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夜战部队

推荐阅读: 洪荒:坏了,巫族出了个点子王!时间环监狱恋综嘉宾是癫公,天天没事就发疯重生:我的第一桶金从股市开始月光沉溺于星野开局联手OK,缔造紫金王朝隋末之大夏龙雀边军:从将门奴仆杀到九五至尊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仙子,需要疏通一下吗?

    此时正值八月,京师酷热难耐。
    朱由校骑马疾驰至军营,早已汗流浃背。
    如此高温天气,即便白天出行都难以忍受,更何况军营将士每日在烈日下操练。
    那年,他终于明白为何古人常说“秋后用兵”。
    这样的气候实在不适合行军打仗,若要长途远征,还未抵达战场,恐怕队伍早已因恶劣环境而自行瓦解。
    为了保障士兵的身体状况与战斗意志,朱由校初到军营,便下令暂停所有操练,并重新调整每日训练时间。
    他从四大营中挑选出两千名精锐,组成一支多兵种混编部队。
    由于饮食条件改善,军中夜盲症的情况已大幅减少。
    虽然士兵的夜间视力尚无法与朱由校相比,但比之以往已是进步明显,至少夜晚不再如同盲人般寸步难行。
    这对军队来说意义重大。一支队伍最可怕的问题,不是战力不足,也不是打过败仗,而是夜晚士兵内心的不安与躁动。
    古时人们对黑夜有着与生俱来的畏惧,这也是为何会设立宵禁制度。
    不只是为了防止宵小作乱,更担心有人趁夜聚集滋事。
    在军营中,这种戒备更甚。
    一旦夜幕降临,营中士兵未经许可不得踏出营帐半步。
    夜间在军营四处游荡者,极可能被当场射杀。
    战时,这种恐惧更会被无限放大。一旦情绪累积至临界点,极易引发营啸,整支部队瞬间失控崩溃。
    而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便是多数士兵患有夜盲症。
    只要稍有风吹草动,他们便会如火药桶般被瞬间点燃,迅速引发连锁反应。
    历朝历代,因营啸而覆灭的军队数不胜数,仿佛成了无法破解的难题,一直延续至今。
    在两军对垒中,夜袭常被视为制胜之策。
    相较于计谋与正面强攻,夜间突袭带来的打击更为致命,当然,风险也更高。
    古代作战,夜袭犹如一柄双刃利刃。若能巧妙运用,便能一举击溃敌军。
    三国时期,官渡之战,曹操夜袭乌巢,正是此战奠定胜局的关键。
    袁绍军队的溃败,并非仅仅因粮草被焚毁,更重要的是,当危机来临时,他因惊慌而判断失误,导致局势彻底失控。
    因此,朱由校组建这支混编部队的目的,便是为夜战做准备。
    西南地区山岭众多,森林密布,尤其四川,地形复杂,永宁正是如此。
    羽林军大多来自北方平原地带,对山林作战极为陌生,与当地土着交锋,处于明显劣势。
    且西南九、十月间闷热潮湿,士兵远距离行军作战,战力必将大打折扣。
    白日里烈日当空,身披重甲厮杀,是极为严峻的考验。
    朱由校不愿辛苦训练的精锐,因水土不服或疾病而大批折损。
    此时,夜战的优势便显现出来。
    两千精锐,若能在敌军毫无防备之时发动突袭,其效果自不待言。
    他把全军中仅有的五百支燧发枪尽数拨给了这支专事夜战的部队,并配备了轻便的青铜火炮。
    即便在山地环境中,仅需两名士兵就能拖着火炮在山间灵活移动。
    他还下令为这支夜战军更换了全新的装备,舍弃了原本防护力较强的铁甲与锁子甲,改用特制的胸甲。
    虽说防御性能有所下降,但提升了行动的速度和敏捷性。
    夜战的关键在于突袭与威慑,无需与敌人正面对抗。
    只要声势足够,敌军便会陷入混乱,往往不战自溃。
    他期待这支夜战军能在即将开始的南征中,带来出人意料的表现。
    同时,这支军队的训练方式也彻底更新。
    朱由校将他们交由马祥麟统领,从即日起,马祥麟将带领他们在山林中开展夜间的实战训练。
    尽管准备时间十分紧张,朱由校对马祥麟的能力毫不怀疑。
    为了选拔与组建这支两千人的夜战部队,朱由校耗费了整整半天的时间。
    他亲自制定了选拔标准,并逐一进行了考核。
    待这支夜战军组建完毕,他又巡视了各营的情况,确认一切稳妥后才返回主帐。
    这一番奔波让他大汗淋漓,相比起皇宫的清凉,军营简直如同蒸笼。
    “老国公,你是朕最信任的重臣,只有将这支军队交到你手上,朕才能安心亲征。你不必推让!”
    “当年河间王曾以性命保护永乐皇祖,朕相信,河间王的后人依旧忠诚不改。”
    “英国公府世代受皇恩眷顾,到了朕这一代,这份信任也不会改变。因此,守卫京畿、统领全军的重责,非你莫属。”
    朱由校本打算将全部军权交给张维贤,没想到对方竟以“难当重任”为由一口回绝。
    这让朱由校颇感为难,此人太过谨慎了。
    “朕纵然不信天下人,也绝不会怀疑张家。”
    不过,朱由校这次并未真正理解张维贤的想法。他并非在试探君臣之间的信任,而是内心确实充满忧虑。
    英国公府在大明的地位早已根深蒂固,张家自受封国公以来,两百年间权势不断,风光无限,也引来了不少人的嫉妒与觊觎。
    尤其是一代英国公张辅,曾掌控京营最强战力,权势之盛,甚至超过徐达、蓝玉等人。
    可结果如何?
    土木堡一战,瓦剌来袭,全军覆没,张辅也在战场上阵亡。
    所以,越是显赫,越需谨慎。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道理,张维贤比谁都清楚。
    他心中清楚,军权与政事必须分清。
    内阁三位大学士他可以放心信任,但下面的那些官员,未必都对皇室忠心耿耿。
    执掌军务、留守京城的重责,英国公府始终是最合适、最稳妥的安排,也是唯一能让皇帝安心的选择。
    什么叫做依靠祖上恩泽?英国公一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目前,京畿地区的防务已经基本完成调整。
    御林军与腾骧四卫负责皇城与内城的守卫;锦衣卫、羽林军以及五城兵马司则承担外城的防御与治安职责。
    顺天府所辖的几个卫所不是被裁并,就是被调离,驻防任务改由羽林军中挑选士兵执行。
    京师周边的要塞与关口也全部更换了守军,整个京畿区域已经牢牢掌控在手,朱由校的第一阶段计划终于完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