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清扫西野二

推荐阅读: 夜天子混沌道祖牧神记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柯南里的不柯学侦探诡异纪元:每月一个专属天赋假如另一半是死人大仙救命啊修勾修仙:我的男友是二哈修真界房奴奋斗史

    谭威刚才讨论完工艺,又开始在作坊内四处察看,目光扫过堆放在角落的木料、铜片与车轮配件,见作坊内物料充足、摆放整齐,便开口问道:“张师傅,这新马车的所有部件,是不是都在咱们这个作坊里制作?”
    张隆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回道:“回都督,是的。从木料切割、车厢拼接,到车轮包铜、车轴打磨,每一道工序都是在作坊里完成,而且每一步我都会亲自监工,确保每一个部件都符合标准,绝无偷工减料的情况,您放心!”
    他语气中满是对工艺的自信 , 多年来的匠人操守,让他容不得自己打造的作品有半点瑕疵。
    谭威点点头,对张隆的严谨态度颇为认可,但还是话锋一转,再次提及产能问题:“你亲自监工固然能保证质量,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产能才提不上来,每月仅能造五六辆,远跟不上咱们的需求。我有个想法,或许能提高效率 , 咱们可以让其他木匠作坊按统一尺寸加工车厢、车轴这类标准化部件,这些部件工艺相对简单,不需要你全程盯着,等部件加工完成后,再送到咱们马车作坊,由你们这些熟练工匠进行组装、调试,这样既能分散工作量,又能集中精力保证关键环节的质量,你觉得如何?”
    张隆听完,脸上的自信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几分迟疑。
    他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都督,您这个想法确实能提高速度,但实施起来恐怕有难度。首先马车制造有严格的检测要求,比如车轮的圆度误差不能超过半指,辐槽的间距必须完全一致,这些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把控,普通木匠作坊未必能达到标准,其次,营州的马车匠人向来有封锁技艺的传统,各家作坊都有自己的独门手艺,从不对外传授,而且一直都是独立生产,彼此之间很少合作,要是让他们按统一标准加工部件,怕是没人愿意配合,所以这个方法很难推进。”
    他带着几分无奈,既认可谭威想法的合理性,又细想之下觉的现实中的阻碍难以克服。
    谭威听出张隆话语中的意思,却并未放弃提高效率的想法。
    他知道张隆受限于传统工艺思维,对 “分工协作” 的外包和流水线作业缺乏认知,便尝试用更易懂的方式解释:“张师傅,我给你举个例子。就像后世制作一种复杂器物,不会让一家作坊从头做到尾,而是把不影响核心质量的零件交给不同作坊生产,最后再集中组装。咱们造马车也一样,你担心普通作坊做不好关键部件,那咱们就把非检测部件 , 比如车厢的木板拼接、车门的基础框架这些工艺简单、对精度要求不高的活儿外包出去,你只需要负责制定尺寸和工艺要求,最后对所有部件进行核心检测,确保符合标准就行。这样既能分散工作量,又不用你事事亲力亲为,产能肯定能提上来。”
    这番话打破了张隆对 “全流程自制” 的固有认知,他沉默片刻,细想之下觉的谭威的提议是当前提升产能的唯一办法,虽仍有顾虑,却也只能无奈点头:“都督,我听您说的办。但车轮、车轴这些关键部件,涉及到马车的承重与行驶安全,普通作坊的工匠未必能掌握其中的火候,我必须亲自指导他们制作,确保每一个关键部件都达标,至于其他非核心部件,就按您说的外包出去。”
    谭威见张隆松口,心中大喜,立刻强调道:“外包不是简单地把活儿交出去,关键是要实现标准化流水线生产。你要把所有马车部件的尺寸、工艺都制定成统一标准,比如车厢的长宽高误差不能超过一指,车轴的粗细必须完全一致,这样生产出来的部件才能互相调换,后续维修、组装也能节省时间。另外,制定标准时还要结合材料特性,比如松木质地较软,适合做车厢框架,却不能用来做车轴,这些细节都要考虑到。”
    说着谭威转头看向一直站在一旁的秋景,吩咐道:“秋景,全军军械的标准化推广就交给你负责。不仅是马车,刀剑、弓箭、铠甲这些装备,都要逐步制定统一标准,以后军械生产、调配、维修都按标准来,避免出现部件不通用、维修难的问题。”
    秋景此前一直走神,目光不自觉地追随着不远处与工匠交流的徐悠,根本没听清谭威前面说的话。
    此刻突然被点名,他猛地回过神,脸颊瞬间涨得通红,慌忙躬身应道:“属下…… 属下明白!”
    谭威看出秋景方才走神,却并未责怪,只是耐心地为他讲解 “外包” 的概念:“你别紧张,我先跟你说说什么是外包。简单来说,就是把我们不擅长或者没必要亲自做的工作,交给更专业的人去做。比如造马车,我们的核心优势是掌握关键工艺和检测标准,而非制作每一个简单部件,把这些简单部件外包给其他作坊,我们就能集中精力做好核心环节。这样做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通过掌控核心部件保持技术优势,更能实现流水线作业 , 有人专门生产车厢,有人专门做车轮,最后集中组装,效率能比现在提高数倍。”
    秋景一边听一边点头,脸上的红晕渐渐褪去,心中暗自记下 “外包”“标准化” 这些新概念,越听越觉得谭威的想法精妙,原本对军械管理的迷茫也渐渐消散。
    张隆站在一旁,听着谭威的讲解,心中却暗自盘算:推行标准化生产固然能提高产能,但自己家族世代以精湛工艺闻名,若是标准化马车不标注张家印章,既能避免因批量生产导致工艺细节简化而影响家族声誉,也能符合谭威的标准化要求,算是个两全之策。
    谭威并未察觉两人的心思,仍在细细讲解标准化与外包的好处,谭威的讲解通俗易懂,结合马车生产的实际案例,让秋景很快便理解了 “外包” 的核心 , 通过分工协作提高效率,同时掌控核心环节保障质量。
    为了让秋景更直观地理解,谭威举例道:“你可知为何秦军能横扫六国、战力强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秦军的兵器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无论是箭头、戈刃,还是弩机部件,尺寸、工艺都高度统一,即便在战场上损坏,也能快速更换部件,不影响作战。咱们圭圣军要想提升战力,器具标准化必须落实到位 , 就像马车的车轴,不管是哪个作坊生产的,只要是同一型号,就能随意互换,这样才能保证后续的维修与调配效率。”
    怕秋景仍有疑惑,谭威又以军中已有的装备进一步阐释:“咱们现在用的特制弩,弩臂、弩弦、箭矢的尺寸都是统一标准,哪怕是从不同批次生产的弩中随意挑选部件,都能组装成完整的弩,还有谭式钢刀,刀身的长度、宽度,刀柄的粗细,甚至刀鞘的规格,都有明确要求,确保每一把刀都能适配任意一个刀鞘。这就是标准化的好处,既能保证装备质量统一,又能极大降低后勤压力。”
    秋景认真听着,眉头渐渐舒展,心中的迷茫彻底消散,对标准化的重要性有了清晰认知。
    但他也意识到推行过程中的难点,如实说道:“都督,制定各类武器的标准确实必要,可军中武器种类繁多,从刀剑、弓箭到铠甲、投石机,每一种装备的工艺都不同,要制定出精准的标准,工作量极大,仅靠我一人或是现有军需部门的人手,恐怕难以完成。”
    思索片刻,秋景忽然想到一个合适的人选,连忙提议:“华龙讲武堂目前只开了两班,学员数量不多,讲武堂的先生们除了授课,日常事务较少,他们大多学识渊博,对各类兵器也有深入研究。不如抽调几位先生来负责制定武器标准,既能发挥他们的专长,也不会影响讲武堂的正常教学,您觉得可行吗?”
    谭威听完,眼中闪过赞许的光芒,心中暗自思索,秋景虽出身高门,却无丝毫骄躁之气,反而做事踏实、善于思考,从最初负责军需账目,到如今能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成长极为迅速。
    日后若继续让她主管军需,说不定能在军中闯出一番名堂,甚至可能像历史上那些巾帼英雄一样,留下一段 “秋娘子从军” 的戏曲故事,被后人传唱。
    谭威采纳了秋景的建议:“既然主意已定,这件事就由你牵头负责。你尽快从华龙讲武堂抽调三名熟悉军械的先生,组成专项小组,专门制定各类武器装备的标准化方案。我给你们一月时间,务必拿出初步的框架方案,后续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完善。”
    谭威抿了抿嘴,又补充道:“抽调先生的事,你直接与书院副院长阿里戈商议即可。阿里戈对书院人事安排熟悉,也了解先生们的专长,由他协助你挑选人选,能少走不少弯路。”
    秋景闻言,心中却泛起一丝犹豫 , 她在五军府登记为正式的将军头衔,身份在军中受官方认可,而阿里戈是他的兄长,早年曾是新军逃将,如今虽在华龙讲武堂担任副院长,却只是圭圣军内部承认的副职,并未获得朝廷授予的正式官职,从官方职级上来说,远低于身为在册将军的秋景。
    也正因这份身份差异与过往经历,兄妹二人在军中刻意回避彼此,平日里见面甚少,更从未在公事上有过直接交集,生怕因亲属关系引来非议。
    此刻听闻要直接与阿里戈商议公事,秋景难免有些顾虑,但她也知道这是推进工作的最佳方式,便压下心中的犹豫,躬身应道:“属下明白,定尽快与阿里戈副院长沟通,落实抽调人选的事宜。”
    随后秋景又与谭威梳理了军械标准化的具体范围 , 从刀剑、弓箭等轻武器,到铠甲、盾牌等防护装备,再到马车、投石机等大型器械,都需纳入标准化体系。
    越梳理,秋景越觉得任务繁重,加上此前还需处理军需调配、与张隆对接马车外包等琐事,一时间竟有些分身乏术,眉宇间不自觉地染上几分烦恼。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焦躁,对谭威说道:“都督,标准化的初步安排已理清,属下需尽快回去筹备,就先向您告辞了。”
    谭威点头应允:“去吧,有任何问题随时来报。”
    秋景躬身行礼后,转身快步离去,脚步匆匆,显然已开始盘算后续的工作安排。
    秋景刚离开,一直站在作坊角落的徐悠便走上前来,脸上带着几分局促 , 他本是有事找秋景商议,可刚到作坊就看到谭威也在,便一直没好意思上前,只能在一旁等候。
    此刻秋景离去,徐悠望着他的背影,心中满是不舍,眼神里的眷恋几乎要溢出来。
    他与秋景虽早已心意相通,却因战事繁忙与军中规矩,尚未正式成婚,平日里见面的机会本就不多,每次分别都让他格外不舍。
    徐悠下意识地想追上去,与秋景多说几句话,可脚步刚动,便想起谭威还在身边,只能硬生生停下动作,将那份不舍压回心底,留在原地继续等候 , 此刻谭威还在,自己若是贸然追出去,难免显得失礼,也会让两人的私情显得过于扭捏。
    谭威目送秋景离去后,目光重新落回新造的马车上,围着马车反复查看 , 手指敲了敲车厢的木板,又掂了掂车轮的重量,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如何让马车在战场上发挥更大威力。
    片刻后他眼中闪过一丝灵光,忽然开口对一旁的徐悠说道:“这马车的固定车厢其实没必要保留,咱们可以把车厢改成可拆卸式,腾出空间加装床弩和驼炮。你想想,数十辆这样的马车排列起来,既能移动又能发射弩箭、火炮,简直就是大杀器,对付草原骑兵肯定高效得多!”
    这番大胆的想法让徐悠也眼前一亮,他顺着谭威的思路想象战场场景 , 马车移动时灵活穿梭,停下时瞬间组成火力防线,床弩的穿透力与驼炮的杀伤力结合,确实能有效压制骑兵冲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