒙亮,咱们就在这院子集合,准时出发!”
“好!”众人齐声应和,声音洪亮,充满了干劲儿。
话音一落,院子里的人们便迅速行动起来,纷纷散去。
有的快步回家安排家务,交代邻居照看鸡鸭;有的急匆匆赶往华山公司,向其他人交代未来两天的工作。
方才还热闹非凡的院子,很快变得安静下来。
至于刘青山,
他倒是没什么特别需要准备的琐事,便留在了爷爷家那孔暖烘烘的窑洞里,陪着三位爷爷继续喝茶聊天。
冬日的阳光透过糊着白麻纸的窗棂斜斜地照进来,在坑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老旱烟和浓茶的醇厚气息,一派温馨宁静。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当前时局和县里的变化上。
刘树德磕了磕烟袋锅子,脸上带着一种见证历史的感慨,对刘青山说道:“青山啊,你是不知道,如今这整个西北省,那可真是大变样喽!上头的精神下来了,动作快得很!各地的‘革命委员会’这名头,已经成了过去式,都改叫人民政府了。你天兴叔,你以后见他就该叫杨区长了,他被提拔成了咱渭南地区的副区长啦!”
老爷子说到这里,语气里带着几分与有荣焉:“不过啊,他还兼着咱们华阳县的书记一职,没撂下挑子。就在他的一力主导之下,从去年夏天开始,紧锣密鼓地搞了大半年,到秋收前,咱们华阳县下面各个公社、生产大队,算是全面铺开,都完成了那个啥……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地啊,都分到各家各户自己种了。”
他端起粗瓷茶碗喝了一口,继续道:“你还真别说,这政策一改,人的劲头就是不一样!刚过去的这个秋收,听公社里统计,全县绝大部分大队都实现了丰收,交的公粮多了,社员们自家留下的口粮也厚实了不少!当然啦……”
老爷子脸上露出毫不掩饰的骄傲,声音也提高了些,“咱们弯河大队,那增收的幅度,还有总的产粮数量,还是稳稳当当排在全县第一!谁也比不了!”
听完爷爷的叙述,刘青山心中一时百感交集,心潮微微起伏。
他靠在椅背上,目光似乎透过窑洞的土墙,望向了更远的地方。时代的车轮,终究是被他这只意外重生的蝴蝶,用尽全力推动着,比原本的历史轨迹,提前隆隆前行了一大步!
他依稀记得前世,他们华阳县的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都到了1981年初了。
那时候,家家户户是在春耕时节,才眼巴巴地等着抓阄分地,心里半信半疑地开始单干。
而现在呢?
现在才是1980年的1月1日,今天正好是元旦节。
足足提前了一年多啊!
这一年多的时间,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盼着吃饱肚子的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让全县成千上万的农民家庭,提前一年多吃上了饱饭,提前一年感受到了新政策带来的希望和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数字的差异,这是千千万万个饭碗里多出来的粮食,是无数张脸上提前绽放的笑容。
一股温热而坚实的成就感,
在刘青山的心底缓缓升起,流淌过四肢百骸,让他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舒畅和欣慰。
这种通过自身努力,切实改善了众多乡邻生计的感觉,远比赚取巨额财富更让他感到充实和有意义。
感慨之余,刘青山的思绪立刻转向了具体的人事布局。
他身体微微前倾,关切地问道:“爷,那咱们向阳公社这边呢?崔阳主任最近可有什么变动?”
崔阳作为公社主任,是政策在基层落实的关键人物,他的动向很重要。
更重要的是,
崔阳和他关系不错,双方年纪虽然相差不多,但崔阳是个文青,对他这个作家很是欣赏,未来不失为一大助力。
刘树德想了想,回答道:“崔主任啊,前阵子倒是来咱们大队转了一圈,看了看冬小麦的长势。听他说话那口风,吞吞吐吐的,估计是上面有这个意思,想调他去县里任职,可能是个副局长之类的。但具体是哪个局,啥时候调动,额也没好多问。”
老爷子对官场升迁并不十分热衷,了解个大概也就罢了。
刘青山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他又追问了一个更关键的人物:“那省里的李邦彦主任呢?他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李邦彦是他在省里的重要关系,其位置变动牵动更大。
“李主任啊?他位置可是动了!”
刘树德这次回答得比较肯定,他放下烟袋,说道:“前阵子长征那娃,还给咱家打过电话呢,问你啥时候放寒假回来,也顺带问候额身体咋样。额就顺口问了句他爹的情况。听长征说,他爹前段时间好像因为啥工作干得突出,被上面领导表扬了,如今已经是省里的副手啦!具体管啥,长征那孩子也没说太细。”
“省里的副手?”刘青山心中一动。
那至少也是排名第三、第四的级别了,绝对是进入了全省核心决策层。
他暗自琢磨着:这确实是高升了!
虽然李邦彦之前担任省计划委员会主任,手握实权,地位不低,但比起进入省政府班子,成为名正言顺的省领导,在权力格局和影响力上,还是差了一个关键的层级。
这次提拔,无疑意味着李邦彦的政治生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意味着刘青山在省一级的“天线”更粗、更稳了。
这对弯河未来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极其利好的消息!
为何如此断言?
根源在于,李邦彦此次能够获得擢升,与他当初顶住压力、力排众议,坚定不移地支持弯河大队率先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着直接且深刻的关联。
正是他,在关键时刻,为时任华阳县主要负责人的杨天兴扛住了来自渭南地区主要领导宋革命的巨大阻力,才确保了弯河“分田到户”的探索没有半途夭折,得以排除万难顺利推行下去,并最终绽放出令人瞩目的光彩,交出了一份让所有观望者甚至反对者都瞠目结舌、为之震惊的完美答卷!
这份沉甸甸的政绩,
已然将李邦彦的政治前途与弯河的发展成效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休戚与共、一荣俱荣的战略绑定关系。
可以预见,
未来李邦彦若想在其政治生涯中更进一步,攀登更高峰,他就必须持续将弯河作为其施政理念成功实践的重要样板和关键政绩来倾力扶持。
他需要弯河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功,来反复证明其当初决策的正确性与远见性,并以此作为他争取更广阔政治舞台的有力筹码。
而这,恰恰是刘青山最乐见其成的局面。
如今,李邦彦成功晋身省级领导层,手握更大权柄,拥有更广阔的资源调配空间。
这意味着,弯河在未来发展中,将在省级层面获得更强大、更直接的支持与庇护。
这座“靠山”不仅更稳固,而且能级更高,能够为弯河应对更复杂的局面、争取更优厚的政策、实现更宏大的目标提供至关重要的保障。
这无疑为弯河下一阶段的腾飞,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铺就了更宽广的道路,确是一件值得庆幸的战略利好!
‘好!’
‘太好了!’
刘青山心里暗暗说道,心情瞬间变得更加美丽。
……
刘树义和刘树茂心中最后的一丝纠结也烟消云散了。他们不再坚持要求大哥刘树德必须跟随他们返回燕京。毕竟,与那个关乎家族百年兴衰的宏伟蓝图相比,让大哥在何处安享晚年的问题,已然退居次要位置。
“大哥!”
刘树义握住刘树德粗糙的大手,语气诚挚而坚定,“既然咱们家未来的重心要放在弯河,那你留在这里坐镇,是再合适不过了!你就是咱们老刘家在这片土地上的定海神针!我们放心!”
刘树茂也用力点头,洪亮的声音里带着释然和新的期盼:“对!大哥你就安心留在弯河!以后啊,不是我们接你去燕京,而是我们得常回‘家’来看看!不但我俩要经常抽空回来,等回了燕京,还得让家里的孩子们、孙子辈们,都得轮流回来!”
“让他们多看看弯河的变化,多跟这边的兄弟姐妹们走动、亲近!这弯河,以后就是咱们老刘家除了燕京之外的又一个根,又一个家!”
刘树义接过话头,他的思路显然更深远,已经开始为弯河的未来发展谋划助力。
“大哥,青山,你们放心。”
“等我回了燕京,一定会调动所有能调动的资源,想办法为弯河的发展添砖加瓦、推波助澜!无论是政策信息、项目引进,还是人才技术,只要是对弯河有利的,我都会尽力去争取、去协调!”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子侄辈,语气凝重:“弯河,将是咱们老刘家未来长盛不衰的重要基石和底蕴所在!倾注资源、保驾护航,让它发展得更快、更稳、更顺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番掷地有声的承诺,让在场所有人心中都涌起一股暖流和强大的底气。
没有人提出任何异议,刘青山勾勒出的那个宏大蓝图,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每个人的心田,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兴奋、激动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中午这顿饭,吃得格外热闹欢腾。
大铁锅里的炖肉香气四溢,刚出锅的饺子热气腾腾,男人们推杯换盏,声音洪亮;女人们笑语盈盈,不断添菜加汤。
虽然和昨天一样还是很热闹,但每个人的心境已截然不同。
昨天是沉浸在骨肉团圆的巨大喜悦和伤感中,而今天,则充满了对共同未来的笃定和干事创业的豪情。
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光芒,心中都鼓足了干劲儿,对自己的未来和家族的前景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午饭过后,
热烈的气氛并未消散,但话题却从畅想未来转向了迫在眉睫的现实安排。
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始商量具体的正事。
刘树义神色一正,说道:“我和树茂这次出来,是向领导特别请假才批下来的,时间非常紧。我是卫戍区司令员,树茂是舰队副司令,岗位重要,不能长时间脱离,必须尽快返回岗位。”
经过一番务实而高效的商量,大家一致决定:明天一早就动身启程。
首先前往冀州保定,带领刘树德去青羊山祭拜母亲,了却他近五十年的心愿。之后,双方在保定车站分别,刘树德带领弯河家人返回,而刘树义、刘树茂则即刻返京复命。
接下来,
一个具体而棘手的问题摆在了面前:这次去保定祭祖,都谁去?
这个问题,让刚刚还气氛热烈的院子,瞬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和更为复杂的讨论。
怎么说呢?
几乎所有人都想去!
这不仅仅是因为刘树德、刘树义、刘树茂三兄弟的母亲葬在保定。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保定是老刘家的祖籍地,老刘家好几代的祖坟都在保定城外的那片土地上。
对于在座的每一个刘家子孙来说,回保定祭拜的不仅是那位素未谋面的奶奶\/太奶奶,更是祭奠刘家的列祖列宗,是真正的寻根祭祖!
身为刘家血脉,
谁不想在家族历经磨难、重新团聚的这天,亲自到祖坟前磕个头、烧柱香,告慰先祖,祈求保佑呢?
刘福来作为长子,第一个站起身,语气坚定地表态:“爹!二叔!三叔!我是长子长孙,于情于理,都必须去!我得替奶奶,也替咱老刘家的列祖列宗,去磕这个头!这个责任,我必须担起来!”
刘兆丰紧跟着站起来,声音洪亮:“大哥说得对!我们是孙子,给奶奶上坟,天经地义!我们必须得去!这么多年,奶奶坟前冷清,我们心里有愧啊!”
刘茂财也激动地接口道:“没错!我们都得去!让奶奶看看,她的孙子们都回来了,都好好的!也让祖宗们看看,咱们老刘家没有散,又团聚了!”
这时,孙辈们也按捺不住了。
刘劲草、刘浩川、刘白杨这几个半大小子更是急不可耐,几乎跳着脚嚷嚷:“我们去!我们也去!”
“我们要去给老祖宗磕头!”
“我们要看看咱老刘家的根在哪儿!”
他们眼神里充满了对祖籍地的向往和一种参与家族大事的渴望。
就连年纪更小的刘紫苏也扯着嗓子喊:“我也去!我……我能帮拿东西!”
女眷们虽然没像男人那样高声表态,但王凤仪、许美娟、王二妮等人交换的眼神里,也写满了同样的期盼。给婆婆和祖宗上坟,同样是她们作为孙媳妇、作为刘家一份子深藏心底的愿望。
眼看着人人都想去,场面一时有些难以决断。
最后还是刘树义拍板,他环视一圈,声音洪亮而果断:“好了!都别争了!心意到了,祖宗都能看见!这样,大家全都去吧!福来、兆丰、茂财,你们三家,都去!”
“今天各自都把家里和厂里的事,暂时交给得力的人照看两天!咱们全家出动,一起去保定,让祖宗们看看,咱们老刘家,人丁兴旺,又聚在一起了!”
说罢,他看向刘树德,“大哥,你看这样行不?”
刘树德不答反问,“人是不是太多了点?咱们这么一大群人都去,兴师动众的,太麻烦了吧?”
“哈哈哈。”
刘树义顿时大笑,他连连摆手,笑道:“不麻烦不麻烦,咱这才几个人啊?坐火车几个小时就到了,大哥放心就是。”
听他这么说,
刘树德这才放下心来,他雷厉风行的作风立刻显现。
大手一挥,他大声道:“那就这么定了!今天下午,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把家里、厂里的事情都安排妥当!明天一早,天蒙蒙亮,咱们就在这院子集合,准时出发!”
“好!”众人齐声应和,声音洪亮,充满了干劲儿。
话音一落,院子里的人们便迅速行动起来,纷纷散去。
有的快步回家安排家务,交代邻居照看鸡鸭;有的急匆匆赶往华山公司,向其他人交代未来两天的工作。
方才还热闹非凡的院子,很快变得安静下来。
至于刘青山,
他倒是没什么特别需要准备的琐事,便留在了爷爷家那孔暖烘烘的窑洞里,陪着三位爷爷继续喝茶聊天。
冬日的阳光透过糊着白麻纸的窗棂斜斜地照进来,在坑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老旱烟和浓茶的醇厚气息,一派温馨宁静。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当前时局和县里的变化上。
刘树德磕了磕烟袋锅子,脸上带着一种见证历史的感慨,对刘青山说道:“青山啊,你是不知道,如今这整个西北省,那可真是大变样喽!上头的精神下来了,动作快得很!各地的‘革命委员会’这名头,已经成了过去式,都改叫人民政府了。你天兴叔,你以后见他就该叫杨区长了,他被提拔成了咱渭南地区的副区长啦!”
老爷子说到这里,语气里带着几分与有荣焉:“不过啊,他还兼着咱们华阳县的书记一职,没撂下挑子。就在他的一力主导之下,从去年夏天开始,紧锣密鼓地搞了大半年,到秋收前,咱们华阳县下面各个公社、生产大队,算是全面铺开,都完成了那个啥……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地啊,都分到各家各户自己种了。”
他端起粗瓷茶碗喝了一口,继续道:“你还真别说,这政策一改,人的劲头就是不一样!刚过去的这个秋收,听公社里统计,全县绝大部分大队都实现了丰收,交的公粮多了,社员们自家留下的口粮也厚实了不少!当然啦……”
老爷子脸上露出毫不掩饰的骄傲,声音也提高了些,“咱们弯河大队,那增收的幅度,还有总的产粮数量,还是稳稳当当排在全县第一!谁也比不了!”
听完爷爷的叙述,刘青山心中一时百感交集,心潮微微起伏。
他靠在椅背上,目光似乎透过窑洞的土墙,望向了更远的地方。时代的车轮,终究是被他这只意外重生的蝴蝶,用尽全力推动着,比原本的历史轨迹,提前隆隆前行了一大步!
他依稀记得前世,他们华阳县的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都到了1981年初了。
那时候,家家户户是在春耕时节,才眼巴巴地等着抓阄分地,心里半信半疑地开始单干。
而现在呢?
现在才是1980年的1月1日,今天正好是元旦节。
足足提前了一年多啊!
这一年多的时间,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盼着吃饱肚子的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让全县成千上万的农民家庭,提前一年多吃上了饱饭,提前一年感受到了新政策带来的希望和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数字的差异,这是千千万万个饭碗里多出来的粮食,是无数张脸上提前绽放的笑容。
一股温热而坚实的成就感,
在刘青山的心底缓缓升起,流淌过四肢百骸,让他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舒畅和欣慰。
这种通过自身努力,切实改善了众多乡邻生计的感觉,远比赚取巨额财富更让他感到充实和有意义。
感慨之余,刘青山的思绪立刻转向了具体的人事布局。
他身体微微前倾,关切地问道:“爷,那咱们向阳公社这边呢?崔阳主任最近可有什么变动?”
崔阳作为公社主任,是政策在基层落实的关键人物,他的动向很重要。
更重要的是,
崔阳和他关系不错,双方年纪虽然相差不多,但崔阳是个文青,对他这个作家很是欣赏,未来不失为一大助力。
刘树德想了想,回答道:“崔主任啊,前阵子倒是来咱们大队转了一圈,看了看冬小麦的长势。听他说话那口风,吞吞吐吐的,估计是上面有这个意思,想调他去县里任职,可能是个副局长之类的。但具体是哪个局,啥时候调动,额也没好多问。”
老爷子对官场升迁并不十分热衷,了解个大概也就罢了。
刘青山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他又追问了一个更关键的人物:“那省里的李邦彦主任呢?他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李邦彦是他在省里的重要关系,其位置变动牵动更大。
“李主任啊?他位置可是动了!”
刘树德这次回答得比较肯定,他放下烟袋,说道:“前阵子长征那娃,还给咱家打过电话呢,问你啥时候放寒假回来,也顺带问候额身体咋样。额就顺口问了句他爹的情况。听长征说,他爹前段时间好像因为啥工作干得突出,被上面领导表扬了,如今已经是省里的副手啦!具体管啥,长征那孩子也没说太细。”
“省里的副手?”刘青山心中一动。
那至少也是排名第三、第四的级别了,绝对是进入了全省核心决策层。
他暗自琢磨着:这确实是高升了!
虽然李邦彦之前担任省计划委员会主任,手握实权,地位不低,但比起进入省政府班子,成为名正言顺的省领导,在权力格局和影响力上,还是差了一个关键的层级。
这次提拔,无疑意味着李邦彦的政治生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意味着刘青山在省一级的“天线”更粗、更稳了。
这对弯河未来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极其利好的消息!
为何如此断言?
根源在于,李邦彦此次能够获得擢升,与他当初顶住压力、力排众议,坚定不移地支持弯河大队率先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着直接且深刻的关联。
正是他,在关键时刻,为时任华阳县主要负责人的杨天兴扛住了来自渭南地区主要领导宋革命的巨大阻力,才确保了弯河“分田到户”的探索没有半途夭折,得以排除万难顺利推行下去,并最终绽放出令人瞩目的光彩,交出了一份让所有观望者甚至反对者都瞠目结舌、为之震惊的完美答卷!
这份沉甸甸的政绩,
已然将李邦彦的政治前途与弯河的发展成效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休戚与共、一荣俱荣的战略绑定关系。
可以预见,
未来李邦彦若想在其政治生涯中更进一步,攀登更高峰,他就必须持续将弯河作为其施政理念成功实践的重要样板和关键政绩来倾力扶持。
他需要弯河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功,来反复证明其当初决策的正确性与远见性,并以此作为他争取更广阔政治舞台的有力筹码。
而这,恰恰是刘青山最乐见其成的局面。
如今,李邦彦成功晋身省级领导层,手握更大权柄,拥有更广阔的资源调配空间。
这意味着,弯河在未来发展中,将在省级层面获得更强大、更直接的支持与庇护。
这座“靠山”不仅更稳固,而且能级更高,能够为弯河应对更复杂的局面、争取更优厚的政策、实现更宏大的目标提供至关重要的保障。
这无疑为弯河下一阶段的腾飞,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铺就了更宽广的道路,确是一件值得庆幸的战略利好!
‘好!’
‘太好了!’
刘青山心里暗暗说道,心情瞬间变得更加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