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威震漠西十一
推荐阅读: 庶子风流、 神道众生、 重生官场:我闪婚了美女县长、 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 名柯秘闻:毛利兰能听柯南心声、 天商无双、 史上第一绝境、 非洲农场主、 最强渔夫、 我真的只是反派、
野至鲁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剑鞘,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心中百感交集。
祖先曾在战场上历经生死,才为家族挣得立足之地,如今可萨人又面临存亡危机,自己怎能因畏惧风险而退缩?
查金的话虽直白,却点破了关键,可萨人若不团结,终将走向覆灭,家族也难独善其身。
野至鲁最后深吸一口气,转过身,眼神中已没了先前的犹豫,多了几分光,他看着查金说:“你说得对,可萨人到了该团结的时候了。我认可你追随小狼汗的决定,这柄祖传重剑,今日便交给你。它曾陪着祖先征战四方,希望你能带着它,不负祖先的荣光,也不负可萨人的期望。”
查金双手接过重剑,剑身的重量让他心中一振,他郑重地点头:“父亲放心,我定不会辜负家族,也不会辜负可萨人!”
野至鲁又走到查金身边,压低声音,说出了一个重要消息:“你要想帮可萨勃勃大人收服可萨赤勤,或许可以从他麾下的将领入手。可萨赤勤手下有可萨詹、霍亨两位将军,各统领数百人马,这两人素来不服可萨赤勤的管束,多次在私下抱怨可萨赤勤刚愎自用,不顾将士死活。若是能收服这二人,让他们倒向可萨勃勃大人,可萨赤勤的势力便会不攻自破,收服他也就容易多了。”
查金眼睛一亮,连忙将这两人的名字记在心里,这无疑是瓦解可萨赤勤势力的关键突破口。
此时的可萨人,历经花谷关之战、蓝池城之败等多场战事,兵力锐减,部族内部人心涣散,早已濒临分裂。
武佑城内可萨勃勃、可萨英、可萨赤勤三股势力的争斗,看似是权力争夺,实则是可萨人在绝境中寻求整合的阵痛 , 唯有在争斗中决出真正能统领各部的领袖,可萨人才有机会凝聚力量,抵御圭圣军的攻势,在西北草原上继续生存下去。
而另一边谭威率领圭圣军在西北战场上节节胜利,先后收复蓝池城、查达军寨等多个战略要地,还通过扫荡清河沿岸可萨人村落,切断了塘州可萨涵的补给线。
圭圣军严明的军纪、强悍的战力,让他们在西北各族群中威信日增,逐渐成为 “无敌” 的象征,不少原本观望的部落,都开始主动向圭圣军示好,希望能归附大明,求得安稳。
可很少有人知道,西北并非明朝的主战场,如今朝廷的核心关注点,是山陕和关东,崇祯皇帝已决定御驾亲征,平定山陕的叛乱,那里直接关系到明朝的腹地安全,容不得半点闪失。
东北的山海关虽然目前暂时安定,没有大规模战事,但作为抵御后金的重要屏障,长远来看也是朝廷重点经营的区域,随时可能面临战火。
相比之下西北的胜利虽能稳定边境,减少游牧部落的袭扰,却因距离京城遥远,消息传递滞后,在朝廷官员与普通民众眼中,远不如山陕的平叛之战和山海关的防御重要。
山陕的安危关乎京城安全,山海关的得失则关乎明朝的生死存亡,至于西北的战事,更像是一场 “远在天边” 的边境冲突,难以引起足够的关注。
这边的营州,气氛与武佑城的紧张截然不同,谭威得知安盛从京师前来,特意放下手头军务,热情接待了他 , 不仅安排了舒适的住处,还每日与安盛在书房畅谈共餐。
席间谭威敞开心扉,从西北的战事聊到民生,又借机询问京师对西北之战的看法。
当听到安盛说京师官员多认为西北战事只是 “边境小乱”,远不如山陕平叛和山海关防御重要,甚至不少人都叫不出 “圭圣军” 的名号时,谭威心中五味杂陈。
一方面他暗自庆幸 , 这种 “被忽视” 的状态,恰好利于自己韬光养晦,不用过早卷入朝廷的权力争斗,能专心整顿军队、经营西北。
可另一方面,他又忍不住担忧 , 吴三桂在山陕一带本就势力不小,如今崇祯皇帝御驾亲征山陕,吴三桂极有可能借平叛之机扩充兵马、招揽人心,若其势力进一步增强,日后恐会成为劲敌。
两人接连畅谈数日,三月初一这天,安盛准备启程返京。
清晨时分,营州的天还带着几分凉意,谭威却在温暖的屋内晨练 , 房间里因地龙供暖,温度适宜,他穿着轻便的短打,挥舞着木剑练习招式,不多时便满身是汗,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领。
有孕在身的穆莱早已醒来,她虽嫁给谭威,却因可萨 “孕妇需静养、与丈夫分房” 的习俗,坚持住在隔壁房间。
即便如此,她每天都会早早过来,安静地站在房间角落,看着谭威晨练 , 有时会轻轻抚摸小腹,感受着腹中生命的存在,眼中满是温柔。
有时孕吐反应上来,她便会拿出随身携带的烤干狼饼,慢慢咀嚼,以此缓解胃部的不适。
这狼饼是郭绮丽特意为她准备的,烤得酥脆易嚼,还带着淡淡的麦香,很合她的口味。
就在谭威收剑喘息时,郭绮丽端着一碗温热的马奶走了进来,如今的郭绮丽,中原话已说得极为熟练,与人交流毫无障碍。
她先将马奶放在桌边,又拿起一旁干净的布巾,走到谭威身边,小心翼翼地为他擦拭额头上的汗珠,动作轻柔又熟练。
擦完汗后,她又转身从衣柜里取出干净的衣物,整齐地叠放在床沿,方便谭威更换。
谭威看着郭绮丽忙碌的身影,心中不禁想起刚认识她时的模样 , 那时她还汉语不顺,连递东西都显得有些拘谨。
而现在她的侍候已十分周到,可谭威起初并不习惯这样被人细致侍候 , 前世他只是普通人,从未有过 “被人贴身照顾” 的经历,刚到这个时代时,面对使女的周到服务,他总觉得浑身不自在,甚至会主动拒绝。
可随着时间推移,他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尤其是在穆莱怀孕后,郭绮丽主动分担了不少琐事,让他能更专心于军务。
更让谭威意外的是,他发现郭绮丽侍候人的姿态,竟与自己当初的使女月画、云琴惊人相似 , 比如递东西时总会双手奉上,擦汗时会避开敏感部位,整理衣物时会按 “先里后外” 的顺序摆放。
起初他以为是巧合,可仔细观察几次后才明白,无论是郭绮丽,还是月画、云琴,本质上都是以 “让主人舒适” 为核心目标。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她们会在日常侍候中不断调整动作,慢慢摒弃那些让主人不适的习惯,逐渐保留最恰当的方式。
久而久之,即便没有刻意模仿,她们的行为也会不自觉地趋同,毕竟 “让主人满意” 的标准是一致的。
谭威看着郭绮丽整理衣物的身影,思绪却不自觉飘向京师 , 之前与安盛的交谈中,安盛无意间提及崇祯皇帝的日常起居,说他虽贵为天子,却也有着普通人的情感与缺点。
会因战事失利彻夜难眠,也会因朝臣的谏言动怒,甚至在私下里极为迷信,每逢重大决策前,总要找道士占卜吉凶。
同时又生性猜忌,对手握兵权的将领始终心存提防,即便如吴三桂这般屡立战功的将领,也时常要忍受他的猜忌与试探。
想到这些,谭威心中忽然生出一个念头,或许可以借道家 “天意”“运势” 的说法,为自己谋利 , 既可以向崇祯传递 “西北乃大明气运之基” 的信号,争取更多支持,又能暗中离间崇祯与吴三桂的关系。
比如借占卜之说暗示 “吴三桂势力过盛会影响大明国运”,从而削弱吴三桂的信任。
可这个想法还只是雏形,具体该如何操作、找谁传递消息、如何避免引火烧身,他还未想出完善的方案,只能暂时压在心底,打算日后再仔细琢磨。
“绮丽” 谭威收回思绪,开口吩咐道。
“你去安排人准备些茶点,送到中院书房,注意要温热的,别太甜腻。”
郭绮丽应声点头,转身快步离去。
谭威又看向站在角落的穆莱,走上前语气带着几分关切:“你怀着身孕,别总站着,喝完马奶后出去走动走动,晒晒太阳,对身体和孩子都好,别总在屋里久卧,容易闷得慌。”
他抿了抿嘴,又想起穆莱此前说要为孩子准备出生新衣,补充道。
“你之前说要去买布做衣服,去的时候记得多带两个侍从,别自己劳累,更不能骑马 , 现在不比往日,你得好好保重自己。”
穆莱闻言,轻轻点头,脸上露出柔和的笑容:“我知道了,你放心吧。等我喝完这碗马奶,再回房睡会儿,养足精神,下午再去买布,到时候会让侍从跟着,不会劳累的。”
她说着,拿起桌边的马奶,小口喝了起来,眼神里满是对谭威的依赖。
谭威看着她喝完马奶,又叮嘱了几句有事随时让人通报,才转身离开房间,朝着中院走去。
刚走到中院门口,便看到准备出发的安盛正站在鸽舍旁,与黄三哥交谈着什么 。
安盛似乎对信鸽很感兴趣,正指着笼中的短波一号,询问它的飞行速度与养护方法,黄三哥则耐心地一一解答,脸上带着几分自豪。
谭威没有上前打扰,而是对身边的亲卫吩咐:“你去把准备好的茶点送到书房,再请安将军到书房稍坐,就说我有话要与他说。”
亲卫领命而去,很快便将茶点送进书房,又走到安盛身边,恭敬地传达了谭威的意思。
安盛与黄三哥道别后,跟着亲卫走向书房,谭威则先一步进入书房,不多时,安盛便走进书房,看到谭威坐在茶几旁,也不虚礼,直接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桌上的茶点已经摆放整齐 , 一碟桂花糕、一盘杏仁酥,还有两碗温热的杏仁茶,冒着淡淡的香气。
谭威拿起茶碗,递给安盛一碗:“路上辛苦,喝点杏仁茶暖暖身子,这是营州本地的杏仁,磨得很细,你尝尝。”
安盛接过茶碗,轻轻抿了一口,杏仁的醇香在口中散开,口感细腻顺滑。
两人又随意聊了几句路上的行程、营州的天气,气氛看似轻松,可安盛心中却渐渐生出一丝察觉 , 谭威虽然表面平静,说话时也带着往日的从容,可眼神中却藏着几分犹豫。
他偶尔会停顿片刻,像是在斟酌措辞,而且特意在他启程前单独召自己到书房,绝非只是简单道别。
安盛混迹官场多年,察言观色的本事早已练就,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谭威似乎有重要的隐情要与自己交谈,只是还未下定决心开口,安盛知晓分寸,安静的等着都督开口。
安盛如今在京师商界已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一手掌控着孙家商铺 , 这商铺历经数十年经营,早已成为京师数一数二的商贸字号,经营范围涵盖丝绸、茶叶、粮食等多个领域,与各地商帮都有紧密往来。
私下里传闻这位安大掌柜还与谭、周两家皇亲建立了联系,时常能通过这层关系获取一些旁人难以知晓的消息,这种模糊的背景使他在京师的人脉网络愈发稳固。
可这样一位身份显赫的商界大佬,却始终过着单身生活,身边从未有过姬妾,甚至连贴身侍女都极少安排。
此前曾有不少人想为他牵线,介绍容貌出众的女子,都被他一一拒绝,这反常的举动,引得京师不少闲汉私下议论,有人甚至猜测他恐是好 “断袖分桃” 之事,才对女子毫无兴趣。
旁人不知,安盛并非不近女色,而是心中早已装着一个人。
可这份畸形的单恋他只能深埋心底,从此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商铺经营与人脉拓展中,对男女之事刻意回避。
直到近年,身边亲友不断劝说,加上他也觉得自己年岁渐长,该有个安稳的家作为身份掩护,才终于松口,同意与京师没落勋贵张廪的女儿联姻。
这门婚事,是由他的好友杜淳秋牵线 , 杜淳秋知晓安盛的品性与实力,也了解张廪家的情况,觉得两家门当户对,便主动从中撮合。
祖先曾在战场上历经生死,才为家族挣得立足之地,如今可萨人又面临存亡危机,自己怎能因畏惧风险而退缩?
查金的话虽直白,却点破了关键,可萨人若不团结,终将走向覆灭,家族也难独善其身。
野至鲁最后深吸一口气,转过身,眼神中已没了先前的犹豫,多了几分光,他看着查金说:“你说得对,可萨人到了该团结的时候了。我认可你追随小狼汗的决定,这柄祖传重剑,今日便交给你。它曾陪着祖先征战四方,希望你能带着它,不负祖先的荣光,也不负可萨人的期望。”
查金双手接过重剑,剑身的重量让他心中一振,他郑重地点头:“父亲放心,我定不会辜负家族,也不会辜负可萨人!”
野至鲁又走到查金身边,压低声音,说出了一个重要消息:“你要想帮可萨勃勃大人收服可萨赤勤,或许可以从他麾下的将领入手。可萨赤勤手下有可萨詹、霍亨两位将军,各统领数百人马,这两人素来不服可萨赤勤的管束,多次在私下抱怨可萨赤勤刚愎自用,不顾将士死活。若是能收服这二人,让他们倒向可萨勃勃大人,可萨赤勤的势力便会不攻自破,收服他也就容易多了。”
查金眼睛一亮,连忙将这两人的名字记在心里,这无疑是瓦解可萨赤勤势力的关键突破口。
此时的可萨人,历经花谷关之战、蓝池城之败等多场战事,兵力锐减,部族内部人心涣散,早已濒临分裂。
武佑城内可萨勃勃、可萨英、可萨赤勤三股势力的争斗,看似是权力争夺,实则是可萨人在绝境中寻求整合的阵痛 , 唯有在争斗中决出真正能统领各部的领袖,可萨人才有机会凝聚力量,抵御圭圣军的攻势,在西北草原上继续生存下去。
而另一边谭威率领圭圣军在西北战场上节节胜利,先后收复蓝池城、查达军寨等多个战略要地,还通过扫荡清河沿岸可萨人村落,切断了塘州可萨涵的补给线。
圭圣军严明的军纪、强悍的战力,让他们在西北各族群中威信日增,逐渐成为 “无敌” 的象征,不少原本观望的部落,都开始主动向圭圣军示好,希望能归附大明,求得安稳。
可很少有人知道,西北并非明朝的主战场,如今朝廷的核心关注点,是山陕和关东,崇祯皇帝已决定御驾亲征,平定山陕的叛乱,那里直接关系到明朝的腹地安全,容不得半点闪失。
东北的山海关虽然目前暂时安定,没有大规模战事,但作为抵御后金的重要屏障,长远来看也是朝廷重点经营的区域,随时可能面临战火。
相比之下西北的胜利虽能稳定边境,减少游牧部落的袭扰,却因距离京城遥远,消息传递滞后,在朝廷官员与普通民众眼中,远不如山陕的平叛之战和山海关的防御重要。
山陕的安危关乎京城安全,山海关的得失则关乎明朝的生死存亡,至于西北的战事,更像是一场 “远在天边” 的边境冲突,难以引起足够的关注。
这边的营州,气氛与武佑城的紧张截然不同,谭威得知安盛从京师前来,特意放下手头军务,热情接待了他 , 不仅安排了舒适的住处,还每日与安盛在书房畅谈共餐。
席间谭威敞开心扉,从西北的战事聊到民生,又借机询问京师对西北之战的看法。
当听到安盛说京师官员多认为西北战事只是 “边境小乱”,远不如山陕平叛和山海关防御重要,甚至不少人都叫不出 “圭圣军” 的名号时,谭威心中五味杂陈。
一方面他暗自庆幸 , 这种 “被忽视” 的状态,恰好利于自己韬光养晦,不用过早卷入朝廷的权力争斗,能专心整顿军队、经营西北。
可另一方面,他又忍不住担忧 , 吴三桂在山陕一带本就势力不小,如今崇祯皇帝御驾亲征山陕,吴三桂极有可能借平叛之机扩充兵马、招揽人心,若其势力进一步增强,日后恐会成为劲敌。
两人接连畅谈数日,三月初一这天,安盛准备启程返京。
清晨时分,营州的天还带着几分凉意,谭威却在温暖的屋内晨练 , 房间里因地龙供暖,温度适宜,他穿着轻便的短打,挥舞着木剑练习招式,不多时便满身是汗,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领。
有孕在身的穆莱早已醒来,她虽嫁给谭威,却因可萨 “孕妇需静养、与丈夫分房” 的习俗,坚持住在隔壁房间。
即便如此,她每天都会早早过来,安静地站在房间角落,看着谭威晨练 , 有时会轻轻抚摸小腹,感受着腹中生命的存在,眼中满是温柔。
有时孕吐反应上来,她便会拿出随身携带的烤干狼饼,慢慢咀嚼,以此缓解胃部的不适。
这狼饼是郭绮丽特意为她准备的,烤得酥脆易嚼,还带着淡淡的麦香,很合她的口味。
就在谭威收剑喘息时,郭绮丽端着一碗温热的马奶走了进来,如今的郭绮丽,中原话已说得极为熟练,与人交流毫无障碍。
她先将马奶放在桌边,又拿起一旁干净的布巾,走到谭威身边,小心翼翼地为他擦拭额头上的汗珠,动作轻柔又熟练。
擦完汗后,她又转身从衣柜里取出干净的衣物,整齐地叠放在床沿,方便谭威更换。
谭威看着郭绮丽忙碌的身影,心中不禁想起刚认识她时的模样 , 那时她还汉语不顺,连递东西都显得有些拘谨。
而现在她的侍候已十分周到,可谭威起初并不习惯这样被人细致侍候 , 前世他只是普通人,从未有过 “被人贴身照顾” 的经历,刚到这个时代时,面对使女的周到服务,他总觉得浑身不自在,甚至会主动拒绝。
可随着时间推移,他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尤其是在穆莱怀孕后,郭绮丽主动分担了不少琐事,让他能更专心于军务。
更让谭威意外的是,他发现郭绮丽侍候人的姿态,竟与自己当初的使女月画、云琴惊人相似 , 比如递东西时总会双手奉上,擦汗时会避开敏感部位,整理衣物时会按 “先里后外” 的顺序摆放。
起初他以为是巧合,可仔细观察几次后才明白,无论是郭绮丽,还是月画、云琴,本质上都是以 “让主人舒适” 为核心目标。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她们会在日常侍候中不断调整动作,慢慢摒弃那些让主人不适的习惯,逐渐保留最恰当的方式。
久而久之,即便没有刻意模仿,她们的行为也会不自觉地趋同,毕竟 “让主人满意” 的标准是一致的。
谭威看着郭绮丽整理衣物的身影,思绪却不自觉飘向京师 , 之前与安盛的交谈中,安盛无意间提及崇祯皇帝的日常起居,说他虽贵为天子,却也有着普通人的情感与缺点。
会因战事失利彻夜难眠,也会因朝臣的谏言动怒,甚至在私下里极为迷信,每逢重大决策前,总要找道士占卜吉凶。
同时又生性猜忌,对手握兵权的将领始终心存提防,即便如吴三桂这般屡立战功的将领,也时常要忍受他的猜忌与试探。
想到这些,谭威心中忽然生出一个念头,或许可以借道家 “天意”“运势” 的说法,为自己谋利 , 既可以向崇祯传递 “西北乃大明气运之基” 的信号,争取更多支持,又能暗中离间崇祯与吴三桂的关系。
比如借占卜之说暗示 “吴三桂势力过盛会影响大明国运”,从而削弱吴三桂的信任。
可这个想法还只是雏形,具体该如何操作、找谁传递消息、如何避免引火烧身,他还未想出完善的方案,只能暂时压在心底,打算日后再仔细琢磨。
“绮丽” 谭威收回思绪,开口吩咐道。
“你去安排人准备些茶点,送到中院书房,注意要温热的,别太甜腻。”
郭绮丽应声点头,转身快步离去。
谭威又看向站在角落的穆莱,走上前语气带着几分关切:“你怀着身孕,别总站着,喝完马奶后出去走动走动,晒晒太阳,对身体和孩子都好,别总在屋里久卧,容易闷得慌。”
他抿了抿嘴,又想起穆莱此前说要为孩子准备出生新衣,补充道。
“你之前说要去买布做衣服,去的时候记得多带两个侍从,别自己劳累,更不能骑马 , 现在不比往日,你得好好保重自己。”
穆莱闻言,轻轻点头,脸上露出柔和的笑容:“我知道了,你放心吧。等我喝完这碗马奶,再回房睡会儿,养足精神,下午再去买布,到时候会让侍从跟着,不会劳累的。”
她说着,拿起桌边的马奶,小口喝了起来,眼神里满是对谭威的依赖。
谭威看着她喝完马奶,又叮嘱了几句有事随时让人通报,才转身离开房间,朝着中院走去。
刚走到中院门口,便看到准备出发的安盛正站在鸽舍旁,与黄三哥交谈着什么 。
安盛似乎对信鸽很感兴趣,正指着笼中的短波一号,询问它的飞行速度与养护方法,黄三哥则耐心地一一解答,脸上带着几分自豪。
谭威没有上前打扰,而是对身边的亲卫吩咐:“你去把准备好的茶点送到书房,再请安将军到书房稍坐,就说我有话要与他说。”
亲卫领命而去,很快便将茶点送进书房,又走到安盛身边,恭敬地传达了谭威的意思。
安盛与黄三哥道别后,跟着亲卫走向书房,谭威则先一步进入书房,不多时,安盛便走进书房,看到谭威坐在茶几旁,也不虚礼,直接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桌上的茶点已经摆放整齐 , 一碟桂花糕、一盘杏仁酥,还有两碗温热的杏仁茶,冒着淡淡的香气。
谭威拿起茶碗,递给安盛一碗:“路上辛苦,喝点杏仁茶暖暖身子,这是营州本地的杏仁,磨得很细,你尝尝。”
安盛接过茶碗,轻轻抿了一口,杏仁的醇香在口中散开,口感细腻顺滑。
两人又随意聊了几句路上的行程、营州的天气,气氛看似轻松,可安盛心中却渐渐生出一丝察觉 , 谭威虽然表面平静,说话时也带着往日的从容,可眼神中却藏着几分犹豫。
他偶尔会停顿片刻,像是在斟酌措辞,而且特意在他启程前单独召自己到书房,绝非只是简单道别。
安盛混迹官场多年,察言观色的本事早已练就,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谭威似乎有重要的隐情要与自己交谈,只是还未下定决心开口,安盛知晓分寸,安静的等着都督开口。
安盛如今在京师商界已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一手掌控着孙家商铺 , 这商铺历经数十年经营,早已成为京师数一数二的商贸字号,经营范围涵盖丝绸、茶叶、粮食等多个领域,与各地商帮都有紧密往来。
私下里传闻这位安大掌柜还与谭、周两家皇亲建立了联系,时常能通过这层关系获取一些旁人难以知晓的消息,这种模糊的背景使他在京师的人脉网络愈发稳固。
可这样一位身份显赫的商界大佬,却始终过着单身生活,身边从未有过姬妾,甚至连贴身侍女都极少安排。
此前曾有不少人想为他牵线,介绍容貌出众的女子,都被他一一拒绝,这反常的举动,引得京师不少闲汉私下议论,有人甚至猜测他恐是好 “断袖分桃” 之事,才对女子毫无兴趣。
旁人不知,安盛并非不近女色,而是心中早已装着一个人。
可这份畸形的单恋他只能深埋心底,从此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商铺经营与人脉拓展中,对男女之事刻意回避。
直到近年,身边亲友不断劝说,加上他也觉得自己年岁渐长,该有个安稳的家作为身份掩护,才终于松口,同意与京师没落勋贵张廪的女儿联姻。
这门婚事,是由他的好友杜淳秋牵线 , 杜淳秋知晓安盛的品性与实力,也了解张廪家的情况,觉得两家门当户对,便主动从中撮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