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混乱的币制 统一的必要性

推荐阅读: 科举福妻掌中娇三界血歌隋唐群英传:最全隋唐演义最强上门女婿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大唐:我的宝箱强无敌扶摇直上重生官场:我闪婚了美女县长九幽剑帝太虚剑主!

    就在荀义于尘土飞扬的工地上,为了民夫的口粮和进度报告焦头烂额,内心在“参与伟大事业”的微弱自豪与“榨取民脂民膏”的沉重负罪感之间反复横跳之时,在帝国那高踞云端、远离尘泥的决策中心——咸阳宫里,一场新的风暴正在酝酿。这场风暴,无关刀兵,却同样关乎帝国的命脉;不涉文字,却同样影响着每个人的钱袋子。
    简单来说,帝国的“财务总监”和“总工程师”们,终于把目光从道路、文字这些“硬件”和“软件”上,移到了最核心的“经济血液”——货币之上。
    想象一下,你嬴政是秦帝国这家刚刚完成惊天并购的超级集团公司cEo,好不容易把七个子公司(六国)的办公系统(郡县制)、内部沟通语言(小篆)、甚至连车辆进出大门的轮胎规格(车同轨)和内部道路(驰道)都统一了,正觉得管理起来顺心顺手了不少。结果一查账,好家伙,直接眼前一黑!
    七个被并购的子公司,原来发的工资、用的报销凭证、内部结算的“代金券”……居然全都不一样!这财务账还怎么算?这集团还怎么运转?
    这一日,嬴政的御书房内,气氛再次变得严肃。除了老面孔**李斯**,还多了两位重量级人物:一位是**治粟内史**,相当于帝国的“财政部长”兼“农业部长”,掌管国家钱粮赋税;另一位是**少府**,掌管皇室财政和山海池泽之税,同时负责宫廷手工业制造,也包括……铸钱。
    李斯这次没有空手而来。他示意几名郎官抬进来一个沉甸甸的漆木托盘,上面铺着黑色的丝绒(或类似物品),而丝绒之上陈列的东西,在窗外光线的照射下,反射出或黄或白或灰暗的金属光泽,形状之古怪,堪称一场“钱币界的奇葩选美大赛”。
    “陛下,”李斯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痛心疾首的凝重,“此乃臣等令人从市集、郡县收缴而来的,原六国仍在流通之部分货币。请陛下御览!”
    嬴政的目光投向托盘,即便是他这般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人物,眉头也忍不住狠狠跳了几下。
    好一个群魔乱舞!
    只见托盘上:
    有楚国流行的**蚁鼻钱**(又称鬼脸钱),小巧如瓜子,上面有着像蚂蚁又像人脸的诡异铭文,轻飘飘的,感觉一阵风就能吹跑一堆。
    有楚国的**郢爰**,这是金版,需要切割使用,虽然价值高,但形状不规则,每次交易都得动刀切,还得称重,麻烦至极。
    有齐国标志性的**刀币**,形状真的像一把小刀,有尖有环,携带不便,揣怀里搞不好还能把自己扎了。
    有燕国、赵国等地流行的**布币**,形状像两只脚的小铲子或者像一件缩小的衣服(布是镈的假借,一种农具),空首、平首,各种亚型,看得人眼花缭乱。
    还有三晋地区流行的各种**圈钱**(圆钱),虽然已经是圆形,但中间孔洞有圆的有方的,大小、厚度、重量、钱文更是五花八门,完全没有标准可言。
    此外,可能还有一些更奇特的、地方性的货币,比如像鱼形、像玉璧形的……
    这哪里是钱币?这简直就是一个微缩的、充满地方保护主义和艺术(混乱)创造力的“金属雕塑展览”!
    李斯指着这堆“金属奇葩”,开始了他的激情陈述,条分缕析,将混乱币制的危害扒了个底朝天:
    “陛下!币制混乱,其弊甚深,实乃经济之心腹大患!” 他伸出第一根手指,直指核心,“**其一,商贾困于交易,货殖难以流通!**”
    他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试想,一关中商贾,携我秦之圆钱,入楚地贩货。楚人只认蚁鼻钱或郢爰。他需先寻可靠之人,将秦钱按某种无人能说清确切标准的比率兑换成楚钱,其间折损、风险,难以估量!若他携带的是刀币、布币,更是形同废铜烂铁,无人肯收!商旅畏途,货不能畅其流,物不能尽其用,市集何以繁荣?赋税何以丰盈?”
    紧接着是第二根手指:“**其二,国库难于征收,管理成本巨大!**”
    治粟内史适时补充,语气苦涩:“陛下明鉴,各地赋税上缴,送来的是五花八门的货币。官府需设专人辨别真伪、评估成色、称量重量、再进行繁复换算,方能入库统计。其间耗时费力,更易滋生贪腐。有时收上来的‘钱’,其实际价值甚至不足以支付清点换算的人工成本!此乃财政之巨大漏洞!”
    李斯伸出第三根手指,语气更加严厉:“**其三,私铸成风,法纪荡然!**”
    少府接过话头,从技术层面论证:“陛下,各国旧币,形制不一,铸造粗劣,极易仿造。各地豪强、奸商,乃至山野匪盗,皆可私开炉灶,滥铸恶钱,掺入铅铁,以次充好,扰乱市场,掠夺民财!官府防不胜防,查不胜查!货币之信用,已然扫地!”
    他最后总结,几乎是吼出来的:“**其四,阻碍统一大业,滋生分裂土壤!** 各地使用不同货币,无形中便是一道经济壁垒!齐人用刀,楚人用鼻,赵人用布,经济上难以融合,思想上如何归于一统?此等局面不终结,帝国看似统一,实则仍如一盘散沙!”
    这一番连珠炮似的控诉,将货币混乱带来的商业困境、财政压力、法律挑战乃至政治危害,剖析得淋漓尽致。嬴政听着,脸色越来越沉。他扫视着那盘“钱币动物园”,仿佛看到了帝国经济肌体上无数溃烂的疮口和阻塞的血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军事征服、政治改革、文化统一之后,若经济血脉不能畅通,不能整合,那么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可能因为经济的割裂而功亏一篑!这个道理,雄才大略如嬴政,瞬间便想通了。
    “够了!”嬴政沉声打断,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如此乱象,岂能存于朕之一统帝国?!”
    他看向李斯、治粟内史和少府:“卿等既已洞见其弊,可有良策?”
    李斯深吸一口气,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他斩钉截铁地提出核心方案:“陛下!唯有彻底废除所有六国异形货币!由国家设立专署,统一铸造、发行新钱!确立标准之币值、重量、形制,颁行天下,以为万世之准!”
    “以何为基础?形制如何?”嬴政问到了具体操作层面。
    这一次,李斯、治粟内史、少府三人显然达成了共识。李斯代表发言:
    “陛下,臣等详细考量。各国货币,虽形制怪异,然其发展趋势,亦逐渐向圆形靠拢,因其便于携带穿绳。我秦国原有之圆形钱,已有基础。故臣等建议,**以我秦国之圆形钱为基础,加以改良、标准化,定为帝国唯一法定货币!**”
    “为何是圆形?”嬴政追问,他对这些细节似乎也很感兴趣。
    少府上前一步,解释道:“陛下,圆形无棱角,不易磨损,便于携带清点。更可于中间开方孔……”
    “方孔?”嬴政目光微动。
    “正是!”李斯接过话,他总能赋予事物更深层的含义,“圆形方孔,暗合**天圆地方**之宇宙观!圆形象征天命流转,皇权浩荡,无所不包;方孔象征大地方正,法令严谨,疆域清晰!此钱形,正可彰显陛下德配天地、统御四海之无上权威!”
    好家伙,这一下子把铸钱这件事,从经济层面拔高到了哲学和政治象征的高度!嬴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他喜欢这种充满象征意义、能体现他至高无上地位的设计。
    “善!”他再次肯定,“重量、钱文如何?”
    治粟内史答道:“经反复测算,以为每枚钱重如其文,定为‘**半两**’(约合今8克),轻重适中,便于日常交易。钱文就用‘半两’二字,由李斯大人以标准小篆书写,铸于钱面,以示权威统一。”
    “半两钱……”嬴政沉吟片刻,这个名字朴实无华,却直指核心价值。重如其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恶意削减重量。
    “准奏!”嬴政最终拍板,一锤定音,“即由李斯总领,治粟内史、少府协办,废天下旧币,铸此‘半两’新钱!务必尽快制定详细章程,包括铸造工艺、防伪措施、与旧币兑换比率(或直接作废)、推行步骤等,报与朕知!”
    “臣等领旨!”三人齐声应道,心中都明白,又一项足以影响千古的巨大工程,拉开了序幕。
    御前会议结束,李斯等人怀着激动与压力离去。废除旧币,发行新钱,这无异于在金融领域发动一场彻底的革命。其波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可能引发的动荡之大,绝不会比书同文、车同轨小。
    可以想象,当这道诏令颁布时:
    那些家里囤积了大量某种旧币的贵族、商贾,会如何的恐慌和愤怒?
    那些习惯了使用某种轻便货币的普通百姓,面对沉甸甸的“半两”钱,会如何适应?
    各地私铸货币的既得利益集团,会如何暗中抵制?
    而负责铸造新钱的少府工坊,又将面临怎样的技术和产能挑战?
    新的风暴已经酝酿,而远在工地上的荀义,或许很快就会在处理市集纠纷时,发现人们争吵的内容,从“你的车不合轨”、“你的字写错了”,变成了“你这楚国的蚁鼻钱,十个也抵不上我一个秦半两!”或者“凭什么我齐国的刀币就不能用了?我这可是上好铜料!”
    帝国的车轮,在统一之路上滚滚向前,碾过旧制,也必将激起新的尘埃与呐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