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清扫西野一

推荐阅读: 夜天子混沌道祖牧神记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柯南里的不柯学侦探诡异纪元:每月一个专属天赋假如另一半是死人大仙救命啊修勾修仙:我的男友是二哈修真界房奴奋斗史

    吴三桂不仅是朝廷倚重的大将,更是手握数万精锐、镇守战略要地的实权人物,监视他无异于行走在刀尖之上,稍有不慎便会引来灭顶之灾。
    安盛下意识地抬手去端茶碗,手指却控制不住地颤抖,温热的茶水顺着碗沿溢出,洒在衣袍上都浑然不觉,后背更是瞬间渗出一层冷汗,将内衬浸湿。
    安盛边喝茶边目光扫过这间书房 , 这里是谭府内院的核心决策地,此前已特意改造过,墙壁夹层填充了隔音棉,门窗缝隙也做了密封处理,即便在屋内大声交谈,外界也难以听见。
    此刻书房外,谭威的亲卫正手持兵器、纹丝不动地值守,任何人靠近都会被严密盘问,确保屋内谈话不会被偷听,这般严密的安保,更让他意识到此事的凶险与重要性。
    片刻后,安盛渐渐平复下来,心中已然认清现实,无论是孙家商铺的发展,还是机密处的运作,都与谭威深度绑定,两人早已是命运共同体 , 谭威若能在西北站稳脚跟,他也能栖身安命,反之,若谭威失势,他也难逃牵连。
    想通这一点,安盛不再犹豫,猛地起身离座,双膝跪地,对着谭威郑重立誓:“属下安盛,愿誓死效忠都督,定将监视之事办妥,若有半分差池,甘受任何惩罚!”
    谭威见状,连忙起身上前,双手扶起安盛,语气诚恳:“你我之间,无需如此多礼。我将此事托付于你,便是信得过你的能力与忠诚。从今往后,你便是首个接触我核心机密的亲信,往后咱们相辅相承,共渡难关。”
    安盛心中一暖,重重点头,此刻他心中的畏惧已被使命感取代。
    待两人重新落座,安盛忽然想起一件事,神色凝重地禀报:“都督,还有件事需向您汇报。方才来书房前,亲军机密处的弟子向我递了消息,说主簿刘玄初与吴三桂有过结交。据弟子打探,今年年初,刘主簿奉命去西安府办理粮草调拨事宜时,曾在隍城与吴三桂偶遇,当时还有西安府的参事在场引荐,两人不仅寒暄了许久,还一同在酒楼吃了顿酒,席间相谈甚欢。”
    谭威听到刘玄初与吴三桂这两个名字同时出现,眉头瞬间拧紧 , 他知晓刘玄初是历史上吴三桂着名的谋臣,此人极具韬略,后来更是成为吴三桂麾下的核心谋士,为其出谋划策,影响了不少重大决策。
    此前他一直暗中收服刘玄初,本想趁其尚未完全依附他人之际,将这位人才招揽到自己麾下,阻止他重蹈历史覆辙与吴三桂结交,却没想到两人竟还是在西安府交集了。
    一股无奈涌上心头,谭威不禁暗忖,难道历史的惯性真的如此强大,即便自己提前布局,也难以改变既定的轨迹?
    但他很快便压下心中的波澜,脸上恢复了平静,语气平淡地对安盛说:“刘玄初本就有才,在西安府偶遇吴三桂,经人引荐一同饮酒,也属情理之中,不必过于苛责。此事暂且搁置,日后再做计较,眼下还是先将监视之事落实要紧。”
    他细想之下觉的此刻不宜因刘玄初之事打乱部署,只能先将此事记在心中,待后续再寻找机会,看看是否还有挽回的余地。
    谭威与安盛将核心机密与刘玄初之事商议妥当后,紧绷的气氛渐渐缓和,两人又闲聊了片刻 。
    从营州春日的气候,聊到京师近期的物价,再到孙家商铺新到的一批江南丝绸,话题轻松随意,像是寻常好友间的闲谈,以此缓解方才谈论机密时的凝重。
    不多时安盛看了看窗外的天色,知道该启程了,便起身告辞:“都督,时候不早了,我得出发了,免得耽误了行程。回京后,我会尽快落实您交代的事,有消息第一时间让信鸽传来。”
    谭威点点头,起身送他出书房。
    刚走到书房门口,等候在外的文强便快步上前,躬身禀报:“都督,秋景大人与张隆师傅已在中院等候您多时了。”
    谭威闻言,对安盛笑道:“看来我这边还有事要忙,就不送你到府外了,路上多保重。”
    安盛拱手应道:“都督留步,后会有期。”
    说罢便带着随从转身离去。
    谭威目送安盛离开,才向文强问道:“张隆师傅怎么来了?”
    文强回道:“张师傅说蓝池城那边的马车作坊有新进展,特意来向您禀报。”
    谭威心中一动 , 张隆是营州顶尖的马车工匠,营州的马车工艺传承数百年,无论是木材选材、结构设计,还是车轮打造,都堪称全国之冠,造出的马车既坚固又轻便,在民间极负盛名。
    只是在这个时代,作战多依赖骑兵与步兵,马车多用来运输粮草,不受军方重视,不少精湛的造车工艺都面临失传。
    谭威细想之下觉的马车在战争中的潜力,早在收复蓝池城后,便派人将张隆等一批优秀工匠接到蓝池城,专门设立马车作坊,计划改良战车,让马车在战场上发挥更大作用。
    “正好,我也想看看新战车的进展。” 谭威对文强说。
    “你让秋景先在中院稍等,我去去就回,张师傅那边,我亲自去见。”
    文强应声领命,谭威则朝着南城门方向走去 , 新的马车作坊就设在南城门附近,那里场地开阔,便于工匠们打造与测试马车。
    刚走到作坊门口,便看到徐悠正站在一辆新造的马车旁,俯身察看马车的车轮与车厢,时不时用手指敲敲车厢木板,似乎在检验其坚固程度。
    这辆新马车与传统马车截然不同,车身部件都刷了一层乌黑的油漆,不仅防潮防腐,还透着一股威严,拉车的是几匹洗净的西南驮马,这些马耐力强、负重能力好,最适合长途跋涉。
    车厢的构造更是新颖,借鉴了后世汽车的设计,空间宽敞,两侧设有可灵活开关的车门,车门上还绘着猛虎与狮子的图案,栩栩如生,增添了几分气势,马车尾部装有一个粗壮的铁挂钩,车轮与车毂外侧都包了一层铜皮,铜皮的尖端打磨得十分尖利,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徐悠见谭威走来,直起身说道:“都督,你可来了,这新马车看着就不一般,就是不知道实战中好不好用。”
    谭威走到马车旁,指着车尾的铁挂钩解释道:“这个挂钩大有妙用,多辆马车之间可以通过挂钩连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他又绕到车厢旁,继续说道:“这辆车平时能用来运输粮草,若是载人,每辆车可载十人,百车便能运送千人,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到了宿营时,将数十辆马车连结起来,围绕营地排列,就能形成一道临时的防御工事,阻挡敌人偷袭,若是遇上骑兵,将马车横向排列,车轮上的尖利铜皮能刺穿马蹄,车厢则能阻挡骑兵冲锋,组成一道抵御骑兵的坚固防线。”
    徐悠听完谭威对新马车功能的解释,结合自己的理解,眼中瞬间闪过认可的光芒,当即点头说道:“都督这个设计确实精妙!咱们之前在平原、草原与骑兵作战时,总因缺乏有效防御工事吃大亏,敌人骑兵冲锋时速度太快,步兵根本来不及构筑防线。有了这种马车,战时横向排列,既能用尖利的车轮铜皮刺穿马蹄,又能靠车厢阻挡冲锋,正好能抵御骑兵的冲击,弥补此前因马车数量不足导致的防御缺口。”
    他抿了抿嘴,又坦诚补充道:“不过这马车也有局限,要是到了山地作战,道路崎岖狭窄,马车难以通行,怕是派不上用场。但总体来说,在咱们主要活动的平原区域,这新马车绝对是对付骑兵的利器。”
    徐悠的分析客观务实,既肯定了新马车的价值,也不回避其短板,完全符合他久经沙场的武将特质。
    谭威闻言,笑着点头:“你说得很对,任何武器都有适用场景。咱们造这新马车,其实主要针对的敌人是满清 , 他们的军队以骑兵为主,多活动于东北、华北的平原地带,新马车正好能克制他们的骑兵优势。至于山地作战,咱们另有其他战术应对,不用指望马车包打天下。”
    这番话既明确了新马车的战略定位,也让徐悠对后续作战计划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两人正说着,工匠张隆快步从作坊内走出,手里还拿着一卷图纸,见到谭威便躬身行礼:“参见都督,您要的新马车样品已经造好,您看看还有哪些需要调整的地方?”
    谭威目光落在张隆身上,直接切入正题:“张师傅,我问你,要是材料齐全,咱们这马车作坊一个月能造多少架新马车?”
    张隆仔细核算了片刻,有些不好意思地回道:“都督,目前作坊里的工匠加上学徒,全力赶工的话,一个月最多能造五六架。这马车的工艺比普通马车复杂,尤其是车轮包铜、车厢加固这些工序,都得精工细作,快不起来。”
    谭威听完,眉头微微一皱 , 他心中估算过,要形成有效的作战规模,至少需要千辆新马车,按每月五六架的产能,得近二十年才能完成,这个速度实在太慢,远赶不上战事需求。
    他当即说道:“这个速度不行,太慢了。咱们得简化马车的装饰,比如车门上的猛虎、狮子图案,还有一些不必要的雕刻,都可以去掉,只保留最基础的防潮黑漆,能保护木材就行。这样既能节省工时,又能降低成本,提高产能。”
    张隆一听要去掉装饰,脸上露出不舍的神色 , 他是营州顶尖的工匠,一生执着于工艺完美,新马车上的图案都是传下来的规矩,如今要简化,心中难免有些抵触。
    但他也知道战事紧迫,不能因个人执念耽误大事,思索片刻后提议道:“都督,完全去掉装饰确实能省工时,但若是一点标志都没有,未免显得单调,也少了些气势。不如咱们改画‘圭圣’二字作为标志,用醒目的颜色涂在车门两侧,既能体现圭圣军的身份,说不定还能威慑敌人的马匹,您看如何?”
    谭威眼前一亮,这个提议既保留了标志性元素,又不会过多增加工时,当即点头赞同:“这个想法好!‘圭圣’二字既简洁又有辨识度,就按你说的办。不过张师傅,你要记住,军队用的马车,首要原则是简单实用,一切设计都要为作战服务,不能为了追求工艺完美而影响产能和实战效果。后续生产中,要是发现有可简化的工序,随时调整,产能一定要提上来。”
    张隆早年曾为营州军打造普通运输马车,那时的他虽有一身精湛手艺,却从未被真正重视 , 营州军主将苗刚晨向来只看重武将与谋士,对工匠这类 “下九流” 从业者极为轻视。
    张隆别说与主将见面,就连想递上一份改进马车的建议都难如登天,只能在作坊里按部就班地重复着老旧工艺,心中的抱负难以施展。
    直到谭威接任营州都督,一切才发生了改变。
    谭威不仅亲自邀请包括张隆在内的工匠们到府中吃饭,与他们同坐一桌畅谈工艺改进,还将工匠们的薪俸直接涨了五倍,让张隆等人彻底摆脱了生计的困扰。
    这份礼遇让张隆受宠若惊,他从未想过自己一个工匠竟能得到主将如此重视,心中的感激与干劲瞬间被激发。
    因此在打造新战车时,张隆倾尽毕生所学,不仅在结构设计上反复琢磨,还亲自执笔在车门上绘制猛虎、狮子等传统图案 , 每一笔都细致入微,虎目炯炯有神,狮鬃栩栩如生,他想用最完美的工艺回报谭威的知遇之恩。
    此前张隆曾随秋景到谭府汇报工作,那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谭威。
    刚踏入府中时,他紧张得双手都在发抖,目光紧紧盯着地面,连抬头直视谭威的勇气都没有,回答问题时声音都带着几分颤抖,生怕自己言行不当惹得都督不满。
    如今谭威竟亲自来到马车作坊视察,这份重视让张隆既激动又忐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